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1-12-06郭洪林

湖北农机化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肥力山区密度

郭洪林

(平昌县良种场,四川 巴中 636400)

1 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1 科学选种和整地

(1)选种。选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基础,要引起重视。选择玉米品种时要结合当地山区的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抗旱性强,且适应性好的品种,同时要具有很高的耐寒性,最关键的是要确保品种的纯度在97%以上[1]。(2)整地。在正式播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精细的整理,先要进行深耕,并将土壤压实。为了保持土壤的水分和养分,有必要适当的压实土块。通常建议在春季进行耕作,以此来确保土壤层的水分。将土壤整理好以后,需要适当的施基肥,确保土壤的营养,提升土壤的抗旱和抗寒能力。

1.2 播种的要点

首先,选择适合的播种时间。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把握好播种的时机,在合适的时间及时地进行播种。一般,在早春时节气温达到10 ℃以上就可以进行播种。其次,播种的深度要控制好,一般在3 cm左右。为了缩短玉米的出苗时间,在播种的时候先将种子插入到泥土,之后将其压实。再次,确保好种植的密度[2]。为了提高玉米的种植产量,就需要考虑到种植的密度,结合土地面积大小、谷物大小以及粒数。在定植密度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1)根据品种来定。如果是早熟的品种,其植株相比较为矮小,适合种植5000株/667 m2;如果是晚熟的品种,植株较为高达,种植密度控制在每4500株/667 m2。(2)需要考虑到土壤的肥力。如果种植的区域相对肥力较好,就需要将植株的密度适当的降低;相反,如果肥力相对不好,需要提高种植密度。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山区的地形为凸起的形状,则适当将种植密度加大;如果是凹陷的区域需要将种植密度减少。(3),播种方式。一般建议选择窄行种植的方式,这样能够提高产量,深度要比土壤层高4 cm;行宽度为35 cm,植物间距约35 cm。切记,播种的幼苗一定要均匀。

1.3 做好田间管理的工作

(1)及时补苗、查苗。等到玉米苗生长出来后,要及时对其进行检查,对出苗的情况进行仔细查看,一旦发现有缺苗的情况,要及时补苗,确保苗数充足。(2)做好间苗和定苗的工作。间苗和定苗的时间要选择在玉米植株叶子长到3~5片的时候进行。(3)做好中耕处理。中耕处理主要是为了去掉田间的杂草,降低病虫害出现的几率。(4)及时灌溉。由于山区的土壤比较干旱,要做好灌溉的工作。特别是在拔节期,一定要及时灌溉,并且要根据玉米生长的具体情况及时施入钾肥和磷肥。

1.4 科学配比肥料

在施肥前需要先进行试验施肥,以山区的地形为依据。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区域土壤具有的肥力是有所差异的,有必要先进行土壤试验配方,只有这样做才能满足玉米生长的营养需求,确保玉米在各个生长阶段都有足够的养分,保证玉米能够茁壮生长。

2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影响到玉米生长的质量。为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要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并对种子进行处理。具体防治方法如下:(1)虫害的防治。玉米螟是常见的一种虫害,为了有效的对此进行防治,可以在玉米心叶中均匀的撒入细沙和 30% 辛硫磷颗粒剂[4]。蚜虫常常出现在玉米抽雄后,如果发现蚜虫数量有点多,需要及时的喷洒药物。(2)病害的防治方法。①青枯病。青枯病对玉米的伤害很大,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整片玉米逐渐枯萎,出现棕色倒伏状。防治该病害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水肥管理,特别是在多雨的季节,要及时排水。可以利用金雷多米尔、康正雷或盖克1 000倍液进行防治,将这些药物灌入到玉米根上。②斑点病。这种病害主要会危害到叶片,同样也会对叶尖和苞片造成危害。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要及时喷洒42%的可文散乳剂 450~950倍液和 55%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50倍液,需要每隔一周喷洒一次[5]。③黑穗病。这种病害一旦大面积爆发,将会导致颗粒无收的情况。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要每3年轮作一次,一定要对土壤进行深翻。一旦有这种病害的发生,要及时清除掉带病害的玉米株,并将其焚烧。④病毒性疾病,这种病害会在玉米的全过程发生,到后期会促使玉米株枯死。在迁移玉米苗之前,需要利用化学物质消除蚜虫和灰飞虱。

3 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由于耐旱性比较好,适合在山区种植。但是由于不同山区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性比较大,在种植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选种和整地,并把握好播种的时间,合理控制种植的密度,同时要做好田间管理,及时补充水分和养分,做好水肥管理的工作。最后,不能忽视对病虫害的防治,要掌握防治的方法,确保玉米能够健康生长,提升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玉米。

猜你喜欢

肥力山区密度
大尺寸高相对密度钨管的制备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下)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
2015年河南禹州市甘蓝田间试验
“密度”练习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鄂东南崩岗洪积扇土壤性质分异规律
土壤肥沃耕层构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