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斑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1-12-06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机关服务中心许竹青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机关服务中心 许竹青
芹菜斑枯病又称晚疫病、叶枯病,俗称“火龙”。芹菜斑枯病在保护地芹菜栽培及露地芹菜栽培中均有发生,其中以冬春季保护地芹菜栽培发生最普遍、最严重,影响芹菜生长,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并且能在芹菜储运期间继续为害。本文对芹菜斑枯病在芹菜不同部位发病症状、发生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一、发病症状
该病芹菜叶片、叶柄和茎均可染病,为害叶片较多。病斑上有黑色小点是该病识别的重要特征。
(一)叶片发病
该病一般从老叶开始发病,后传染到新叶上。叶片受害时先出现淡褐色油浸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扩大后的病斑表现出两种类型,一种为小型斑,病斑较小,直径2~3 mm,边缘黄褐色,中间为黄白色,病斑外部常具有一圈黄色晕环,常数个病斑联合。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另一种为大斑型,病斑较大,直径3~10 mm,病斑颜色较小,斑色深,中间灰褐色,外缘多为深红褐色且明显,大多没有黄色晕圈,中间散生少量小黑点。
(二)叶柄和茎发病
叶柄或茎部染病,产生油浸状呈长圆形、暗褐色、稍凹陷的病斑,中部密生黑色小点。病斑外常有一个黄色晕圈,严重时叶片干枯、叶柄腐烂。株高仅为正常植株的1/2。
二、发生特点
(一)发生点大、面广
芹菜斑枯病在温室大棚栽培和陆地栽培中均有发生,在苗床上偶尔可见发生,一般定植缓苗时可见少量发生。该病发生盛期为采收前15~30 d。病田率20%~45%、病株率3%~10%、病叶率2%~4%,最高病株率达70%,最高病叶率达30%。
(二)湿度大是发病的关键因素
冬春季保护地冷凉高湿的小环境很适宜芹菜斑枯病的发生与流行。在20~25 ℃温度下,湿度大时发病重,并能迅速蔓延和流行。此外,连阴雨或白天干燥,夜间有雾或露水,或温度过高过低,气温波动频繁时,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如文图拉、西芹3 号、加州王等都具有抗病性,可在生产中适当选用。
2.选用无病种子或对种子进行消毒。根据病菌在种内只能存活1 年的特点,种子要选用存放2 年以上的陈种或从无病株上采种。如用当年新种时,要进行温汤浸种消毒。即用48~50 ℃温水,保持恒温,浸种30 min,边浸边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浸种后立即放入冷水中冷却20 min,晾干后播种。
3.实行轮作。芹菜斑枯病病原菌只为害芹菜,与其他蔬菜实行2~3 年轮作,可减少病源积累,减轻病害发生。
4.清除田间病残体。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病残老叶要集中深埋或作沤肥用。发病时要摘除病叶、底部老叶。春季栽培收获后,深翻土地闭棚7~10 d,利用高温杀死病菌。
5.适当密植。芹菜栽植过密或间苗除苗不及时,造成通风不良,株间湿度大,易发病。因此,要合理密植,西芹每667 m2栽植密度为10 000~15 000 株,郑州市芹菜每667 m2栽植密度为25 000~35 000 株。
6.平衡施肥。施足底肥,多施有机肥,及时看苗追肥。追肥时要增施磷肥、钾肥,控制氮肥,做到平衡施肥。加强叶面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施用农家肥要高温处理,使其充分腐熟。
7.严格控制温湿度。高温、高湿是芹菜斑枯病发病的主要条件。保护地栽培要注意降温排湿,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 ℃,高于20 ℃要及时放风;夜间温度控制在10~15 ℃,若温度偏高及时放风,温度偏低增加覆盖物,缩小昼夜温差,减少结露。灌水要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灌。选择晴天上午浇水。浇水后结合降温进行放风排湿,以防湿度过大或农用膜结露珠、水滴。阴天或低温天气要避免浇水。土壤过湿可撒一些细干土降低湿度。
(二)化学防治
1.熏烟或喷粉。芹菜斑枯病发病前和发病初期,每667 m2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 g 熏烟,傍晚日落前后进行,关闭气窗和通风口,然后分5~6 个点布放在棚内过道上,从棚里向棚口依次点燃,着烟后立即密闭过夜,次日打开气窗通风换气。注意烟熏剂不要放在植株底下,不宜任意加大用量。每667 m2也可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 kg,在傍晚闭棚施药,次日放风。一般7~10 d 熏烟或喷粉1 次,连续3~4 次。
2.喷雾防治。芹菜苗高2~3 cm 时开始喷药保护。露地栽培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1O%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 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2500 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选择睛天防治,所有叶子均匀喷雾,重点部位为下部叶片,正反面均要喷施药液。每隔7~10 d 喷施1 次,连续防治2~3 次。采收前10 d 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