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组织滥权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021-12-06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科层制高校学生现象

黄 威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2018年10月,微博上曝光了一张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的内部群聊截图,引起了热烈讨论。试用干部在群里@主席并称呼学长,询问是否7号开会,之后立即被两位高年级学生干部严厉指责并进行教育,斥责不可以称呼主席为学长、更不允许直接@主席,试用干部要注意身份。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无独有偶,前段日子网上爆出的中山大学学生会干部任命公告,在数百个学生干部职务中区分“正部长级”和“副部长级”,被批为形式主义。以上几则案例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反映出当今时代高等学校大学生组织滥权现象严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频发。本文就此问题为研究对象,尝试就学生组织滥权现象进行原因和对策分析。

一、学生组织权力运行现状

关于学生组织权力的研究,首先要从根本上把握学生组织的性质及其权力的来源,从源头上清楚学生组织权力的本质。同时,获取组织内外部对学生组织权力运行现状的评价,明确学生组织在权力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明确本研究的问题。此外,从权力运行已存在的问题中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影响并进行对策分析,引出本研究的主题。

(一)学生组织的性质及其权力来源

学生组织广义上是指由学生自愿构成的,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群众组织,狭义上是指由学生组成的,接受校党团委领导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组织。从学生组织的概念和承担的任务来看,学生组织的性质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接受学校党委团委领导;二是面对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并促进其成长。

马克思将权力解释为控制和缓和社会矛盾的力量,是一方控制另一方的能力。[1]作为宏观权力运行中的学生组织,其权力来源于广大学生的赋予,从而实现在党委团委的领导下服务学生。具体看来,学生组织的权力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给予组织成员一定的权力,以发挥学生“三自”的功能。

(二)学生组织权力运行的表现形式

一种是前台运行的表现形式,即学生组织在公开的、透明的规章制度中运行,并且组织内所有成员均遵守既定的规章制度。在学生组织的日常管理及各种活动中,可以看到各种大大小小的规定,这些规章制度规定了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并且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在前台运行的表现形式里,学生组织权力凭借着规章制度条例等对组织内的成员进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和期望。

另一种是后台的表现形式,即学生组织在既定的规章制度之外的权力运行方式。幕后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组织成员对规章制度进行操控,或者通过各种手段巧妙地维系自身的权力,从而使得权力至少在形式上得以顺利运行。特别是学生组织干部,其权力运行的后台表现形式就是将自己的意志、要求等贯彻在对组织规章纪律等的控制中。

从实际上来看,学生组织权力运行的前台和后台表现形式存在着共同之处,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组织权力能够稳定运行,能够实现组织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但是组织的部分规章制度在外界看来可能有一定的官僚化色彩,或者组织成员的部分行为也表现出非理性、非规范性而遭到批判。

(三)组织内外对学生组织权力运行现状的评价

为了进一步明确学生组织权力运行现状,笔者将呈现出组织外普通学生及组织内成员对学生组织权力运行现状的评价,通过访谈及整理得出,组织内外认为学生组织权力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权力滥用,官僚现象严重。组织内外认为:第一,学生组织的官僚化体现在脱离了群体,不以学生为本,更有甚者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第二,学生组织“官本位”思想浓厚,认为自己就是“领导”,就是“干部”,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组织的机构设置有较为浓厚的官僚色彩,例如“主席团”“主席助理”“部长”“副部长”“委员”等等,身负如此职称的组织成员自然很容易就把自己看作“小领导”。

二是权力成为获得利益的工具。一些学生认为加入学生组织后,与老师的联系更加频繁,更加容易获得老师的好感,从而利于自己拿奖学金获取保研资格等等,这种内在逻辑致使很多学生加入学生组织时动机就不纯。

二、高校学生组织滥权现象的影响

高等学校大学生组织是学生发挥“三自功能”的群众性组织,是紧密联系学校与学生的系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组织一旦出现上述的滥权现象,不仅给学生自身和学生组织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学校的整体风气,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普通学生的发展

当今社会各种思想鱼龙混杂,难以分辨,如果缺乏引导很容易被错误的思想影响而使人误入歧途。高校学生由于思想单纯,涉世未深,很容易沾染上不良风气,在平时的校园生活和学生工作中,学生组织如果滥用职权,会导致普通学生争相模仿,严重危害其发展。

高职酒店英语教学内容必须以酒店的核心工作和任务为基础,构建任务型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按照以下内容来设计教学模块:核心岗位—典型作业任务—具体工作项目。

(二)学生干部失去威信

威信是指人在社会活动中影响与改变他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一个学生干部如果要想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得到其他同学的支持,其威信的高低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而学生干部想要提高威信就只能通过自己在工作上的努力与学习上的提高。学生干部一旦沾染上上述不良风气,必然会失去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失去威信,自己在他人中的形象也将大打折扣,逐渐被他人所孤立,此外这种风气也会使其在将来工作中受到影响,阻碍其自身发展。

(三)阻碍学生组织的发展

学生干部沾染上不良风气后必然会失去威信,进而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高校学生组织滥用职权,不仅会导致组织办事效率低下,也会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公信力。失去公信力的组织在招新时将很难招到新成员加入,这样的组织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长久存在和发展。

(四)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

校风是一个学校的整体氛围和风气,体现出一个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全校师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学生组织如果滥用职权,必然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名声,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形象,对良好的校风传统构成严重威胁。另外,学生干部沾染上不良风气后还容易使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之间形成对立,影响各类活动的有序开展,冲击校园的正常秩序,影响校园的和平稳定。

三、高校学生组织滥权现象的原因

高校学生组织滥权现象一般被看作是作风问题。实际上,高校学生组织的滥权相对来说只是表面的、外化的现象,从更深的层次上看,这种现象是学生组织和组织制度在结构上及运行中变异的表现。主观上看,主要是学生自身存在着问题,从而导致行为上的非规范性、非理性;从客观上看,科层制的管理方式和不完善的学生组织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滥权现象的发生,具体表现如下:

(一)科层制管理方式——制度性根源

马克思·韦伯认为科层制是最适当的人类组织。高校学生组织的结构就是典型的科层制模式。科层制的基本特征包括等级制、内部分工、制度明确、纪律严明等等,等级制是科层制最明显的特征。[2]高校学生组织一般设置主席、副主席、部长、副部长、委员等级别,职务越高,“权力”越高,在学生中的声望也就越高。很多学生干部加入学生组织动机不纯粹,以能够上升到更高级别而不是服务于学生为目标。而学生干部的职务越高,越容易把自己看作“小领导”,认为自己拥有他人所没有的权力,耍“官威”,进而导致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二)德育工作的弱化

高校德育工作的弱化是学生组织滥权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干部的选拔重点在于“德”和“才”,“德”意味着品德是否端正,是否拥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否能为广大学生服务,“才”意味着才学和智慧,意味着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是否合格。两者缺一不可,“德”则更为重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但是,目前在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着重“才”而不重“德”的问题,许多人认为作为学生干部工作能力是关键,而不重视理论和政治素养,因此重视“才”而忽视了“德”育。有的学生干部把自身工作能力提到了很高的水平,而忽视了自身政治素养,忽视了科学理论对工作的引领作用,从而导致了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恶性现象的发生。

(三)缺乏有效的选拔考核及监督制约机制

一方面,选拔考核机制缺失,某些学校表面上提倡公开透明的选拔方式,但实际上却难免会内定一些“关系户”,这就造成了学生干部素质参差不齐,也为以后的工作埋下后患。而在学生干部的考核方面,部分团委老师对学生组织干部的考核重点仅仅局限于是否亲近、是否听话以及个别学生的评价,这就会导致考核机制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另一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不能及时地对学生干部及组织的行为进行制约监督,直到出事之后才插手管理,而正是因为缺乏监督管理,导致一些学生干部及组织放肆地滥用权力,以权谋私。

四、高校学生组织滥权现象的解决方法

高等学校大学生组织发展的总体方向是好的,学生组织存在的滥权现象、学生干部的“官僚化”倾向同我国科层制管理体制不可分割,虽然存在着这种倾向,但是不可“一棒子打死”,也不能任由其发展,必须加以引导和教育,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体解决方法如下:

(一)科层制到矩阵制——创新制度结构

传统科层制组织改革的主要方向是组织的网络化和扁平化,矩阵制作为重要的组织样式被广泛地运用到各类组织中。矩阵制是由纵向与横向两种不同的管理结构所组成的,其一是纵向的功能管理系统,其二是旨在完成某种任务而构成的横向管理体系,两种结构具有较为均衡的权力。[3]与科层制相比,矩阵制管理结构主要有以下优点:

其一,管理层次少,组织扁平化。相较于传统科层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管理层次较少。科层制组织结构决策和执行的程序相对较为复杂,往往会出现“文山会海”的现象,信息难以有效传递,甚至导致信息的不对称,而矩阵制组织结构能够有效减少复杂的程序,使信息得以有效地传递,实现组织的扁平化,[4]提高工作效率。

其二,注重任务导向,强调服务功能。与科层制组织结构相比较,矩阵制组织更加注重任务导向,减少职能部门数量,增加横向项目管理。职能部门主要任务不再是命令和监督,而是围绕项目的过程提供服务。在组织及人员的考核方式上,由以时间为节点的年度性考核转变为完成任务后的业绩性考核,以强调对任务完成质量的监控。

其三,注重内部协调,工作效率高。矩阵制组织注重横向的任务分工和协调,不同部门之间成员能力不同,通过内部的协调与交流,很多问题便可以有效得到解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加大德育工作力度,加强教育领导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的德育工作在学生工作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是学生工作的核心与灵魂,其不仅关系到学生和学生组织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学校的形象和声誉,更关乎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学生组织的滥权现象与高校德育工作弱化有关,因此要应对这种现象,必须要加大德育工作力度,加强教育领导。

其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履行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引领和指导,激活学生干部作为道德主体的道德需要,进而增强他们的奉献精神和责任精神,做好带头作用。只有加强教育和领导,才能够从学生层面上减少组织滥权现象的发生。

其二,以德为主,德才并重。有的学生干部把自身工作能力提到了很高的水平,而忽视了理论学习与政治素养的提高。“人无德不立”,高校德育工作应当坚持以德为主,德才并重。教育工作者应当做到教育和引导学生不仅要注重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也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以科学的理论素养引导实践工作。只有在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滥权现象的发生。

其三,坚持人文教育思想。在当今时代下,人文思想应当是高校教育的永恒主题。高校德育工作应该始终坚持人本教育思想,将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作为教育目标,培育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人文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性,增强学生的全面性。

(三)加强并完善学生组织制度建设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要建设“四有”新人,其中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5]高校要加强学生组织制度建设,完善选拔考核及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将学生组织打造成学生成长的优质平台,避免学生组织滥权现象的发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完善选拔机制。针对部分学生动机不纯的问题,在学生干部的申请和录用环节,要着重考察学生的申请动机与综合能力,全面考察他们的能力、特长、性格等因素,做到相互协调,携手共进,并且要保证每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参与竞争。

其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学生组织制度建设的关键是考核制度,做好学生组织的考核制度,才能使学生干部更好地发挥带头作用,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学生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实现组织的目标和远景。内部的利己主义与外部的监督缺失是学生组织滥权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除了加强教育和引导等“柔性”手段外,还应当完善规章制度等“硬性”规定,提升校内党组织监督与师生监督等外部监督地位,严明学生组织内部奖惩纪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其三,制定相关激励制度。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可以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6]正是人自身的需要使其产生了期望,期望能否得以实现,除了需要人的不懈努力之外,往往更看重他所在的组织所给与的回报。高校学生组织也是一样,都希望其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因此,在学生组织中也应当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实现学生的期望,使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满足,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组织的良好发展。

结论

高校学生组织是学生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凝聚学生群体、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沟通联系学校与学生的重要纽带。但是,在科层制的制度根源下,在社会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学生组织及学生干部受到各种思想影响显著增多,出现了滥权现象。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必然会对学校、社会甚至国家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抑制其发展,学生也应当注重自身思想建设,提高政治素养,内外联动推动学生组织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科层制高校学生现象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海尔企业科层制异化的特点及类型研究
第四章光现象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