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构建

2021-12-06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精准战略农村

王 帆

(河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在我国,农村贫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贫困也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农村脱贫攻坚摆到了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中国社会迈入新时代,农村贫困问题又有了新特征,为此,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精准扶贫方略,这不仅是推进农村扶贫工作的新策略,也是我国扶贫方式和扶贫理念的重大转变,为了实现精准扶贫,政府要建立完善的扶贫长效机制,提高扶贫效率,使贫困地区的人口在短时间内摆脱贫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1 我国农村贫困问题解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整体进步的同时,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性逐渐显现,一些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贫困问题成了当前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扶贫工作中的阻碍因素。在我国农村扶贫工作中,从最初的政府主导的扶贫模式,到现在精准扶贫模式,这种转变意味着扶贫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也是符合当前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

1.1 扶贫模式的局限性。农村扶贫工程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经济建设到思想建设齐头并进,而在发展过程中一说到扶贫工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经济,这样就把经济建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出现偏重经济建设轻思想建设的状况。另外,在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中也出现了以“戴帽项目”和“亮点工程”为名义的形式主义,给农村的扶贫工作带来很多的问题,扶贫工作与农村实际不相适应,使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问题,这样,也影响了扶贫工作的进程。

1.2 扶贫目标偏离问题。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出现了国家扶贫资源配置和利用中的目标偏离问题,即扶贫资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被一些无关人员所俘获,而不是有效地用于扶贫对象身上。在扶贫工作中,有一部分人可能并不是贫困主体,甚至还是扶贫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但却将扶贫资源占为已有,这样就会使扶贫开发项目出现高成本与低效率的问题,也影响着扶贫工作的效果。

1.3 扶贫主体单一。一般情况下,农村扶贫工作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产业介入的模式,此外还有社会力量的加入,是一种主体多元化的态势。不过,贫困群体的脱贫关键还是要依赖于政府,这就造成政府单兵作战的被动局面,甚至使扶贫工作流于形式,严重的影响了扶贫脱贫效率。

2 精准扶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这个过程需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推进精准扶贫,实现乡村全面脱贫;第二个阶段就是要发挥乡村的社会经济功能,实现乡村重建;第三个阶段就是实现乡村社会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精准扶贫是前提,也是现阶段我们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使扶贫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精准扶贫将成为未来中国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是“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这是农村扶贫工作的一种新趋势,这种宏观政策由政府主导和由政府推进的农村扶贫脱贫工作的进行,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2.1 精准扶贫的必要性。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农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是阶段性的。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农村扶贫工作有了新的特点,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要全面消除农村贫困。为此,在农村扶贫政策上,精准扶贫就成为必然,因为精准扶贫能够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地消除和预防贫困,这也是乡村振兴的前提。

2.2 精准扶贫的意义。在我国农村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期,精准扶贫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相对贫困的问题更加突出。我们要清醒认识和把握扶贫对象和脱贫目标,改变扶贫模式,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也要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为全面消除农村贫困问题打下基础。

精准扶贫既能提高扶贫的效率,也能提高扶贫的精确性,是更符合现实的科学的扶贫策略。在国家农村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在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规划下,精准扶贫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为巩固扶贫脱贫成果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精准扶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为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服务的。乡村社会的全面脱贫,不仅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乡村产业的兴旺,也能够让广大农民摆脱贫困,为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全社会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基础。

3 乡村振兴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精准扶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证,不过,就目前我国形势来看,精准扶贫的任务艰巨,为此,在农村精准扶贫战略下,必须要建立起必要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通过制度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使扶贫过程中的各种行动达成统一,以保障扶贫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3.1 精准识别扶贫主体。由于在农村扶贫工作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对于贫困对象难以区别的问题,由此导致了扶贫工作流于形式,产生一些村民上访事件,严重地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最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要正确识别扶贫主体。只有在精准识别农村贫困人群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精准发力。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是政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贫困识别机制,使党的政策能够真正的惠及贫困者。同时,也要考虑到贫困问题并非处于绝对静止的状态,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要强化贫困主体识别的精准性,发挥相应的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以体现扶贫工作的公平公正性。

3.2 精准统筹扶贫资源。在扶贫过程中,扶贫资源是保证扶贫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为此,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起多元化的扶贫资源筹集渠道,主动建立扶贫物资管理机制,对扶贫物资的使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扶贫物资得到高效的利用。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法规来进行必要的激励,激发一些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多渠道进行扶贫资源的筹集,共同参与扶贫工作。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村扶贫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精准扶贫作为新时代的扶贫模式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要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保障农村扶贫工作持续、稳定和高效的推进。

猜你喜欢

精准战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