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产业融合模式分析

2021-12-06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商学院刘茜

河北农机 2021年1期
关键词:物流农产品战略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商学院 刘茜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是涉及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倾斜政策及实践举措。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是决定未来城乡关系演变发展的关键性要点,往往被视为不可逆转性主流发展趋势[1]。同时,2018 年中共中央及国务院颁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详细指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细则及具体方向,意味着我国农村电商产业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充分发挥了电子商务产业的推动性作用,加快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更促进了城乡发展进程,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鉴于此,本文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产业融合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产业融合的机遇分析

1.1 惠及更多企业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及城乡融合提供了相应的指导性思想,而上述所涉及的三产融合的实质为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服务于农村农业的发展方向,指第一产业(农业生产)、第二产业(农业加工制造)及第三产业(农产品市场服务)间深度融合[2]。由于当下我国农村三产融合所取得的成效相对突出,导致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呈现出层出不穷的局面,尤其是绿色生态农产品供给量大大增加,为新三板行业及企业(即农村电商、智慧农业及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历史性的机遇。

1.2 构建产品通道

即便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是相继出现经济发展的“负”产物。例如:日趋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对社会大众食品安全及生命健康安全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如何有效贯彻落实生态环保理念,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农村电商不再仅仅肩负着售卖农产品的职责及使命,更需要向城市大众提供安全绿色的生态化农产品。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下所提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及“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为农村电商架设了产品销售渠道,指出了明确的长远发展方向。

1.3 提升运营品质

我国农村电商演变发展历程相对漫长,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以战略角度为出发点所勾画出新形势下农村电商的全新发展蓝图。由此可见,新时期下农村电商发展无法脱离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充分发挥其指引方向的作用,狠抓历史发展机遇,真正意义上做到审时度势,准确定位或重新规划乡村振兴下的农村电商产业融合渠道及长远发展道路,甚至可借助乡村振兴的机遇,深入挖掘农村电商的潜力,进一步打造出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农村电商模式。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产业融合的挑战分析

2.1 物流成本过高

当下我国大多数城市受经济、科技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健全完善的影响,其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较为完备,意味着物流配送系统趋向成熟,尤其是物流配送成本与农村物流相比,具有突出性的优势,基本实现农产品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目标,真正意义上做到精准配送[3]。同时,与城市物流配送系统相比,农村地区辽阔且尚未形成城乡融合发展体系,缺乏系统性的协调规划对接农村农产品的专业物流网络,并且农村地区的物流节点数量少,极大程度上削弱了物流配送网络的便捷性。以中西部地区为例,乡镇级别的物流配送点覆盖范围小且配送成本高昂,反而增加农产品的配送成本,导致农产品丧失了原本的竞争力。

2.2 仓储冷链薄弱

由于农产品普遍为生鲜食品,其保质期要求相对严格,并且农产品采摘至上市往往需要历经配送、运输、仓储、包装及加工等多个环节。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延误或其他问题则直接影响农产品自身品质,反而增加农产品的耗损,波及农产品收益[4]。同时,当下我国城乡结合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建设规划的系统性远远不足。农产品增值的本质在于突破时间的局限,持续扩大销售半径,而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是实现产品增值目标的有力技术手段。即便农产品全程冷链温控技术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其投资规模相对庞大,导致普通的农村电商因技术条件的局限,仅仅停留于传统运营方式的阶段。

2.3 缺乏产业意识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极大程度上扩展了农村电商产业规模,促使农村电商相关企业数量大大增多,而部分地区农村电商因缺乏创新意识,无法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产品,难以打造出极具地域影响力的品牌,导致电商经营模式过于滞后,直接影响产业经济效益。同时,部分地区农村电商过于看重销售环节,对总体营销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错误认为农村电商是售卖农副产品,完全忽略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及商流等要素,尚未形成健全的产业链意识。此外,专业人才稀缺是造成农村电商产业融合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缺少物流仓储、数据分析、美工设计及运营推广等方面的人才。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产业融合的发展途径分析

3.1 培养新型人才

从中层管理人才及高层规划人才稀缺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可立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需求,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甚至可出台一系列吸引农村电商人才的倾斜政策[5]。同时,通过与高等院校间合作办学或定制化培养人才等方法,培养一大批农村电商急需的专业化人才,并且可提供农村电商创业平台,立足于当地产业链的基本特色,组建全新的农村电商产业孵化园或农村电商创业园,便于引进兴趣浓厚的外来电商人才。此外,提倡当地农民广泛参与职业培训,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尽量交由地方政府进行牵头出资,形成相应的本地农村电商培训机构。

3.2 推行全新模式

我国农村电商由初期发展至今,早已形成多样化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例如:浙江遂昌市提出的“农村电商+重构电商生态的先锋模式”及浙江海宁市提出的“电商推倒产业转型模式”等。由此可见,农村电商演变发展进程相对迅猛,产生了丰富多样的电商产业融合模式。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电商产业长远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说明农产品销售不止可以线上进行,更可利用农旅融合手段,鼓励消费者走进田间地头,积极组织现场采摘、亲子活动及体验消费等营销活动,拉近消费者与农产品间的距离,以达到增进情感及丰富体验乐趣的目标,甚至可以以农产品资源为切入点,深入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扩大农产品销售量。

3.3 扩大扶持力度

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本质为融合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销售等环节。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以融合发展理念为切入点,强化农村电商上下游供应链或产业链的建设力度,不仅能大大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进程,而且还能实现农村电商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同时,农村电商自身转变发展思路,不得将自身职能始终停留于销售农产品的阶段,尽量贴合消费者的个体需求,拉动农村第三产业服务链条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加工需求,根据消费者的购买需求逐一合理安排农产品的种植或养殖的范围及数量,真正意义上做到农村一二三产业间良性发展。

3.4 运用新型技术

步入信息化时代后,农村电商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突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搭建信息透明、沟通便捷及传递迅速的信息化电商服务平台,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平衡农产品采购与生产间需求差异,进一步摆脱农产品销售时间的局限,拓展农产品的销售半径,以达到丰富农产品销售渠道及途径的目标。同时,即便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问题早已成为削弱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原因。除搭建农村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外,农村电商持续优化农村配送服务体系,引进电商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甚至可强化农产品国家物流体系的建设力度,形成兼顾管理能力及技术设备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

4 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集中体现党及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及重视,为促进农村电商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除始终围绕“城乡一体化”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指导性思想外,农村电商产业必须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及发展进程,巧妙迎合时代发展机遇,逐一解决农村电商产业融合发展期间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例如基础服务体系不全及专业人才匮乏等,同时深入研读农村电商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找出其具体发展方向,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物流农产品战略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