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新品种冀棉315良种繁育技术
2021-12-06钱玉源王广恩段世贞崔淑芳李俊兰
钱玉源 王广恩 车 亮 段世贞 崔淑芳 李俊兰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全产业链涉及数千万产业工人、棉农等从业人员。提升棉花生产水平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棉花新品种是棉花生产增产增收的内因,而新品种配套的良种繁育技术是新品种实现快速推广利用和发挥新品种特性的保障。冀棉315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具有抗枯萎病、抗黄萎病、高产等特点,2019年通过了河北省审定。为了充分发挥冀棉315抗病和高产优势,更好地助力提升棉花生产水平和棉农增收,通过前期研究形成了冀棉315良种繁育技术。
1 良种繁育田的选择原则
良种繁育田是良种繁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良种繁育田应选择地势平坦、便于排灌、土壤肥沃、无病虫害或病虫害轻、集中连片易于管理的地块。在进行良种繁育时优先选择有棉花种植经验,可规模化种植的棉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一方面可以满足繁育田对于成方连片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种子生产过程中对田间种植管理技术的需求。
2 加强田间各项管理
田间管理是保证种子田高产、种子质量的关键。良种繁育过程中,应根据田间长势、病虫害发生情况等适时做好田间各项管理。首先,应加强肥水管理,并配合做好化学调控,促使早结伏桃、多结伏桃、争结秋桃,对旺长的棉田应加强化控力度,以提高霜前花率;然后,应加强病虫害监控,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避免蚜虫、蓟马、棉铃虫、棉铃疫病等对棉花生产造成损失。
3 防杂保纯
防杂保纯是良种繁育工作的重点,贯穿备播、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等整个繁育过程。
3.1 做好播前清杂。良种繁育田所用的种子应为种子加工企业经精选、包衣处理后的种子,以保证种子的纯正优良,不携带病虫害。播种前需对播种机具进行清理,防止种子混杂。
3.2 做好隔离。因棉花属于常异花授粉作物,为了防止串粉造成混杂,需做好隔离措施。繁育过程中可以采用屏障隔离法和空间隔离法,屏障隔离法包括借助河流、树林等自然屏障进行隔离,或者是在繁育田周围人工种植高秆作物进行隔离;空间隔离法就是繁育田周围100m内不种植其他棉花品种,利用空间距离隔断花粉传播,如果繁育田周围有蜜源植物或传粉昆虫较多,需适当加大隔离距离。
3.3 做好田间去杂去劣。在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下,主要在苗期、蕾期、铃期等3个时期,根据株型、果枝类型、铃型、叶型、叶色、茸毛多少、花粉颜色、花基斑等品种的特征特性,结合长势长相,及时拔除杂株、弱株、病株。
3.4 收获加工时避免人为及机械混杂。收获时做好培训监督,统一配备拾花袋,严格做好拾花袋清籽,严禁混杂;存放时,划定存放区域并做好杂籽清理;轧花时,清理干净轧花机内及周围的残留种子。
4 及时收获
良种繁育田严禁使用催熟剂,使用催熟剂将导致种子成熟度差,从而降低种子质量。棉铃正常吐絮后应及时采摘,以棉铃开裂后5~7d为宜。根据棉花的成熟情况和气候条件,确定采集结束时间,一般截止到10月底,之后的棉籽成熟度不好,不能作为种子使用。
5 加工和保存
收获后应根据种子含水量及时晾晒,种子含水量应保持12%以下,避免水分过高造成轧花时种子破损。种子加工后,应储存在低温、干燥、通风的条件下,安排专人保管,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