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好乡村振兴的持久战

2021-12-06曾祥喜

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19期
关键词:再生稻全镇农业产业

○曾祥喜

沙口镇地处洪湖西岸,濒临大湖。2017年底全镇合并合后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49636人。占地面积121.52平方公里。水产养殖面积79000亩,占全镇大农业面积三分之二以上。境内渠道港汊纵横交错,湖泊塘堰星罗棋布。四湖河、内荆河、洪排河穿腹而过。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水利资源,决定了全镇农业生产发展方向,优质再生稻、虾稻共作、养殖水产、发展水生、配套水禽、拓展水产品加工等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沙口镇虽说是工业弱镇,但在农业上却是强镇。传统的种养殖方式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针对这一实际,镇党委、政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面向市场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规模农业、转型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不断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沙口镇现已形成了“四沿”农业板块的发展新格局。即:沿路2万亩优质再生稻种植板块、沿湖2万亩优质洪湖清水大闸蟹养殖板块、沿河2万亩虾稻共作种养板块、沿田2万亩水生蔬菜种植板块。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今年又进一步确定和细化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全面发展优质再生水稻,大力发展稻虾共作,加快发展稻鳖套养,创新发展稻虾鳖共生,努力发展水生蔬菜种植产业,从而形成沙口特色的“四大主导产业”。实践证明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基本上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品质增优的目标。主要体现在:

再生稻生产实现大发展。全镇再生稻已超过2万亩,比前五年增长了10倍,全镇再生稻总产达到800万公斤,总产值4800万元,仅再生稻全镇增加农民纯收入2560万元,亩平增加农民纯收入1280元。沙口镇在黄观公路旁、车马垸内以董口村为核心,带动周边村组,辐射全镇。现在已有13个村实现了再生稻化。分别是:新场、新建、沙口、芦花、水口、乔岭、左张、上新河、崔沟、下新河、红旗、永固村、刘桥。

“稻-虾-稻”共作有新增长。从2007年起沙口镇示范虾稻共作,效益一直不被看好。我们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技术,加强引导,到目前为止虾稻共作面积已达到2.5万亩,稻谷产量26222吨,水产品产量1096.7吨,亩产值7405元,亩纯收入4660元。具体分布在沙口镇地势低洼的新千垸、鸭新垸和系马垸。其经济效益比过去单纯种植水稻增长5倍。

“稻-鳖-稻”种养有新进步。沙口镇稻鳖稻套养是从2014年开始示范,当年的效益明显,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5年由座落在我镇的洪湖市家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大规模实施稻鳖稻种养,全镇共建基地面积500亩,采取股份制合作,实现稻田养甲鱼(中华鳖)。目的就是利用“一水两用、一田三收”来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该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社员50人,预计今年稻谷收入为104.64万元,甲鱼收入为416.4万元,共计收入为521.04万元。该模式深受全镇农民喜爱。

水生蔬菜种植有新增长。沙口镇濒临洪湖边缘,发展水生蔬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党委政府十分注重把发展水生蔬菜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垸内废沟、废塘、废堰、小子湖培植天然水生蔬菜,如莲藕、茭白、藕带、芡实、刺梗等,现己发展2万亩,比前五年增加了8倍,全镇水生蔬菜收入可达3000万元。此外,全镇还成功推广了稻鸭共生、蟹虾套养、鱼猪、鱼鸭、鱼鸡、鱼猪果等配套养殖以及乌龟专养模式,真正形成了陆上畜禽、水中鱼鸭、空中果蔬的“海陆空”立体配套综合种养模式,达到全方位开发、多梯级循环、多环节相扣、多层次增值的良性发展格局。

沙口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取得一些效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作法: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是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是根本,是基础。镇党委、政府从摸底调查入手,派多个工作小组深入各村作好摸底调查工作,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又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多次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立足资源和优势,聘请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召开论证会,科学地制定了沙口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合理地确定了五大区域的发展方向。即水稻优质高产示范区、水产优化模式养殖区、水生蔬菜优质种植区、优质畜禽养殖区、林业生产区域。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的需求,在规划上也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在五大区域的基础上,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规划为“四沿”“四大主导产业”,逐步达到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农业产业化的标准,实现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优质农业、效益农业、精品农业转变的目标。

二、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是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就沙口镇而言,客观条件逼着我们必须下大决心、动大手术进行大调整。但有的村干部和部分群众思想还没有及时转变过来,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对此,专班一是多次组织召开全镇村干部会,吸纳部分种养大户参加会议,传达贯彻上级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让他们明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弄清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转变农业发展方向的紧迫性。通过理论开导、典型引导、事实说道,使村干部和群众认识到不调不行、不快调更不行;二是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开拓干部和群众的视野,先后多次组织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到镇内外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个人参观学习,让村干部和群众亲眼看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后的效益,从而消除他们头脑中的思想障碍,转变观念,使他们与党委、政府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达到一致;三是通过效益对比法,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采取会上算大账,入户算细账,张榜算明账,大讲调整产业结构的效益。通过算账对比,让干部群众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从而自觉行动到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之中。

三、树立产业结构调整致富的典型,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一批过得硬、推得开、叫得响的典型,能够起到一人带四邻、四邻带全村的作用。在再生稻种植产业上,树立了原董口村形成一村一品,全国再生稻第一村这面旗帜;在虾稻共作模式上,树立了鑫雨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刘承雨这个先进典型;在土地流转上,树立了五星品牌、全省合格农民合作社——鸿信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这个典型;在稻鳖共生模式上,树立了家泉水产专业合作社李其虎负责人这个典型。通过干部推动、典型带动、相互联动、技术牵动,为全镇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是巩固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的重要保证。积极培育农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不断建立农业产销合作社和加工流通企业,使之成为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和主动力。到目前为止,全镇已有种养大户549户,家庭农场12家,农业加工企业12个,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20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10家。同时加快建立以“订单”为纽带的“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等种企联合经营机制,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推动小户变大户,大户变农场,分散变联合,兼业变主业,从而提高了全镇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水平,达到新型主体不断扩张,集约化经营程度不断扩大,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的目的。

五、推进优质农产品产销衔接,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积极创新优质农产品直营直销方式,以洪湖市“天润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湖北春露水稻种植专业联合社为龙头企业,打造再生稻米优质品牌商标,加快发展农超对接、订单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真正使再生稻大米进入老百姓餐桌。同时着力构建优质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不断推进生产过程网络可视化、种植信息公开化、市场信息共享化,通过信息平台及时掌握产销动态,使优质农产品产销链条联结紧密,环节相扣,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无缝对接机制。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沙口镇粮食产量年年递增,水产品总量逐年增加,人民收入不断提高,优势产业明显增多,优质产品层出不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镇农业发展方式随之不断转变,逐步实现了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常规模式向优化模式、单纯追求产量向高效生态安全方向、传统的耕作模式向全程机械化、盲目施肥向测土配方施肥方向、单一的防治方法向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农产品市场销售向订单销售“七大”转变。

沙口镇践行“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工作目标,继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抓铁留痕的韧劲、踏石留印的狠劲,打好乡村振兴的持久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通联:433206,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水产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再生稻全镇农业产业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再生稻自适应仿形割台性能试验与分析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
——张润清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漯河市后谢镇计生协助推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皇城二中“同课异构”演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