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蟹综合种养基地规划设计方案

2021-12-06○李

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10期
关键词:排水口墙板河蟹

○李 顺 刘 宁

2020年,我县推广渔稻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在高老家乡韦洼村实施“渔稻混作、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总面积650亩,鲈鱼养殖面积200亩,常规鱼面积310亩,渔稻综合种养140亩(其中养殖河蟹30亩,稻田110亩)。

实施渔稻综合种养,在稻田养殖河蟹等水生经济动物,水稻可以为河蟹提供良好的生长、生活、栖息、防暑、蜕壳的环境;河蟹不但能将稻田中的野杂草、水生植物和蚊子幼虫等吃掉,节省种植者的劳动力,减少农药用量,而且河蟹不停穿梭于稻田间,能起到松田、活水、通气和增氧的作用;河蟹的自身排泄物起到保肥、增肥的作用,有利于水稻增产、增收。因而稻蟹综合种养可互利互补,达到增产、增收、增效的效果。

现以我县高老家乡韦洼村的渔稻综合种养模式为例,将稻蟹综合种养基地的规划设计方案简介如下:

1.渔稻田布局

稻蟹混养区面积140亩,其中水稻田110亩,在水稻田中间开挖鱼溜(鱼沟)30亩,作为河蟹的生活栖息和防暑的场所。

将稻蟹混养区布局成约35-45亩一方的“稻田方”,予以稻田整治。在每个“稻田方”周边筑田埂,在稻田方内开挖鱼沟,鱼沟主要表现为环沟、田间沟和进排水沟渠等。做好进排水口防逃设施。

2.渔稻田开挖、修整

水稻田110亩,设计深度0.3-0.5m(距离地平面),设计水深0.03-0.2m;在水稻田方内开挖鱼溜(鱼沟)30亩,主要有环沟、田间沟和进排水沟渠等。

在每个“稻田方”周边筑田埂,田埂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对田埂及边坡予以夯填、修整。田埂高度为1m(距稻田平面),顶面宽度0.8m,边坡坡比1:2。田埂应夯实,以防河蟹挖洞逃跑。

在渔稻田四周修路并硬化处理,路面顶端宽度4-6m,比地平面高出1m以上。

3.环沟

在每一稻田方内侧距四周边沿1-2m处挖环形沟,环绕稻田一周,设计沟深度1.3-1.8m,设计水深0.8-1.5m,坡度1:1.2。沟的宽度可以根据情况确定,如果以种植水稻为主,沟宽应小些,一般0.5-1m;如果以养殖河蟹为主,沟宽应大些,可以1-3m。环沟采用机械或人工夯挖,沟坝夯实。田间工程应在泡田耙地前完成,耙地后再修整一次。

4.田间沟

在稻田方内开挖与环沟相互连通的田间沟。稻田方内一般采用井字沟,沟宽1m,深约0.8m。井字沟采用机械或人工夯挖。面积大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环形蟹沟的基础上挖成“田”、“目”、“日”等字形蟹沟。

5.进排水沟渠

在每一稻田方设计进排水口,进排水口墙采用混凝土浇筑,宽1m,高1m,底板混凝土现浇,挡板为石板插板;进排水口处设置尼龙防逃网布。

6.防逃设施

在稻田插完秧后、蟹种放养之前设置防逃墙。围绕稻田方四周设置可长期使用的固定防逃墙板,防逃墙选用防老化尼龙网、硬塑料薄膜,每隔5m处设置桩柱,用于固定防逃墙板。防逃膜不应有褶,板与板结合处重叠不应小于0.3m,并用桩柱钉牢固,接头处光滑无缝隙。紧贴塑料薄膜的外侧,每隔0.5-1m插一个木棍、竹竿或粗竹片作桩,用细铁丝或线绳与塑料薄膜固定。防逃墙板与池内地面呈80°-90°角,防逃墙板高度地下埋深不小于0.3m,地上部分不小于0.8m,拐角处成弧形。

(通联:274300,山东省单县水产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排水口墙板河蟹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探讨房建工程装配式建筑结构外挂墙板施工技术
相变蓄能墙板基本构造的热工分析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浅议装配式建筑轻质墙板的应用现状
滴水兽
排水口工程对京杭运河通航条件的影响研究
可裁剪地漏过滤网
一种贯通道侧墙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