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江河湖泊禁捕对水域生物资源和水产品市场的影响
2021-12-06习佑军
○习佑军
荆州世代依水而生、依水而立、依水而兴,然而上世纪无节制的开发利用,过度的捕捞,加之城市扩张、工农业排污,水域环境和鱼类资源受到显著破坏。
鉴于以上严重情况,荆州市委、市政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考察长江的指示要搞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精神,对本市江、河、湖、库的水域环境开展全面整治,特别是把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高度重视、超前谋划、及早行动。
三年来,通过全面开展相关禁捕工作,荆州市所属大江、大河、大湖的水域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有了明显改善。现将阶段性工作和进展总结如下。
一、禁捕实施
众所周知。“全国禁捕看湖北,湖北禁捕看荆州,荆州禁捕看洪湖”。2016~2018年对荆州所有湖泊围栏解除承包合同,实施拆围,恢复自然生态养殖。仅洪湖、长湖拆围44.1万亩其中洪湖38.6万亩、长湖荆州境5.5万亩。本次拆围,极大缓解开发利用对生态资源的破坏。
然而过度捕捞仍影响鱼类资源有效恢复和生态平衡。于是2018年对原有的“洪湖、上津湖、金家湖的花、胭脂湖黄颡鱼、淤泥湖团头鲂、牛浪湖鳜,崇湖黄颡鱼、杨柴湖沙塘鳢、刺鳅、红旗湖泥鳅、黄颡鱼、长江监利段四大家鱼、东港湖黄鳝、南海短颌鲚、洈水库鳜,王家大湖绢丝丽蚌、长湖鲌类、庙湖翘嘴鲌、白斧池鳜、中湖翘嘴鲌等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洪湖,何王庙长江江豚、长江天鹅洲白鳍豚、长江新螺段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等多个水域相应各种自然鱼类率先实施全面禁捕;接着从2020年7月1日起,对长江干流荆州段禁捕;同年10月9日起对沮漳河、虎渡河、松滋河、藕池河禁捕。
为了渔民的切身利益和有利实施禁捕,各地先后筹措资金6亿多元,完成区域内4309艘渔船和7749名渔民安置补偿,所有捕捞渔民上岸转产就业,为水生生物资源全面恢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按期完成“船网证”的处置。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船网证”锁定的4309艘渔船上岸工作,拆解处置率达100%;严格按政策标准,完成渔民“船网证”补贴、三年过渡期做好生活补助和社保补贴发放工作,共发放金额6亿多元。
2.真情安置渔民。禁捕实施后,为保障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举办转产培训班40多场次、专场招聘会60余场次,通过发展产业安置一批、务工就业安置一批、支持创业安置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等措施。需转产安置的全部转产就业,符合参保条件的7676人已全部参保。
3.大力加强政策宣传。自2020年6月开始,通过进机关、进社区、进市场、进学校和医院、进车站(码头)、进乡村的“六进”活动,张贴《禁捕通告》、与新闻媒体合作、制作标语、展板、微视频等多形式宣传长江禁捕和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政策,多角度宣传违法捕捞、垂钓反面案例,多渠道发布渔民转产转业各类信息,基本实现了“铺天盖地、家喻户晓”目标。
4.联合执法、打击非法捕捞。建立了有奖举报制度和由渔业渔政、公安、市场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打击机制,开展了省际、市际、县际区域联动执法,严厉打击偷捕、贩卖非法渔获物的违法行为。
5.市场监管上下真功。先后制定出台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市场监管执法工作方案》《深入开展长江禁捕打非断链专项行动工作的通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市场监管案件查办工作指引》,共检查农贸市场13961个次、超市24853个次,餐馆122818个次;监测电商平台6103个次,累计下线处理平台经营户662家,下架涉嫌违法商品1255件;清除含“长江野生鱼”“野生江鲜”等字样招牌广告1743处、菜单16615份;查处以“长江野生鱼”“野生江鲜”为噱头进行宣传营销,非法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及制品等违法行为138起。
6.建立“十年禁渔”常态工作机制。建立了“一周一提示、一月一会商、一月一暗访、一月一通报”的工作督办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明确长江禁捕工作职责建立包保联系制度的通知》,明确了沿江、沿湖市县乡村四级包保责任制度,推进网格化管理,压实长江禁捕主体、主管和属地责任。
二、禁捕成效
1.生态资源恢复明显。原来大部分水体水质为劣Ⅴ类,甚至更坏,湖区不时爆发大面积蓝藻,导致水生生物日渐衰落,部分资源面临枯竭。近几年科考显示,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岸坡硬化、挖砂采石等人类活动影响,长江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白鱀豚已功能性灭绝、长江鲥鱼罕见踪迹、近四年来,中华鲟未见自然产卵繁殖,“四大家鱼”早期资源量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减少90%以上,长江已到无鱼的境地,长湖、洪湖鱼类群落明显下降,分别由上世纪八十年代60多种降至2005年30多种。
由于非常严格有效的禁捕管理和有关政策的落实,取得了立杆见的效果,到2020年底,禁捕年终考核,经对水生生物资源调查,长湖、洪湖鱼类种群恢复显著,落实监测到的鱼类达57种,涉及7目13科44属。从目上分析,最多的鲤形目,共有40种占64.5%;鲈形目共有11种占17.7%;鲶形目7种占11.3%;其余目1种占1.6%。从科上分析,最多的是鲤科鱼类,有42种,其他科不超过5种。
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大部分地区水质已为Ⅳ,部分水域水质为Ⅲ类,湖区菱、野菱、莲、茭白、芡实和芦苇等挺水植物及苦草、金鱼藻、轮叶黑藻、聚草、和菹草等沉水植物生长良好,加上鱼类种群增加,各种鸟类回归和繁衍等明显增加。其数量创历史新高,相关调查资料表明,两湖地区各种鸟类133种(还发现频危的中华秋沙鸭)、两栖类6种、爬行类12种、兽类13种、浮游植物55种、浮游动物75种、底栖动物37种、昆虫99种、维管束植物223种。
长江干流荆江段科考捕获近17000尾鱼类体长超50cm,现场辨别品种、测量体长和体重后放归,其种群已达90余种,主要以铜鱼、鳜、短颌鲚、鳊、银鲴、鲌类、鱤鱼、光泽黄颡鱼、鲢、鳙等为主,监测表明,所有种群鱼类个体增大,数量增多。
2.水产品价格大幅提升。
据调查,由于捕捞产量剧减,加上其他综合因素,我市主要淡水鱼及鱼苗鱼种价格,在春节后的几个月均在持续上涨。例如洪湖市主要淡水鱼塘口价:青鱼20元/kg,草鱼18元/kg,白鲢9/kg,鳙鱼19元/kg,鲫鱼24元/kg,黄颡鱼26元/kg,鲈鱼44元/kg。荆州市锦欣水产品批发市场:花鲢往年批发价为14元/kg,现在卖到24元/kg;草鱼去年批发价12元/kg,现在卖到22元/kg;鲫鱼去年批发价14元/kg,现在翻了一倍,达到28元/kg。从去年年底开始,各种淡水鱼的价格陆续走高,与去年同期相比普遍上35%-40%,创历史新高。
水产品价格上涨主要原因之一,是湖库捕捞产量显著下降。2018年,全市鱼类捕捞产量为9747吨,2019年全市鱼类捕捞产量为5276吨,目前2020年全市天然湖泊、大型水库等大水面养殖产量和捕捞产量仅534吨,降幅近90%。其中长江干流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捕,捕捞产量为零。
三、对禁捕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建议
1.加强长江鱼类人工繁育与增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开发长江鮦鱼、胭脂鱼、匙吻鲟、沙塘鳢等长江鱼类的人工繁育和成鱼养殖等技术攻关,加大科技专项等项目资金投入重点开展长江鱼类增殖。
2.合理修复长江干流、天然河流、天然湖库的天然洄游场、产卵场,让濒危珍稀鱼类得到休养生息,恢复种群数量。
3.加大增殖放流频次,特别是在长江干流要投放一定数量小规格苗种,一方面增加鱼类后备资源量,另一方面同时为珍稀凶猛鱼类提供饵料。
4.合理规划湖泊河库水产品捕捞量。根据鱼类生长周期,由省级渔业部门根据不同区域及监测结果制定捕大留小的捕捞计划,允许有序、限量、限规格进行生态性捕捞,即可促进经济效益又可为市场提供优质水产品,有利于生态平衡和效益并举。
5.在浅水湖泊,加大人工水生植物修复力度。即在部分水域清除部分底泥、适时种植菱莲、茭白、芡实和芦苇等挺水植物及苦草、金鱼藻、轮叶黑藻、聚草、和菹草等沉水植物,条件适宜的地方建立人工浮岛,改良水质。
6.禁止工农业负面污染。即养殖尾水、各类污水和垃圾直接进入江入湖中,保证良好水质,适合鱼类繁殖、生长。
7.加强渔政执法监管。荆州禁捕水域岸线长、点多面广,是全市任务最重的市州,应尽快开展“天网工程”建设,建立人防加技防的防控体系,建立和加强有奖举报制度和由渔业渔政、公安、市场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打击机制,严厉打击偷捕、贩卖非法渔获物的违法行为。
(通联:434020,湖北省荆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电话:1890861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