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的《铁路工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1-12-06师百垒王振峰房海勃
师百垒 王 艋 王振峰 房海勃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2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399)
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基本要求,基于工匠精神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思政建设要结合学生特点,抓住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融合点,寻找合适的课程改革新路径,从而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协同育人的新目标。
《铁路工务》课程思政是将课程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发挥思政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工匠精神为基础,分析《铁路工务》课程的特点和思政教育的内涵,探讨以思政教育引领,建设理实一体化思政教学模式,兼并培育专业技术技能和立德树人的新途径。
1 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体现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专注、精益和创新等内容,是从业者职业能力、职业品质、职业道德的体现。近年来,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新的高铁线路一条接着一条开通、区域性小时经济圈正在形成等等这些,都离不开铁路人的努力和付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践行和弘扬“工匠精神”,这对于中国的铁路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铁路工务》作为铁路人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培养,对一个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也能促使从业者紧跟社会发展,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工作目标,培养敬业诚信精神,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增强分析判断能力。在目标的达成过程中贯彻以下几个方面:
1.1 爱岗敬业。在国家铁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保障铁路的平稳安全运行,爱岗敬业是基础,也是必然方法。铁路人要始终以敬业的态度、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把工务工作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真真正正的将爱岗和敬业融入其中。
1.2 专注谨慎,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专注、专心、专一,任何行业最忌怕就是没有原因的朝令夕改和没有方向的来回往复。“工匠精神”的要求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目标设得高与低、标准定得严与松直接关系到最后结果的好与坏、最终工作的成与败。“工匠精神”的难点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完成一项工作最为难能可贵的就是善始善终地坚持到底。
1.3 思维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提倡创新。工匠精神的创新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理论创新是根本,能够提升铁路人创新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内容创新是实质,只有通过内容创新才能实质丰富铁路人的工作内涵,推动企业的发展;方法创新是手段,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只有方法创新,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优势。
2 《铁路工务》课程思政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2.1 《铁路工务》课程特点。《铁路工务》是高职院校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在铁路轨道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铁路工务》以工程实践基本操作为基础,主要介绍铁路线路养护与维修,铁路轨道、桥涵、隧道的养护与维修,铁路线路的常见病害与防治。该课程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换轨作业、换枕作业、起道作业、拨道作业、捣固作业、更换夹板作业、焊接作业、打磨作业、螺栓的紧固作业、道床清筛作业等,每项作业内容都需要学生的实践操作,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精神。
2.2 《铁路工务》课程思政内涵。《铁路工务》作为铁道工程的重要课程,为培养工务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工务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提高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实现学生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双重目的。根据思政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关系,在《铁路工务》课程中重点融入工匠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等是实现同向同行教育的新途径。通过《铁路工务》课程思政的开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新时代培养大学生思政爱国、爱党,道德教育、发扬民族文化,学业和职业态度严谨的必经之路和重要措施。
2.3 《铁路工务》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2.3.1 坚持《铁路工务》专业知识的传授兼并思政教育价值观的引领。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以多种形式将其渗透到《铁路工务》课程教学之中,引领学生将知识和实践结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2.3.2 坚持显性和隐性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高校要严抓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思政理论教育为主,同时要探索和创新其他课程的辅助作用,让专业课程和思政理论课程相辅相成,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思政教育,使二者协同发展。
2.3.3 坚持方法和手段创新的协同发展。以往思政教育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程开展,内容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在新形势下,思政教育途径增多,在充分全面融入其他课程的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挖掘教材,探索新方法和新手段,推陈革新,形成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共同育人的局面。
3 《铁路工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3.1 要不断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铁路工务》课程是伴随着我国铁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我国铁路发展突飞猛进,更是涌现出了一批不怕困难、砥砺前行的铁路人。通过铁路人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和乐于助人精神,激发学生对平凡而伟大的铁路人的敬佩之情。教学中可以通过铁路行业发展史、专业领域的科学家和时代楷模、工务知识点、教师个人经历、该领域的新技术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来发掘思政元素,展现出铁路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下的现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和奋斗精神。
3.2 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让课程思政过程逻辑清晰、内容精致。《铁路工务》课程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3.2.1 教学大纲上,要在原课程大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形成崇尚科学、精益求精和敬重楷模的价值观,把教学的三大培养目标进行组合优化。
3.2.2 教学内容上,要强化专业课程的思政功能,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用正确的育人观来处理教材,将具有时代感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凸显思政工作的鲜活性,授业的同时注重传道,引导学生成人成才。
3.2.3 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逐渐从教师引领到师生同进步、共发展。
3.2.4 教学评价上,要将育人置于教学工作首位,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既要考核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还要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奉献精神和知识内容等方面。评价方式可采用师生评价、生生互评,阶段性的思政教育日志评价,以教学项目化、任务化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3 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专业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实现者,其要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和德育能力,才能确切的挖掘出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因此,要加大对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力度,使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能够结合课程特点挖掘适合的思政元素。教师还要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党十九大精神,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学校也可组织培训、研讨会、竞赛等活动提高教师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技巧和能力,并加大对专业课教材的创新,使教材专业知识内容能够很好的融入思政元素。另外,还要注重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调研,扩充教学资源,强化师资力量,壮大教师队伍。教师要以身作则,紧跟时代步伐,形成正确的教书和育人模式,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4 结语
本文介绍了《铁路工务》课程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体现,在介绍《铁路工务》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探索了教学案例实施过程,包括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发掘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对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