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动服务车的农机维修模式创新与思考
2021-12-06陆凯韩建亮
陆凯 韩建亮
农机维修服务事关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好农机服务工作对提升农机作业质量、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激励下,江苏省农机保有量不断增加,农机化发展步入快车道,给农机维修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现结合对苏北地区农机维修流动服务情况调研分析,就发展农机维修流动服务车、创新农机维修模式提出思考。
1 农机维修服务业发展历程与经营模式
1.1 农机维修服务业发展历程
农机维修服务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机维修服务业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
1)计划经济时代。农机维修是“吃香”的职业,乡镇农机站“遍地开花”,并担负着维修管理和服务职能。
2)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体制改革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农机维修服务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农机维修主体由国营为主转变为集体、民营和个体工商户共生,集体性质的维修站(点)和社会维修网点并存。
3)农机化快速发展期。200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以来,在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激励下,我国农机化快速发展,农机保有量出现爆发式增长,通用机械市场逐渐趋于饱和,换件修理成了农机维修的主流业务,农机维修网点在农机用户相对集中的地方随处可见,快捷、方便、高效成为维修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农机维修服务流动车应运而生。
1.2 经营模式
为推动农机化全面、全程、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江苏省着力建设以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为支撑、农机专业合作社自助维修为基础、社会化维修点为主体、销售(生产)企业售后服务为补充的具有江苏特色的农机维修网络,加快构建农机维修体系,引导农机维修服务业健康发展。目前,江苏省农机维修经营模式有以下几种:
1)社会维修网点服务。农机维修网点已覆盖至乡村偏远地区,虽然各网点的服务水平和经营规模参差不齐,但基本上都能达到专业维修点标准。业务范围主要有销售配件、换件修理及油品供应等,便于农机散户的应急抢修。
2)村镇集体组织的公益性服务。公益性农机维修经营主体由最早的农机站(点)演变而来。在经济发达地区,乡村集体经济力量较强,对农机维修给予补贴,对稳定维修队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苏南部分市县还出台了农机维修购买服务政策,引导农机维修业健康发展。
3)合作组织的自助式服务。从事农机作业的专业合作社自建维修点,为合作社成员和周边农户开展维修服务工作,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
4)生产企业及其经销商的售后服务。一些经销商通过建立区域性的特约维修服务站(点),提高“三包”服务质量,吸引农机用户购买机具,进而在农机品牌竞争中占据优势。
5)农机大户的互助流动服务。这是社会维修网点的补充。为提升作业效率,地域相连的农机用户紧密结合,互为补充,形成了农机服务的自助互助利益共同体,在市场化运作中抱团取暖。
2 基于流动服务车的农机维修服务模式分析
2.1 农机维修流动服务车产生的时代背景
农机维修服务模式随农机作业服务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步入21 世纪,随着跨区作业的农机大军“北上南下、西跑东奔”,农机跨区维修水到渠成,流动服务车顺势而为,从小作坊到大蓬车,由分散型到组合型,从流动服务到规模化作业,由自由配对到组建利益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农机维修服务的重要力量,在维修服务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2 经营类型与效益分析
按经营主体划分,苏北地区流动服务车共有以下几种:
2.2.1 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组建的维修流动服务车
此类流动服务车发展较好的是邳州市。据统计,该市共有14 家流动服务维修主体,集中在八路镇(6 家)、碾庄镇(8 家)。共有流动服务车(9.6 m 长)17 台,每台服务车配备跨区作业机械配件价值在50 万元以上,配套服务人员4 人、小型服务车1 台。以邳州市夫凡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共有51 名成员,有70 台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每年5-11 月份合作社组织跨区作业的农机大军进入四川、陕西、河南、安徽等地,一路上收割小麦;进入江西、重庆、四川、陕西、河南、东北、江苏、广东等地,一路上收割水稻。流动维修服务车流动服务7 个月,中途短暂休整保养2 次并补充配件,维修收入可达30 万元以上,配件销售额在100 万元以上,年维修服务纯收入35 万元以上。合作社跨区维修服务业务的开展还撬动了农机销售杠杆,仅2019 年该合作社就代理销售品牌农机200 多台,纯收入80 余万元。同等规模的维修流动服务主体还有邳州市的照辉农机维修中心。该维修中心从二级维修点做起,通过修理大马力拖拉机、农用车等踏入流动服务车行列,年维修服务纯收入在40 万元以上。
2.2.2 品牌农机经销商组建的维修流动服务车
此类流动服务车发展较好的是连云港市海州区和宿迁市的沭阳县。经营方式是:依靠生产企业的销售服务平台建立起农机维修服务网络,并以销售网络为纽带组建跨区作业队伍,以服务促销售,带动产业发展。以连云港庆瑞农机销售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有2 台跨区维修流动服务车,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满足生产企业的“三包”服务需要;另一方面,为所销售的农机提供跨区作业维修服务。2019 年公司维修服务收入达63 万元。经销商在社会化服务中,以维修服务带动农机销售,以销售收入补贴农机服务,形成了良性循环。
2.2.3 专业农机维修合作社组建的维修流动服务车
此类流动服务车发展较好的是灌南县。该县目前有6 家经营农机维修流动服务车的合作社,有代表性的是灌南明叶农机专业合作社。2000 年,该合作社组建流动服务车,开展跨区农机维修服务,由于服务及时、快捷,合作社流动服务业务联系电话在跨区维修主阵地(安徽、河南等地)成了农机维修服务的“110”,2019 年合作社维修服务纯收入达120 万元。跨区维修服务还为合作社带来了农机销售的附加值,2020 年上半年合作社农机销售额达到300 万元。
3 创新农机维修服务模式的思考
3.1 创新农机维修理念
农机维修流动服务车的发展,为“滴滴农机维修”构想奠定了现实基础。信息化时代必然要有信息化手段。开发农机维修信息数据软件,创建“滴滴农机维修”平台,植入农机维修的故障诊断、配件流通、技能传递等信息数据,降低成本、增加时效、精准修理等是“滴滴农机维修”的努力方向。
3.2 开拓农机维修新途径
流动服务车需要互联网大数据资源保障。应完善农忙农机应急抢修机制,建立大数据库,保障农机维修流动服务质量,增强流动服务车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3.3 关注农机维修新产业
流动服务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与引导。相关部门应为流动服务车开通绿色通道,建设流动服务车作业场所,扶持流动服务车产业发展。应鼓励更多的维修服务主体加入流动服务车行列,加强行业管理,建立有序竞争的营商环境。
3.4 倡导农机维修新风尚
农机维修流动服务车是维修服务的新生力量,需要培植和维护。流动车经营主体应提高维修服务质量,及时解决农忙时节农机维修难题,保障农机全天候作业。伴随着农机化的快速发展,流动服务车产业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