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式语言”风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路径的启示 *

2021-12-06吴义周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话语思想语言

程 梅,吴义周

(1.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2.安徽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话题。[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研究中的专属话语范畴,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言说方式。本文特指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会议、考察参观、出访等不同场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的讲话独具鲜明的“习式语言”风格,充满很强的个人魅力和感染力。系统地总结习近平的语言风格,分析其对优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构建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一、习近平的语言风格及特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手段”[2]。习近平以其精湛的语言艺术彰显个人魅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对内可以汇聚共识、集聚力量,对外可以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

(一)“习式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人们运用语言创作作品时或在交际时呈现出来的风貌和格调。[3]习近平的语言表达方式,给人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同时,也改变领导干部讲话中的假、空、长等不良风气,重新塑造了官方话语体系,呈现出“习式语言”风格。

(二)“习式语言”特征具体表现

1.平易通俗,展示亲民自信形象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沟通工具,也是最直接的感受。平实质朴、朴素自然的语言能增进人们的感情,使交流更顺畅、有效。习近平善于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讲透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哲理,用富有民族性、时代性的平易近人的生活话语说清楚生活哲理。

(1)朴实平和、平易通俗

口语化、接地气是“习式语言”风格最鲜明的特色。习总书记善于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交流,让老百姓听得进、听得懂、听了信。例如,2020年2月10日,在调研指导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习总书记向两位买菜回来的居民问候时,说“非常时期,就不握手了”[4]。用群众的语言和大家交流,让人印象深刻。习近平以关心贴近群众的方式、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述治国理政道理和方针政策,譬如他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

(2)分享经历、激励大众

讲述亲身经历往往能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也能让自己的话语有根有据,从而站得住脚。习近平时常与大家分享自己年轻时的经历,让人们了解到领导人跟普通群众也有相似之处,从而拉近与百姓的距离。例如,他劝年轻人不要总熬夜时,说:“我年轻想办好事,差不多一个月大病一场。为什么呢?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干,后来最后感觉到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6]。以此劝诫年轻人要摆正心态,规划好时间,方能做到从容不迫。他回忆自己插队时读书的情形,“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7]。习总书记以此为例强调青年同志要注重修身,激励青年刻苦磨砺、增强本领。同时,讲话中透露出极具个人色彩的细节使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更加亲民、更加接地气,也让现场氛围轻松活跃起来。

(3)注重体姿、传统着装

肢体语言是一个人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生动、准确的肢体语言有助于话语主体借以表达思想和情感。譬如,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身着传统的中式服装出席荷兰国王举行的盛大国宴。身着中式服装彰显中华文化风采和文化自信。2020年2月10日,在北京调研新冠疫情时,习近平“戴着口罩,每到一地,他主动伸出手腕,接受体温检测”[4],在疫情关键时刻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慰问,自觉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这平凡微光的瞬间彰显和蔼亲民和自律本色。

2.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生活气息

“习式语言”善用诗词歌赋、俗语俚语、修辞典故,使讲话内容生动活泼、幽默风趣。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以丰富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往往能增添话语的趣味性,展示其独特语言魅力,重要的是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让听话者能理解、听得懂、记得住。

(1)善用修辞,语言生动

“习式语言”常常使用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语言鲜活、风格鲜明、体现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展示了意蕴深厚的修辞艺术,呈现出独特个性的“习式语言”风格。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8]。在深切缅怀毛泽东同志丰功伟绩、伟人风范的同时,习总书记号召全党始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个“无比”金句短小精悍,语言逻辑严密,语调铿锵有力,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走自己路的立场与态度。这种排比修辞作用就在于增强语言节奏感,增强语势、条理清晰、加重感情。譬如,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提出新要求,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9]。“三个敬畏”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股激励和鼓舞人心的力量,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廉洁从政之要;“四个用权”用排比句式强调各级党员干部心中要常存敬畏之心,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习式语言”朴实无华,却透露着果断和坚定,具有号召力、感染力、震撼力,彰显其领导魅力和政治、文化修养。比喻的好处则是把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表达得生动具体形象,使说理更透彻,通俗易懂,更能产生共鸣。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总书记以“雨过地皮湿”[10]比喻“主题教育可能存在只做表面文章,推进不扎实、走过场、搞形式”现象,强调要保持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

(2)引经据典,意蕴悠长

诗词是古代文人墨客抒发小家大国的家国情怀的载体,文字短小精悍、篇章意蕴悠长。譬如,习近平用“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11]来强调执政者要治理好国家,就要了解百姓的真实情况;若不能充分掌握社情民意,制定相应政策举措,就易引发社会混乱。其引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来表达中国和东盟国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理念;引用“学者非必为,而仕者必为学”强调领导干部在为官从政时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引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来表达对中国当前道路的坚定与从容。

(3)善用俗语,中外兼之

俗文俚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具有耳熟能详、不言自明、喜闻乐见等特点。“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这句民谚生动地描述了百姓极端贫困生活。习近平引用此民谚表达其对在梁家河当知青时深切体会到的老百姓贫困的切肤之痛,坚定其要打赢扶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引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来表达对中国当前道路选择、理论创新、制度设计、文化发展的自信,并告诫他国不要干涉中国内政。此外,习近平还善于引用外国的俗文俚语,以使讲话同频共振、凝聚共识,譬如,引用拉美谚语“朋友要老,好酒要陈”、哈萨克斯坦谚语“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等。

3.言简义丰,流露深邃思想内涵

“习式语言”言简意赅。正所谓“简约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改进文风,力求短、实、新。[12]

(1)简短精炼、意尽言止

“习式语言”的显著特征就是语言精练简洁,主要体现为:一是用简短的字、词进行高度概括。如他用“真、实、亲、诚”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用“深、实、细、准、效”五个字表达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强调求真务实之风。二是用比喻进行概括总结。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来比喻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的三个发展历程。

(2)观点鲜明、内涵丰富

“习式语言”观点清晰、内涵丰富、立场明确、含金量高。如2018年9月3日,他指出:“中非传统友谊深厚,过去是并肩战斗的好兄弟,现在是共同发展的好伙伴。中非已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13]这段话对中非友谊、中非发展、中非命运共同体等理念进行阐释,能清晰地读懂中国与非洲这份同心同向、守望相助、“非”比寻常的兄弟情谊,愿与非洲国家同甘苦、共患难的坚定立场和友好态度。再如,习近平指出要重拳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并强调政治生态要山清水秀,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再譬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把中国特有的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以大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4.推陈出新,富有鲜明时代气息

“习式语言”注意吸收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同的新表达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做到新颖别致,从而影响更多受众。

(1)富有时代气息,关注网络热词

“撸起袖子加油干”出自习近平新年贺词,这句话和“天上不会掉馅饼”“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等内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呈现“刷屏”态势。

(2)坚持古为今用,老话赋予新意

“习式语言”善于用古代诗词来阐释新的含义。他引用唐朝诗人的赠别诗“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来表达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其他成员之间的友好关系,阐释中国的友好态度。引用郑板桥阐释绘画技巧的诗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说明领导干部在讲话、写文章时应该注重思想性、简洁性和新颖性。

二、“习式语言”风格的形成原因

(一)宽厚的文化积累

酷爱学习是习近平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与他在农村生活体验有关。七年知青岁月使其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涵养了深厚的国学底蕴,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自尊和自信。他曾指出:“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14]他经常引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箴言警句鞭策自己,启迪干部和群众。

(二)深厚的理论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高超理论素养和卓越理论建树是其语言特色的理论基础。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党员干部的学习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既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深刻洞察力和战略远见,又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非凡理论造诣和深厚文化底蕴。

(三)浓郁的民本情怀

习总书记独特的语言特色,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密切相关。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插队当了七年知青,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部队、地方各个层级党委政府工作过,他自己生活十分简朴,但是对于百姓的事儿十分上心,精通群众语言。成为总书记后,他一直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一次次走进贫困地区访贫问苦,深入田间地头、灶台炕头与老乡促膝谈心,了解群众疾苦。如此浓郁的民本情怀直接反映到他的文字当中,才能用独特的“习式语言”道出人民群众的心声。

(四)紧扣时代脉搏

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习式语言”在伟大的实践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习近平经常使用最热的词汇和最时兴的话语,顺应时代、把握时代,许多鲜活的话语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来,如“中国梦”“中华号巨轮”“最大公约数”“供给侧改革”“先手棋”“零容忍”“绿色银行”“牛栏关猫”“舌尖上的安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常态”等等,既体现出浓浓的新时代气息,又富有创造性。这些富有时代感的话语犹如一缕清风,深入群众中间。

三、“习式语言”风格对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启示

习近平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树立了典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可从“习式语言”中获得有益启示,并有意识地运用到教育实践活动中。

(一)坚持民本思想,厚植情怀,提升大众化的语言感召力

“习式语言”植根于其内心怀揣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情谊,由此带来的重要启示:话语要饱含感情。知识只有通过大学生感情的刺激才能得以激活并指导实践。教育者施教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且也是思想情感传递的过程,并且情感的传递比知识的传递更为关键。教育者不仅要善于使自己的语言充满激情,让声音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使受众能入耳入脑更入心,还要善于运用体态话语。“体态是人的第二张嘴巴”,教育者要注意体态语言,包括眼神、面部、头部、手势,身躯甚至是着装。另外,教育者要多用生本话语,激发大学生的思想共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坚持研习经典,厚积薄发,提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力

“习式语言”风格还有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幽默风趣。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理论性较强,这往往使得大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用幽默风趣的话语表达出来,势必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幽默是教育者的一种智慧,也是给予大学生的“爱心”。教育者首先要有幽默意识,且将之植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其次要提升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

(三)厉行朴实文风,厚意深情,提高简约化的语言吸引力

“习式语言”对语言张弛力的把握十分到位,这就提醒教育者在语言表达时要把握好“度”。换句话说,要把握好最佳的火候或者最佳的分寸——在话语的分量、深浅、显隐上要做到言之有度。

(四)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提高网络化语言的创新力

“习式语言”风格折射出其对语言运用“不走寻常路”,这告知我们要善于创新。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天性就喜欢追捧新奇的事物,批判旧事物,包括话语也是一样。由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能墨守成规、陈词滥调,而要力求新奇,要做到新颖、新潮,只有这样,方可抓住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胃口”。

四、结语

习总书记讲话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却又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既旁征博引、融贯中西,又贴近大众、紧跟潮流,彰显语言魅力。学习领悟“习式语言”风格并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中,努力增强讲话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感召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话语思想语言
画与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语言是刀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雷人话语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