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四项措施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2021-12-06杨小美巩伦江
○杨小美 巩伦江
和静县地处新疆天山中段南麓,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北部,县域多山区河流,有著名的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资源储备充沛,是巴州境内渔业重点县。为推进和静县“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加快渔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2020年和静县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全县776亩池塘养殖水面通过标准化改造220亩,燕子湖养殖专业合作社被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2家养殖单位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年生产绿色水产品160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420余万元。
1、依法依规划定养殖“三区”,推进落实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按照国家农业农村部、自治区及巴州安排部署,2020年和静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编制完成《和静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年)》。依法依规划定养殖“三区”,科学规划布局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该规划已通过县人民政府发布实施;在此基础上依法依规按程序办理发放水域滩涂养殖证,切实保障渔民的合法权益。
2、通过创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示范引领绿色发展。组织县域养殖单位从改造提升池塘等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养殖环境、运用落实绿色养殖模式、规范使用鱼药等养殖生产投入品及日常管理措施贯穿于创建工作全过程,县域两家养殖单位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填补和静县空白,为促进全县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其中,新疆燕子湖养殖专业合作社池塘示范养殖面积220亩,以开展河鲈、白斑狗鱼等新疆特色土著鱼类繁育生产经营为主,年生产河鲈、白斑狗鱼及斑点叉尾鮰特色商品鱼60余吨,繁育白斑狗鱼、河鲈、梭鲈鱼苗280余万尾,2020年已注册“燕子湖,特色渔”商标。巴州万锦水产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和静县哈尔莫墩镇觉伦吐尔根村,养殖场水源为地下山泉水,流水池示范养殖水体4000m3,以开展史氏鲟、虹鳟等特色冷水鱼繁育生产经营为主,年生产杂交鲟优质商品鱼30余吨,2020年已申报创建“和静山泉水鲟鱼”品牌。
3、创新健康养殖模式,为水产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在自治区、自治州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引导帮助燕子湖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渔业项目探索,开展高位池循环水养殖,即在沿海地区高位池养殖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结合的渔业模式基础上,将国家农业农村部倡导推行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其主要技术工艺是按照1:5的比例将原有大池塘改造布局成养殖和净化两大单元,养殖单元每组设置4口圆形高位池、1口排污井,利用曝气增氧和机械推水使池水旋转,残饵、粪便通过高位池中央底排污系统,排入净化单元;净化单元依次布设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将池底污水先集中于沉淀池,干湿分离、集中收集转移,沉淀过的水引入曝气净化区,通过微孔增氧、工业毛刷、生物过滤料的吸附过滤,然后流入生态净化区,再经过水生植物吸收、滤食鱼类过滤、过滤坝净化程序,最终通过水泵提水抽回高位池,如此反复循环使用。经过两年的试验探索,采用该模式养殖特色品种河鲈、斑点叉尾鮰,实现高位池亩效益43000元以上,折算配套水面亩效益7200元以上。由于这种循环水养殖模式在全疆具有较强的示范性,该合作社被作为实施新疆自治区2020年水产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指定示范基地,为此,自治区水产发展中心就地组织阿勒泰、巴州50余名渔业养殖从业人员举办了第三期水产健康绿色发展培训,现场观摩学习和静县燕子湖养殖专业合作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先进技术,为在全疆示范推广循环水健康养殖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4、强化监管,促进渔业绿色发展。指导养殖单位、养殖户落实国家、自治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实施方案,探索推广池塘“循环水+净化池+农林地灌溉”多种健康养殖模式。组织养殖单位8名骨干参加自治区、州、县举办的水产养殖及质量安全技术培训。全程推广应用全价颗粒饲料,严格投入品的监管,建立以养殖单位自检、监管部门监督抽查,将养殖尾水排放纳入养殖“三项纪录”的产地环境安全监管制度。2020年县域2家定点监测单位委托进行养殖尾水自检两次;县农业农村局以节假日专项执法检查和日常执法检查相结合,组织开展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7次;重点检查“养殖三项记录”、操作规程,并进行水产品现场抽检,发放农业部“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等渔业实用知识宣传资料约320份;试点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以销售水产品批次为单元,实行一批一证,随同批次使用,全年开具合格证126张,涉及销售水产品66吨。
(通联:1.841300,新疆巴州和静县农业农村局;2.830000,新疆盛汇生态渔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