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点
2021-12-06李丹婷苏达明吴锦业谈嘉辉
李丹婷,苏达明,吴锦业,谈嘉辉
(1.江门市东湖公园管理所,广东 江门 529000;2.江门市古兜山林场,广东 江门 529222)
0 引言
森林公园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能够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场所,还能对城市的生态系统进行改善,彰显出城市的风貌特色。森林公园在进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体现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对森林公园的综合效益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探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点具有现实意义。
1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1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需要依据实际的自然条件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来进行,需要立足于森林公园现有的植物景观,充分利用植物学、森林美学等知识,来对森林资源进行挖掘和加工,使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能够更好地美化环境,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规划设计当中需要依据森林的类型、周边环境、地理位置等,来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选择,将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组合搭配,实现不同类型植物之间的优势互补,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植物人工群落,使绿植能够尽可能增加,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最大限度使植物能够得到健康的生长和可持续的利用。在对植物景观创造的过程中,最为复杂和细腻的就是艺术性的彰显,对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植物的形体、色彩、线条等进行巧妙的利用,并能够充分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使植物景观的设计变为一幅动态的美景图[1]。
1.2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对于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与当地的实际发展规划相协调,注重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对原生的景观要进行充分的利用,对自然的景观资源和原野风味要最大限度进行保护,力求保护自然的同时发挥其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在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当中,最先坚持的就是可持续发展原则,这是建设森林公园的基础,也是建设森林公园的首要任务,要最大限度减小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在人们休闲娱乐的过程中能够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从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优先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在总体设计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时,需要本着优先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则,要将重点突显出来,实施分级保护,最大限度减少对原生植被的破坏,重点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尽可能减少人为的开发,要将森林的生态气质和原生态特征恒久地保持下去。开发森林资源要有限度,最好相关部门做好协调沟通,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对此,就需要将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协调处理好,从而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在森林公园建设当中一定要将区域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特色突显出来,这就需要注重景观生态学和森林美学知识的运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乡土植物打造地带性特征的森林景观,不仅能够将乡土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还有助于植物景观的稳定持久,从而使植物景观有更强的抗逆性,有更高的存活率,还能降低建设的成本,打造特色景观来提高观赏的美感。
2 森林公园中不同区域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
2.1 观赏林地的景观设计
在森林公园当中,观赏林是一项重要的景观,对于观赏林景观的设计主要呈现两种效果,一种是身处林中对内部景致的感受,另一种是身处林外对外部整体风貌的感受。在对观赏林内部景色营造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组合植物的方式来进行[2]。在对观赏林设计的时候,设计师主要运用垂直郁闭型林,这样会有多样的结构层次,通过灵活组合树木的品种,能够将观赏景观创造出丰富的色彩,变化明显的季相。在运用垂直郁闭型林时,通常需要遵循这些原则,在对树木进行选择时,主、次林层需要选择阳性树种,中下层需要选用较高观赏价值、较强耐阴性的花灌木和小乔木。这样通过不同高度的乔灌草搭配,能够将植物景观变化多样的层次展现出来。在设计森林公园景观时,观赏林是主体部分,从美学价值和生态学价值上都应该将其设计放在首要位置。在坡地上打造垂直郁闭型林地景观也能获得很强的空间立体感,若是在平地上设计该景观会对视线造成阻碍,对此,设计师可以将花灌木或者小乔木配置在林地的边缘,逐渐引入高大乔木,从而打造出多层次、立体化的空间,保证视线的畅通。设计师在对观赏林设计的时候,不管坡地还是平地,都要突显出林地边缘地带的垂直构图,要紧密配置植物内层,稀疏配置外层。林地稀疏会对观赏效果造成影响,过于高的郁闭度会影响林木生长。
2.2 水景与植物景观的融合设计
在对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水景可以作为主景、配景等,主要在于水景的不同规模和形状。丰富的水体景观需要有植物,可以将植物种植在河畔、水中,这样植物的色彩、形态能够与水体相辉映,使自然景观更加的优美、更加的和谐。在森林公园水景与植物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进行融合设计,这就需要注重色彩搭配的合理,将水色的透明、淡绿作为底色,来调和各种景观色彩,主要体现在岸边的绿叶碧草,水中的蓝天白云等[3]。还有注重植物的线条,通常水面的线条是平直的,利用植物树形各异、线条不同来对构图进行丰富。比如,可以在水边种植雪松、垂柳等,这样低垂的柳条能够与平缓的水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丰富线条构图。对于水边植物的种植不能进行整形式修剪,这样会失去植物与水形成的画意。在栽植片林的过程中,需要将透景线留出来,这样能够让游客更好地欣赏水边的风景。
2.3 人文景观与植物景观的融合设计
在森林公园的设计当中,有很多以人文景观为主体的设计例子,比如,山东的泰山、河南的嵩山等。这些地方有比较独特的人文景观,但是植物景观的作用也非常的重要,能够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美。比如,会稽山的香炉峰是佛教圣地,有着较大规模的佛教建筑群,游客比较多,为了将佛门幽深静谧的特点突显出来,就需要设计好植物景观,可以运用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来作为主基调,按照水平郁闭度,交错配置。在建筑物附近可以运用佛光树、罗汉松等树木来营造宗教气氛[4]。
2.4 岩石与植物景观的融合设计
森林公园当中的岩石往往由于自身的质地、形体、色彩等作为欣赏的对象,若是在岩石旁配置色彩丰富的观赏植物,能够进一步提高岩石的观赏性,达到锦上添花、意味无穷的效果。我国很多岩石有着奇特的外表,还能为植物根系提供适宜的环境,比如,石灰岩不仅外观美丽,还富含钙化合物,有助于植物的生长,红莎岩有较多的铁元素,有较好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在这些岩石旁边种植岩生植物,会非常有助于岩石植物生长。岩石植物植株比较矮,生长比较缓慢,叶子比较小,开出的花有绚烂的色彩,在岩石旁种植能够增添景观的美。
2.5 园路与植物景观的融合设计
园路在森林公园中占有比较大的面积,而且有比较广的分布范围,对此,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园路与植物景观的融合。在森林公园当中,园路一般由主路、次路与小路组成。主路通常宽度在3~5m,能够将园内各活动区进行连接,有着比较大的人流量,这使主路多设置为环形,配置的植物通常都比较规则,主要的植物有观花乔木与花灌木,这样能够使园内的色彩更丰富。如果主路前面的建筑规模比较大,需要在主路使用密植的方式来突显建筑。通常次路宽度为2~3m,是森林公园各区域内的主道路。小路主要是为了让游人漫步观景。次路与小路与主路相比,可以灵活多变地配置植物,对于窄路可以在一侧配置植物,这样既能遮阴还能够赏花。可以在小路两旁配置竹林,从而营造出深邃、曲折的园路环境。还可以在小路两侧配置具有拱形枝条的小乔木来形成拱道,这样穿行这个拱道会产生不一样的野趣[5]。
3 结语
在森林公园进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谐统一的理念来进行,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有不同之处,它是一种有规律的生态景观,在时间、林木生长、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植物景观会发生一定规律的变化。在森林公园初建植物景观的时候,往往有不太明显的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木的生长,植物景观的效果会越来越明显,这就需要运用长远的、动态的眼光来对待植物景观。植物景观将灌木、乔木、草本植物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来构成自然景色,通过造景因素来构成森林景观的美感,在规划设计植物景观时,只考虑乔木层的组成树种、结构等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运用森林美学等知识来综合考虑林下、灌木层、林中附属物等,之后再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从而使植物景观的构成更突出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