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课堂”在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1-12-06罗攀
罗 攀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都江堰 611830)
1 引言
“行走课堂”与传统课堂所对应,是指通过一系列形式异彩纷呈、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自然人文氛围中博览古今、收获知识和培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在高校思政课程中践行“行走课堂”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在较高程度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践行“行走课堂”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针对性。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注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一般内容涵盖较广,学生学习较为吃力,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有时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而通过践行“行走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直接从生活和社会中获得学习的材料,让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好地提升了教学针对性。例如,与其给学生讲解共产党人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不如直接带学生前往抗日英雄纪念馆学习参观,通过“行走”的过程,自然而然的将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感受,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2.2 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课堂和生活分离的问题,学生往往因无法获得真实的认知而对这一课程产生排斥。而通过“行走课堂”的教学实践,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通过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去进行问题的分析研究,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可以说比纯粹的理论讲解更加有意义,也更为学生所接受。
2.3 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不能脱离实际,必须要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成长,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只靠课堂教学是很难实现的。这使得在高校思政课程中践行“行走教育”成为了必然。因此必须要指导大学生走出课堂,到实践中去,到社会中去,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高校思政课中践行“行走课堂”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协调合作能力都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践行“行走课堂”的措施
3.1 坚持可操作性,避免流于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打造“行走课堂”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而是应该注重可操作性,做到切实可行。学校方面,要引起高度重视,尽量为“行走课堂”提供制度支持,保障其顺利开展,在人员配置、实训基地和安全保障方面也应该尽量为教师提供帮助。教师方面,应该努力协调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的各种资源,灵活采取多种手段来弥补硬件条件的不足,为学生尽可能的创造“行走”的条件和环境。例如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汇报、外出参观纪念馆和博物馆、走进社区为群众服务以及参加校内公益组织等等。在校大学生也应当提升对“行走课堂”的重视程度,不能将其当做一次简单的课程作业敷衍了事,而是要践行教学任务,在过程中积累生活经验,完成学习任务。
3.2 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行走课堂”的初衷就是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走出课堂,探索其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在实践中提高思想品德和动手能力。因此,“行走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结合学生的思考,有创造性的对课本知识进行创新,在保证整个教学过程不偏离正确方向的基础上,赋予学生最大的自主权,让学生去寻找自己感兴趣和有意义的选题。
3.3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行走课堂”不仅关注学生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思考,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知识点的掌握,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自主学习的实现。
3.4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教学效果。当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秀教学成果非常丰富,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实践课程内容界定不清晰。有些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部分纯粹依照自己的喜好来安排,没有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对于一些现有资源也没有充分利用。二是教学计划不明确,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没有计划,任由学生自由活动,教学任务无法落实。三是考核指标不明确。大多数高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都没有完善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措施,导致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不够高,教师也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理论创新就应该发现问题后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4 小结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践行“行走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也是当下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方向。通过践行“行走课堂”,可以从实际出发,提高课程的生命力,提升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积极性,进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