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新品种“诚麦1号”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06李翠芳赵振海
李翠芳 赵振海
(1滦南县长凝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河北 滦南 063500;2滦南县宋道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河北 滦南 063500)
滦南县东部的宋道口镇、长凝镇是小麦、玉米的粮食作物主产区,土壤质地为壤土,土壤耕层养分平均含量为有机质1.1039%,全氮0.0734%,碱解氮50.92 mg/kg,速效磷5.09 mg/kg,速效钾118.5 mg/kg。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适应多种农作物种植,单位面积产量高。近几年,县镇农业部门通过新品种的引进推广、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田间管理技术的优化组合,实现了小麦单产超700kg的高产记录。
“诚麦1号”通过几年的试验观察和示范种植,深受群众的欢迎。该品种植株矮小,穗形紧凑,抗病性较好,2020年秋后在滦南推广面积迅速扩大。
1 特征特性
该品种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和河北奔诚种业有限公司联合培育,2020年通过河北省北部冬麦区审定(编号冀审麦20200015),适宜在河北省中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49d,比对照中麦175熟期晚1.7d。在冀东地区栽培,比良星99早熟2~3d。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色,分蘖力强,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71.2cm。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籽粒较饱满。一般亩穗数44.5万穗,穗粒数34.2个,千粒重39.6g,熟相较好。
该品种抗寒性好,抗病性鉴定为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叶锈病。2018~2019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6.4kg,比对照增产5.2%。2018~201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4.2kg,比对照增产5.4%。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播期确定。针对一年两熟制,夏玉米收获期在9月底前完成,玉米收获后立即清运玉米秸秆,有条件的用机械粉碎全株还田,均匀喷洒于地表。随即用大型播种机播种小麦,力争在10月10日前完成小麦播种。
2.2 播量确定。如果是将玉米秸秆清运后播种,播期在10月1日,小麦亩用种量控制在15kg。近几年,人们较少施用有机粗肥,为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倡全株玉米粉碎还田,考虑小麦种粒与土壤接触不实,要适当加大亩播量,每亩用种加大到17.5kg。每延迟1d播种加大用量0.5kg。
2.3 施肥。滦南县东部壤土区有机质含量可达1%以上,由于土壤颗粒黏重,易吸附固定磷元素,提倡施用高氮、低磷、高钾的三元素复混肥。高氮为的是促苗早发,冬前形成壮苗;低磷是为了降低成本,只要土壤理化性状改变了,被土壤颗粒吸附的磷元素会被小麦根系重新吸收利用;高钾是为了保证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的吸肥需求,壮实秸秆,提高抗倒伏、抗干热风的能力。生产上,提倡施用高氮、低磷、高钾的复混肥40~50kg。
2.4 冬前管理。如果苗期干旱,要浇一次透水保苗早发,尤其是对于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的地块,可起到压实土壤的作用。在苗期不浇水的情况下,封冻水的浇灌时间适当提前,由11月下旬提前到上旬,即在立冬后开始浇封冻水,促根系下扎,保安全越冬。在冬前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小麦2~4叶期、杂草1~3叶期,可选用彪虎、骠马防治。彪虎或骠马每亩用量为3~3.5g。唑草酮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仅为几小时,对下茬作物非常安全。唑草酮在冬前化除使用时,每亩用量一般为0.8g,兑水量30kg即可。
2.5 春季管理。越冬前个体茁壮,群体较大,成穗数问题不大时,采取“冬前促、返青控、拔节攻穗重”的措施。推迟浇返青水,以控制小蘖滋生,促大蘖壮大,直到2叶或旗叶露尖前后(第一节固定、二节伸长时)追肥浇水。随浇水每亩追施氮肥(尿素)30~40kg。根据降雨情况而定,如果干旱,一般在5月中下旬,小麦扬花后至灌浆初期再浇一遍水,保证灌浆期小麦对水分的需求。由于“诚麦一号”小麦株高较低,抗倒性较好,一般不需要喷施矮化制剂。
2.6 病虫害防治。应注重防治的病虫害有小麦吸浆虫、蚜虫和白粉病。
2.6.1 小麦红吸浆虫。小麦红吸浆虫在滦南县最早是2010年发现于长凝镇的邱营村,受害面积20亩。近几年随着机械化跨区作业的影响,有逐渐向南部、北部扩展的趋势,在长凝镇、马城镇、宋道口镇均有点片发生,生产上应引起高度重视。红吸浆虫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该虫一生分为成虫、卵、幼虫、蛹四个阶段,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麦粒瘪痩、空壳而减产,受害麦田一般减产20%~30%,重发生田可减产50%~60%。被吸浆虫危害的麦田,其长势和穗型大小不受影响,主要是麦粒被吸空、麦秆表现直立不倒,容易造成群众的忽视,甚至错觉。
防治措施:①土壤处理。小麦播种前,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兑细砂土25kg,于小麦播种前均匀撒施地表,随小麦播种用旋耕机将药土翻入土中,可有效杀灭越冬幼虫。②幼虫(蛹)期防治。防治适期在4月下旬,小麦孕穗至吐穗前,幼虫上升到表土层化蛹时,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50 ml,均匀喷洒在25kg细砂土上,混拌均匀撒施于麦田中,撒施后立即浇水,防治效果更好。药土要现配现用,湿度掌握沙土含水量在13%~15%,这个湿度配制后的药土,药面能与土充分混合,撒施麦田后,药面不会黏在麦叶上,避免引起药害。③虫期药剂防治。在小麦田间抽穗率达70%(5月上中旬)时用药,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 ml兑水30kg喷雾防治,同时可兼治麦蚜。
2.6.2 白粉病。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施肥和灌溉水的提高,田间麦株群体增大,透风透光较差,从而引起小麦白粉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受寄主、病原、气候条件及栽培条件的影响,小麦不同品种,抗病性有明显差异。从去年生产实践看,“诚麦一号”小麦品种对白粉病有较好的抗性。
2.6.3 麦蚜。常见的有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两种,防治指标为百茎有蚜450~600头。为减少施药次数,减轻对天敌的杀伤危害。生产上推广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在5月上中旬小麦蚜虫开始由下部叶片向穗部转移危害,百株蚜量达到500头以上时,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均匀喷施。常用的处方有每亩用10%吡虫啉粉剂10g+12.5%晴菌唑乳油30 ml+磷酸二氢钾100g,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 ml+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g+100g磷酸二氢钾。杀灭蚜虫同时,可以防治白粉病、锈病,并达到抵御干热风、防早衰、增粒重的综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