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探究
2021-12-06张丹刘锐之
张丹,刘锐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陕西榆林 719000)
园林中的植物文化是城市园林景观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城市园林景观的数量及质量都有了更高要求。为此,在开展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带来的主观与客观因素,使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配置能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及艺术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1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重要性
1.1 植物造景与植物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造景的本质是利用乔灌木及草木植物等,经过合理配置与设计后,充分向社会大众展示各类植物的自然美,如草木植物的形体美、色彩美等,满足当前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在植物造景开展过程中,要将生态园林的指导思想贯穿到各个环节,并在设计时,严格按照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地区优势[1]。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重视园林景观设计的实际视觉效果。
植物是园林景观中必不可少的核心部分之一,具有十分明显的生命力特征,能在提升园林景观生命力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园林景观的“四时变化”特点。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时,需正确认识园林景观中部分非生态体具有的独特景观特点,如假山、建筑等,并在设计中将其与园林植物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此外,要把握好园林景观的实际建设方向,坚持以植物为景观核心,有效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及生态性[2]。
1.2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重要性
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内容,也是进一步优化园林景观配置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从全面且客观的角度深入探究影响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造景效果的各类因素,并在设计时充分利用植物在社会中具有的多样性作用。植物造景是园林设计中相对较为关键的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2 个方面:
1.2.1 有效塑造园林景观的内部空间。首先,在园林景观设计时,需从多角度入手,进一步提升各类材料运用的灵活性,有效避免出现园林空间混乱等影响园林景观设计效果的现象;其次,还应充分利用植物的多样性,实现连接、分隔园林空间的良好视觉效果。
1.2.2 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并实现移步换景的园林景观设计目标。在开展相关设计工作时,要够充分掌握各类植物具有的特点及性质,构建能有效净化周围环境、改善土壤综合质量的全新生态环境,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此外,还可在植物多样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园林景观的审美视角,在实现移步换景目标的同时,有效增添园林景观的趣味性,最终实现调节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设计目标。
2 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原则
2.1 色彩相宜的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首先,贯彻色彩相宜的设计原则,进一步提升园林内部植物与其他要素的协调性,如园林周围环境、整体气氛等;其次,将园林花草树木的色彩及形态作为设计的切入点,在烘托园林氛围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园林景观设计的主题,有效提升园林景观的美感;再次,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园林景观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以此为基础合理配置植物,有效丰富园林景观内部的色彩环境,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营造全新的生态环境氛围。
2.2 因景制宜、位置相宜的原则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首先,需严格遵守因景制宜的设计原则,并在设计时以园林景观的主题为基础,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类花草树木,如松柏这类植物相对较为适用于墓园园林景观中。其次,深入分析当地的风土人情,设计时能有效地融合当地的文化特征,进一步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地方特色。此外,还需深入了解各类植物的特殊性质及生长周期,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设计工作,有效延长园林景观的观赏期[4]。
3 植物和景观搭配的艺术性
3.1 植物与建筑物融合
园林景观中的植物是自然美的直观代表,建筑则是人工美的代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与建筑融合,本质上就是有机融合自然美与人工美。为此,需进一步提升设计中植物配置与建筑和谐性,达到植物、建筑和谐一致的设计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重视植物与建筑的融合程度,有效展示植物的多样化特点及建筑的美感,园林景观中植物与建筑的有机融合,不仅能提升建筑的视觉美感,还能营造一种动态且均衡的视觉效果[5]。在设计时,需从客观角度进一步分析园林景观种植物的特点,并将其与建筑物进一步融合,有效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特征。
3.2 植物与水体融合
园林植物与水体的融合,能为人们带来明净且清澈的视觉效果,且水体常被称为园林景观的命脉。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造景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水体的运用。设计时,有机地利用水边及水中的植物,进一步凸显园林景观中水体的独特美感。还要从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造景效果的整体出发,合理规划栽培植物的种类及密度,进一步展示水体的视觉效果。此外,还要重视细节设计工作,如局部造景等,通过点缀的方式提升水体与景观植物的整体性,有效提升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造景应用的效果。
3.3 植物和道路融合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绿化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外在形象,还具有将分散的绿化工程连接成一个整体的作用,有效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建设效果。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重视乔木、灌木及花草的融合程度,提升园林景观的丰富性[6]。还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科学配置各类植物,在提升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造景效果的同时,促进植物与道路的有机融合,为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造景的自然化、生态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 植物造景设计形式
植物具有相对较为明显的观赏性特征,且种类较多,稍加设计便可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植物造景设计形式众多,有对植、群植、列植等。如“列植”常被应用于规划式园林、居住区绿化中。结合实际情况,列植在应用时单行多行都可,并且其常以树冠的冠幅为基准点,以此为基础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营造出较为良好的植物造景效果。采用列植进行园林景观植物造景时,需科学选择树种,如抗旱性较强、树干高及抗病虫能力较强的树种,因为行列栽种的方式极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且不具备较好的立地条件,而树种选择的合理性能保障列植形式应用的有效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正确认识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具有的独特价值,并在植物造景设计时,将植物当作设计的核心内容,进一步提升植物造景的应用效果。在设计中,需注重园林植物与建筑、水体等方面的融合程度,并在配置植物的过程中,注重植物配置的艺术性,使其能有效融入自然生态环境中,进一步提升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造景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并为城市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