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责任教育细节化实施策略
2021-12-05福建省南安市霞美中心小学蔡永进
福建省南安市霞美中心小学 蔡永进
在新时代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也得到了较好的优化,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全面贯彻以后,小学教育不仅开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同时也开始关注学生的责任意识,促使小学生成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现代公民。基于这种情况,责任教育也开始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得到了较好开展,在培养学生形成责任意识与现代核心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结合当前我国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从多个角度探索小学生责任教育细节化实施的有效策略与方式,充分发挥责任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成效。
一、小学生责任教育细节化的重要意义
对于我国小学教育体系来说,全面实施责任教育细节化策略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笔者从多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阐述与分析。第一,责任教育细节化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于责任意识的认知水平,并深入感知责任意识的内容,避免对教学活动产生不必要的心理抵触,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第二,责任教育细节化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前我国社会环境中不良文化较多,很可能对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在全面促进责任教育细节化以后,小学生可以通过责任意识充分感知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消除不良文化对小学生群体的影响,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三,责任教育细节化有助于提高小学教育的规范性。责任教育不仅仅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意义,同时对于教师和学校来说也是一种教育活动。通过责任教育细节化,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可以更明确自身责任,在后续时间里也能够全面投入教学活动,促进小学教育体系的优化与改善。
二、小学生责任教育的基本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很多小学都已经开始全面贯彻责任教育的相关内容,有利于挖掘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得小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小学开展的责任教育活动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甚至有些小学的责任教育活动已经流于形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部分小学在开展责任教育活动的时候,没有明确教育主体,导致责任教育活动相对来说比较分散,无法形成教育合力,最终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开展责任教育活动的时候,并没有明确教学任务和细节内容,使得责任教育活动难以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得不到学生群体的认可。这种问题也使得部分学生对责任教育产生了心理抵触,最终也使得责任教育很难取得较好效果。综合上述情况来看,我国小学责任教育活动还存在较为显著的欠缺与不足,应该在后续时间里立足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优化与改善,最终有效提高责任教学的效果。
三、小学生责任教育细节化的实施策略
小学教育体系开展责任教育的主体有很多,但结合责任教育的内容来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更有利于开展责任教育活动。因此,依托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内容,笔者全面探讨了小学生责任教育细节化的有效开展策略。
(一)培养负责意识,实现教学细化
在进行责任教育时,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负责意识,使得小学生可以全面认知责任意识的内容。立足于教育细节化的角度来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该全面剖析课本教材内容,较好地通过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于责任意识的认知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带领学生充分认识责任意识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考虑适当引入课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细节化策略的综合成效。比如,在一年级下册“我爱我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家庭责任来激发小学生的负责意识。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家庭责任的鱼骨图,使得家庭责任变得更加清晰,让小学生充分明确自身在家庭环境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在通过多媒体进行详细展示以后,教师还可以挑选部分学生,询问他们在家庭环境中承担这些责任的具体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跟学生进行友好沟通,不能因为学生平时没有承担这些责任就批评学生,而是应该通过亲情教育感染学生,使得学生在后续可以主动承担责任。
(二)约束自身行为,开展榜样教学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积极使用榜样教学法,提高教学成效。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自身对于周围事物存在模仿意识,同时也会将教师作为模仿对象。因此,教师在进行责任教学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控制自身行为,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也要为班级学生塑造认真负责的形象,使得学生可以从教师身上感知责任意识的相关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应主动约束自身行为,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强化自身教育活动的说服力。如果教师自身就没有主动承担责任,那么在后续开展的责任教育中也很难具有较强的教学成效。比如,在一年级下册“我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面向所有学生讲解养成好习惯对于自身成长和学习的帮助,使得学生真正明确自身在生活环境中对于自身外在行为的责任,可以做好自我整洁、自我约束、道德美好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约束自身行为,面向所有学生做好榜样。即教师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着装,并约束自身语言,真正贯彻教师职业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感染小学生群体,使得各个小学生可以对自己负责。
(三)依托名人事迹,强化教学感知
在进行责任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积极引入名人事迹,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满。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进行责任教育的理论教学很难取得较好的成效,同时也容易使小学生对于责任教育内容产生不必要的心理抵触。但在引入名人事迹以后,小学生可以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充分感知名人事迹中存在的责任意识内容。这样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后续开展责任教育活动的时候,可以提高教育元素的丰富性,最终使得责任教育活动可以取得预期成效。比如,在小学五年级下册“我参与,我奉献”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面对所有学生进行奉献精神的教育,使得学生可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形成“大中国”的精神意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为中国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奉献的人,教师可以收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前往一线工作的医生护士和社会志愿者群体,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些伟大群体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做出的伟大贡献,以及中国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过程中安全区的原因,学生可以通过群体的感染作用,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四)开展实践活动,实行知行合一
责任教育活动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是很难取得较好成效的,这主要是因为责任教育不同于知识教学,学生在充分明确责任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将这些内容融入自身行为,实现责任意识的知行合一。从这个角度来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开展责任教育的时候,还应该灵活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认知责任意识内容,并将这些内容长期固化到自身行为中。但是在具体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对于班级学生的了解,同时还要结合实践教学条件保证实践教学开展的成效。比如,在二年级下册“绿色小卫士”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面向所有学生群体进行环保的相关教育,使得学生可以真正明白环保活动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将环保当成自身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参与环保工作。教师在教学完成以后,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环保实践作业,具体有社区环保小卫士、周边环境污染点调查等。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在环保责任方面实现知行合一。
综上所述,小学生责任教育活动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要求小学教师在开展责任教育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还要加强自身对于课本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深层次分析,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责任教育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熟知的名人事件,通过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将责任意识落实到行为上,最终使得小学生真正成为有能力、有责任、敢担当的社会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