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06阮春晓

农产品加工 2021年4期
关键词:膳食营养思政

林 莹,阮春晓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安全与环境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1 “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意义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开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对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围绕如何建设“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已在各高职院校如火如荼地展开[1-5]。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赵仕宇等人[6]以“机械制图与CAD”为例,在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探讨了课程思政的课程考核形式和育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张静等人[7]从课程内容的解构与重构、三师共建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成立课程思政工作室3 个方面给出了如何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方案等。以“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为例,初步探索课程思政视角下“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教学改革,旨在为“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2 “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措施的一门学科,同时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多个方面,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通过“课程思政”示范建设,正确梳理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掌握营养素基础知识、食物营养成分、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营养与能量平衡、营养与疾病防治等知识,培养学生预防为主的观念;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利用所学知识为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营养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正确的指导并编制适宜的食谱,强调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和具备营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锻造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工匠精神,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遵守职业道德、践行生态文明,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坚定中“四个自信”,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内化为担当的自觉,外化为实际的行动。

3 “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方法

在“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作为主线,突出“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建设重点,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教师培养机制

教书育人的主体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教师,课程思政要靠教师去落实,因此教师是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的专业教师以理工科背景居多,这些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理念缺乏,自身思政素养不足,对课程思政的精神和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建设一支既有“育德意识”,又有“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实践效果的重要保障[8]。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新教师的上岗培训、骨干教师的专题培训等载体,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专题培训,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运用教研室讨论、老教师传帮带、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提升训练教师的“育德能力”;搭建“课程思政工作室”等平台,组建包括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在内的多学科背景的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来保障专业课和思政课之间的无缝对接[9]。

3.2 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推进课程思政教材体系的建设

现行的“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教材,基本上以食品中的营养素的基本知识和膳食食谱的编制作为主线,重在强调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但是没有全面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充分反映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素质、创新人才的新需求。因此,在教材建设中,除了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贯穿始终,同时还应当适时适当适量地融入“课程思政”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新发展,让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在一起协同合作,相互支撑。深入调研,聘请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等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一起研讨,确保教材中融入的思政观点能够与时俱进[10]。

3.3 构建“立体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课程思政可持续性发展

(1)优化教学设计,形成教师和学生双主导的课堂模式。教师要善于利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体现价值引领,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认识社会。在“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教学过程中,设计合适的社会实践任务,更多地加入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例如,在膳食评价知识点学习时,可以布置以“比较全球典型的膳食模式”为主题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整合和汇报,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100 年来膳食模式的变化历程,让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国强国之路,并理解国家的强大和个人生活之间的关系。

(2)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资源库建设方面,应多选取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案例,从国家主旋律到社会热点再到学生生活[11],挖掘思政元素,确定出既适合知识教学又能体现出思政教学的主题,将思政内容制作为视频、多媒体课件、文档,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并上传到优慕课平台,供学生阅读和观看。同时,可以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不同的教学形式融合在其中,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全过程信息化学习循环模式。开展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思政建设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3)建设多层次的评价手段,强化学习的过程性。课程思政的评价效果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3 个环节的反应层面、学习层面和行为层面展开[1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传统评价方式之外,应该着重强调过程性评价,在平时的考核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与职业道德。例如,在针对不同人群的膳食调查过程中,考核学生能否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知行统一;通过撰写“蛋白质缺乏对人体的危害”等课程小论文的方式考核学生的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自我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做到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思政化。

4 结语

新时期新形势下,将立足食品学科优势,以“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为出发点,以“知识导向+价值引领”为落脚点,对高职食品类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更为持续深入地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将立德树人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到实处,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猜你喜欢

膳食营养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膳食纤维对母猪肠道的作用
思政课“需求侧”
速滑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补充措施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膳食纤维不是越粗越好
蔬菜与营养
更多的奶酪,更多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