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访谈类节目《酌见》中的谈话场场域构建及其价值
2021-12-05王鹏宇
王鹏宇
摘 要 访谈节目的成功离不开谈话场的场域构建。《酌见》是国内首款企业家随访式对谈节目,其独特新颖的谈话场的场域,令该节目一推出便好评如潮。以《酌见》为例,分析谈话场中心理环境与物理环境建设对访谈节目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 谈话场;场域;访谈类节目;《酌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8-0107-03
近30年来,访谈节目不断演变,但不论如何变化,始终都离不开谈话场的场域构建问题。《酌见》由腾讯新闻立春工作室与北京爱学慧思联合出品,是国内首款企业家随访式对谈节目。自上线以来,全网播放量超过15亿次,“华谊还没到摘牌边缘”“王小川说跟李彦宏不来电”“王传福造口罩成世界第一:我不图钱,这是责任”等话题被网友热议,“豆瓣”评分8.7分。其不仅实现了市场端话题热度和价值讨论的双重突破,同时在行业端也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与广泛认可。“《酌见》是互联网上一档富有开拓性的、创新性的节目。”[1]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评论道。《酌见》融合了时代的戏剧性与娱乐性,以朴实和真诚放大深度内容的价值,使节目层次更加丰富,以较高的拍摄水准和带有“偏见”的访谈风格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其成功背后,得益于节目所构建的独特性场域,使得话语主体能够自然顺利地进行交谈。从某种意义上说,得当的谈话场场域构建,能够使主持人快速取得被采访人的信任,引导其呈现出内心的所思所想,迸发更多的思想火花,从而提升交谈的真实性与获得感。
1 談话场的场域构建
1.1 对谈话场的理解
“场”这一名词来源于物理学,爱因斯坦将其定义为“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而谈话场中的“场”,是由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从物理学中引用至心理学的概念。即B=f(PE)。在这个公式中,B代表行为,f是指函数关系(也可以称为一项定律),P指具体个人,E指全部的对心理场的解释环境[2]。故,勒温的“场”论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场与行为(物理)场。他认为,人的行为活动的前提是心理领域的活动,同时受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当前环境的各种力量决定个体事件。访谈节目中的谈话场,是把主持人和受访者的谈话地点和谈话环境看成一个“场”,从而使各种信息多向流动,不同想法相互碰撞。而如何构建起更具意义的谈话场场域,成为当下许多访谈节目思考的主要问题。
1.2 心理环境与物理环境在谈话场中的重要意义
谈话场的场域构建,直接影响了访谈节目最终质量与收效的高下。而谈话场的心理场与行为(物理)场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对于谈话场中的心理场与行为(物理)场的建设可以理解为心理环境与物理环境的构建。心理环境的构建,是主持人与受访者谈话场构建的前提与核心,它是话语主体之间不断交流,达到内心自得和情感共鸣的重要因素。以心理环境构建为前提,能够帮助节目拉近主持人与受访者、节目与观众间的距离,为访谈成功奠定情感基础、做好氛围保障。而物理环境的构建,为节目的录制和播出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场所保障,同时也促进了心理环境的优化和升华。例如《酌见》的每一期节目都努力向被访者靠拢,其拍摄地点和拍摄镜头都与被访者构成有机联系,从而为交谈中产生更多话题提供正向因子。
2 《酌见》中的谈话场
《酌见》之所以能够“出圈”,究其深层原因在于节目背后谈话场的心理环境、物理环境以及各类要素的有机统一。拿其核心标签——“企业家、访谈”来说,节目中每个行为因子的设定,都努力达成“1+1>2”的交谈效果。从而向观众展现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间,企业家们面对不同历史机遇与挑战时担负的使命和作出的选择,令人沉浸在受访者思想的光芒与精神的力量中,感悟人生价值。
2.1 心理环境的构建
如何构建心理环境,是访谈类节目策划与录制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前提。其核心意义在于保证和提升证镜头前节目参与者的内心接受力。对此,笔者将从以下几点分析《酌见》的心理环境构建。
1)“朋友圈”属性。立春工作室在策划之初,就考虑由俞敏洪作为跨界主持人采访不同企业家。而俞敏洪自身带有“新东方老板”的标签,通过他能够直接引入国内一流企业家资源:主持人与受访者本身具有“企业家朋友”的关系属性,从而给心理环境的构建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统筹协调部主任陈真曾评价《酌见》:“真实、真诚、真知。”[1]例如,在“俞敏洪见王中军”这期节目中,开篇时受访者王中军即问:“你穿这么正经啊”。俞敏洪回应:“我又不知道你穿这个,(我要知道)你穿这个我也穿这个”。极具生活化的是,随后王中军继续发问:“我们是真吃啊,我确实饿了”。俞敏洪笑看对方:“我也真吃”。如此“特别”的开场方式,令人“猝不及防”:见面就给人以好友重逢的随和感与亲切感,从而引导观众摒弃先前固有的带有距离感的观看心理,瞬间以旁观者身份被拉入舒适的交谈场景中,使人身临其境。
2)“偏见”属性。相较于传统的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俞敏洪并非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与被访者进行交谈,更多的是向观众呈现出一种颇具“偏见”的谈话风格。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偏见”并非《十三邀》中许知远式的“偏见”:以文人的个人角度审视周围的人和事。在提问中得以发现,俞敏洪的“偏见”不仅仅是个人的思考,更多的是立足初代企业家而出发的一些思考。例如,在“俞敏洪见刘永好”这期节目中提及“你是不是很庆幸自己的女儿能把班接得这么好”“你能跟上年轻人的节奏吗”“你觉得企业家走出去有多重要”等话题,都表现了出他的偏向。可以见得,这里的“‘偏见因子”将会充入心理环境的构建,从而强化节目标签,提升交谈意义。
3)“聚焦”属性。如俞敏洪所说:“企业家通过对物质的丰富性来完成自己精神的追求。如何把自己创造的财富转化成永恒的东西是企业家思考的话题,而且,很多企业家正在思考这个话题。”《酌见》本身是带着企业家因素所呈现的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访谈源动力由此发出,一探改革开放以来初代企业家的成长与发展。他有目的性地通过好友和企业家身份构建出一个值得信任的心理环境,使受访者从内心接收“这次交谈仍然属于‘朋友间闲聊的范畴”的信号,从而有利于发掘和展现受访者更加真实而全面的内心世界。从交谈中可以看出,俞敏洪基本表现为一个“充满善意且温和的倾听者”的角色。正是这个因素,使得受访者的从内心感受到某种程度上信任感,其心理环境逐步被善意的因子填充,从而在行为上和语言上表现的更为真诚自然。这其中,交谈所表现出可信度与深刻性价值不言自明。
2.2 物理环境的构建
物理环境相较于心理环境而言,表现得更为直接且更易量化。如果将一档节目看成一栋建筑物,那物理环境的构建就如同建筑物钢铁结构的构建。它遍及节目各个地方且起到必要的支撑作用。
对于访谈节目来说,最基础的物理环境即拍摄场所。《酌见》节目组所选定的拍摄场景无疑给物理环境的构建起到了强大支撑。仅仅在“俞敏洪见刘永好”这期节目里,所呈现的访谈场所就多达5个。这其中,每一个场景的构建都跟受访人和话题点有着紧密联系。场景多元化更有利于引起话题的裂变式发展,在帮助交谈双方碰撞出更多观点火花的同时,也给观众以更加丰富的认知空间和思考空间。
物理环境在提供基本保障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心理环境的升华。对于《酌见》而言,其名称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其物理环境构建的独到之处:“由酌而见”,也即是边吃边喝边聊天。抛开广告代言不论,“酒”本身即能够让人打开心扉与人交谈。这一点,《酌见》无疑是成功的。它将“好酒+好友”形成固定模式,从而使话语主体通过物理方法迅速带入一种理性的“感性”状态,提升了交谈双方的表达欲。另外,从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积极角度来看,吃饭喝酒本身就提升了交谈畅达的可行性。
3 谈话场场域构建的价值与反思
3.1 谈话场场域构建的价值所在
现如今,一些业界人士将网络平台访谈类节目归类为综艺节目。但笔者认为:不论如何歸类,访谈类节目都应以创新的姿态去思考如何进行谈话场场域构建问题。一档访谈节目的涉及要素诸多,但其创新发展的核心与重点仍然是谈话场的创新发展。
在保持传统电视访谈节目严谨的策划态度与较高的访谈提问技巧的同时,《酌见》摒弃了传统访谈类节目的“围炉式谈话”,重新构建谈话场场域,使访谈类节目焕发新生。我们可以看到,《酌见》正在努力增加谈话场的正向因子,同时,这些因子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正向影响共同作用于谈话场的构建。如同上楼梯一般,它不断推动访谈本身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深度发展。
与此同时,谈话场的构建,特别是物理环境的构建,给了节目摄制风格更多选择。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宁表示:“这个节目横跨多个专业面向,交叉综艺和纪录片,结合了人物访谈、纪实节目、真人秀等方面,对业界和学术研究都是一个很好的样本。”[3]以纪录片式的风格,辅以叙事蒙太奇的拍摄手法,展现出融媒体时代下崭新的访谈节目形式。
从受众角度来看,单从“拉近受众与节目距离”这一点,就足以说明《酌见》的用心。“看完之后真是醍醐灌顶!”“强烈呼吁能有第二部”“有文化、有底蕴,是启人思考的好节目”。在只言片语的评论声中,反映出观众对节目的认可。自上线提来,节目频频跻身网综收视前十名,在众多网络综艺节目中,访谈类节目能有如此成绩,实属不易。在此基础上,节目通过有效传播途径发挥出“企业家精神”应有的价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精神文化支持。
3.2 关于访谈类节目发展的反思
1)传播方式多元化。在媒介融合时代,通过有机融合,使内容跨多个媒体平台流动。借助于不同媒体的互动,媒体受众几乎可以拥有他们想要的任何娱乐体验。当然,访谈类节目也不例外。在《酌见》的谈话场场域构建当中,运用多种方式构建节目访谈基础,最终实现了多种要素有机统一。其不仅实现了节目质量与节目价值的双提升,同时给节目播出方式提供了更多可能。一期完整的访谈节目可以长达几十分钟甚至数个小时而推送至长视频平台,向观众输出全面的访谈内容与思想情感。同时,也可以将其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有逻辑地切割为一个个独立部分上传至短视频平台方便观众快速观看了解。《酌见》的每期节目时长大约为40~50分钟,其完整节目已经上架“腾讯视频”这一长视频平台。而从主流短视频平台“抖音”端来看,几十秒至数分钟的节目内容也能够了解《酌见》的一些人物话题。如此一来,通过多种途径组合传播节目内容,使节目与各类媒体平台相适应。既保证节目的精细化播出,又满足融媒体环境中观众需求多元的现状,从而有利于将播出效益与播出价值最大化。
2)访谈类型细化发展。如果说《十三邀》开创了访谈节目的文艺性发展,那么《酌见》则将这种形式带入商业领域。面对一众的访谈节目,《酌见》将“企业家”这一标签摆在首位,以全要素之力服务于该标签。从话语主体的确立,到摄制场景的选择等,无不体现着企业家的方方面面,从而帮助观众在观看之初就快速认识到该节目主体与主旨。同时,也有《和陌生人说话》以素人访谈为方向的节目等,不断带来新的思考,给人以新的方向。细化访谈方向,推动访谈类节目分类精细化发展。在满足观众观看胃口的同时,也能给行业带来积极的竞争力,从而发扬以文化传播为导向的访谈类节目从小众传播到大众思考的独特价值。
3)符合主流引导大众。《酌见》的推出,不仅体现了传播媒介的主流发展,同时也呼应时代主流,向观众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初代企业家的成长与感悟。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呼号声不断扩大,年轻一代在此环境中正在思索如何更好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在俞敏洪与其企业家朋友的不断交谈中,似乎也给了年轻人不小的精神动力与思想感悟,使传媒影视作品为社会发展提供应有的积极推注力。
4 结语
如今泛娱乐化社会条件中,视频节目的研发创作发展逐步走向垂直化和圈层化,反观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它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更新迭代。而《酌见》正走在行业潮头,理清定位,构建独特的谈话场场域,最终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值得肯定。
但是,如何进一步完善谈话场场域构建,拓展社会各个层面的节目受众,提升节目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这是我们仍然要思考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杨哲.锁定内容的稀缺性,《酌见》完成了访谈类节目的创新性探索[J].中国广播影视,2021(10):76-78.
[2]申荷永.勒温心理学的方法论[J].心理科学通讯,1990(2):5.
[3]李和平,钟兰辉.浅析“谈话场”对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价值[J].今传媒,2012(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