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构建幼小衔接课程
——以《我能上小学啦》主题课程为例
2021-12-06董胤菊
文 董胤菊
幼小衔接课程能够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幼儿园全面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工作,确保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过渡,对其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足幼儿生活——让课程选材有生活的基点
在课程实施前,我们应该观察幼儿的生活,发现有价值的教育点,使课程能够立足于幼儿的生活,贴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发展。不仅要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而且要提供机会鼓励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
例如,进入大班,幼儿经常讨论有关小学的话题。幼1:“再过几个月,我就要到小学读书了。”幼2:“小学生作业可多了,以后都不能玩了。”幼3:“小学是什么样的呢?”幼4:“小学可大了,里面有……”幼儿对这个话题的兴趣度极高,且涉及这个话题的内容很多,持续的时间也很长。课程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与幼儿生活联系越紧密的内容,越能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从幼儿的话题可以发现,幼儿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既有忧虑又有憧憬。如何回应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成为我们课程选材的重点。
二、促进幼儿适宜性发展——让课程有适宜的目标和内容
从幼儿的交谈中了解兴趣点和生活经验后,我们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与解读,将这些信息转化成为具体且操作性强的课程目标。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引,将大班年龄段幼儿发展的目标与幼儿生活、经验、水平等现状联系起来,形成适合幼儿的活动目标。我们将此课程的目标定为:能够运用多元的方式消除幼儿对小学的担忧;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萌生对小学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基于此,《我能上小学啦》主题课程生成了。
主题课程实施前,我们通过调查记录的形式让幼儿记录下对小学的问题和担忧,如学习方面的问题、同伴交往的问题、环境不熟悉的问题等。接下来,我们对问题和担忧进行分类,组织幼儿一起想办法解决。接着,我们播放有关小学的介绍视频,内容涵盖校园风景、特色课程等。
三、师幼协商深入课程——让课程有延续的价值
幼小衔接课程能够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学动机、规则意识和学习习惯,对幼儿社会适应、学业成就、身心健康等方面等发展都有促进作用。随着《我能上小学啦》主题课程的实施,幼儿又有了新的想法,想见一见小学里的教师,看一看小学里的学生。在了解幼儿的想法后,我们邀请小学教师和一年级小学生,与幼儿面对面交流。在交流中,幼儿了解到小学生每天都要带书包、系红领巾等。幼儿听得津津有味,了解了更多关于小学的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我们还组织幼儿实地参观小学校园,亲身感受校园气息。
今年3 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为此,我们将进一步构建幼小衔接课程,认真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