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策略,拓展书信游戏学习路径

2021-12-05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金山中心幼儿园

亚太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秋游书信书写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金山中心幼儿园 张 颖

幼儿的书信游戏是儿童用图画、符号、文字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和经验的一种游戏。书信游戏作为课题研究在我园全面开展以来,笔者做了多种多样的尝试与反思,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挖掘书信游戏的魅力,摸索多元化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游戏路径。

一、第一阶段:注重书信形式的活动设计

案例:大班主题活动“快递公司”

主题网络:信的变迁历史、当代信息的传递、书信的格式

环境创设:班级主题确立后,班级用“××部”来连接各个区域与书信的关系,因此划分为:小学部:幼小衔接游戏,如模拟课堂、课间十分钟、整理书包等;快递部:收寄快递;书信部:写信,完成的信件可以通过快递部寄出;设计部:设计信封、邮票、信纸,设计后的作品放在书信部写信;礼品部:以美工活动为主,包装的礼品可以通过快递部寄出;出版部:以语言活动为主,自制绘本出版;科研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了解书信的变迁。

从活动设计来看,书信游戏中的“写信—寄信—收信”的主要环节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展开,并且联系各个区域,让幼儿能够畅游在书信游戏的氛围中。从活动内容来看,主要分为三个脉络:(1)故事《小熊写信》引发幼儿的共鸣,引导幼儿尝试用信件去表达所思所想;(2)用绘本《跟着米菲学写信》引导幼儿正确书写信件的格式;(3)绘本《世界各地的来信》激发了幼儿通过写信与人交往的兴趣,并在写信的过程中逐渐将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从幼儿活动过程来看,他们非常喜欢书信游戏,尤其热衷于收发信件。写信时,饱含真情实感,收信时期待又激动,无论是写信还是收信,孩子们在情感上均得到了满足,并且通过书信往来,大班幼儿的书写经验更加丰富。

教学反思:无论是活动设计还是活动内容,都紧紧围绕着“信”这个主题,深入挖掘中国传统书信中传情达意的美好情感,把这种书写和传递的表达方式融入孩子们的游戏中。也正因为是怀揣对中国传统书信的敬仰,笔者在教学中非常注重书信的格式,例如如何贴邮票、如何书写信封、如何调整写信的顺序等。然而过分地强调格式,“绑架”了孩子的内心,这让笔者忽略了很多信件中值得关注和挖掘的信息,如幼儿稚嫩的笔触下传递的友情、亲情,幼儿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幼儿信件中所留下的生活趣事……书信游戏的核心价值绝不是写信的格式,而是幼儿用图画、符号、文字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生活和经验,如果只强调写信这个形式,那么我们会失去很多这个游戏真正的价值,所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迫在眉睫,这样才能使书信游戏真正让幼儿受益。

二、第二阶段:关注书信游戏的核心价值——捕捉信息

案例:中班《秋天的来信》

正值秋日,按照课程内容上的“秋天”主题活动,我们组织融合五大领域的学习,如秋天的歌曲、秋天的果实、秋游等,以此了解秋天的气候和秋天的生物活动,感知大自然的变化。秋天有这么多信息等待孩子们去捕捉,于是我们又把书信游戏悄悄带到秋天的课程里。

活动预设脉络:(1)收到《秋天的来信》,引发对大自然的探究欲望;(2)寻找身边的秋天;(3)书写秋天的信息;(4)给秋天的回信。

活动实施脉络:(1)收到《秋天的来信》,引发对大自然的探究欲望;(2)收到园长老师的秋游邀请函,秋游采风,切身体会秋天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的活动;(3)书写秋天的信息;(4)给园长老师回信;(5)写给秋天的诗。

《秋天的来信》取自一首诗歌,充满童趣和想象,既饱含秋天里童话般的色彩,又以信的形式把秋天的消息传递出去。收到秋天的来信,孩子们欣喜若狂,对信里秋天的描述觉得有趣又有些不可思议,毕竟南方的秋意不浓,我们该怎么回应这秋天的信呢?正在苦恼之时,孩子们又收到了园长老师的秋游邀请函。我们走到田间,踏进土地丰收地瓜,奔跑在秋风里,惬意在秋高气爽的蓝天白云下,秋天的样子刻在孩子们心里,于是关于书写秋天的信息、画面和语录精彩纷呈。回到学校后,孩子们纷纷提笔把自己看到的、玩到的,甚至是想象到的都记录下来,充满童真的画面经过童话般的解读,秋天在幼儿心里美得像一首诗。于是经过大家讨论决定,他们把写下的秋天的消息做成一本诗集,给同伴和家长们互相欣赏。

教学反思:《秋天的来信》结合了秋日的主题活动,把书信游戏恰到好处地融入主题课程中,在预设活动脉络时,所思所想是秋天的信息有很多,提供给孩子非常大的书写空间。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在一开始没有对秋天有深刻的感受,以往都是凭着想象和教师、电视等传授或是无意观察,并没有细致发现身边的秋天,所以无法给秋天的来信回音。在秋游之后,孩子们笔下是鲜活的、真正发自内心感受到的秋天。在记录秋天信息的过程中,不仅展现了童趣而深刻的思维,而且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此外,幼儿还自发给园长老师回信,表达邀请秋游的谢意。自此,秋天这个主题式书信游戏中孩子感受、感悟、表达的完整脉络得到很好的展现,也提炼出了“观察信息—记录信息—转换内化—表达”的游戏框架。同时笔者也意识到,书信游戏还有一个独特的魅力是能为每一位幼儿提供一个发自内心、言之有物的平台,它是发生在孩子身边的,融入孩子心里的。如果书信游戏走到孩子们的生活里,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收获?

三、第三阶段:融入幼儿生活的书信游戏

案例:大班“我的养护手记”

自然角一棵叶脉发黄的植物在一群多肉植物和常青植物中尤为醒目,经过询问发现,不仅是一棵植物缺乏照管。家长显然是知道孩子肯定会疏于照顾植物,就选择了不太需要浇水、生命力顽强的植物放在自然角。心下一惊,这显然违背了创设自然角的目的,于是,带着这盆可怜的快枯萎的植物和一封信,笔者走进了班级。

活动预设脉络:(1)一株植物的枯萎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对自己的植物感到歉意;(2)植物的来信引发思考,向爸爸妈妈学习植物的养护方法;(3)照顾植物,记录自己的养护过程。

活动实施脉络:(1)一株植物的枯萎和植物的来信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对自己的植物感到歉意;(2)向爸爸妈妈学习并记录植物的养护方法;(3)照顾植物,记录自己的养护过程或者想对植物说的话;(4)写给保安叔叔的求助或感谢信。

植物的来信和枯萎的植物很快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幼儿皱起的眉头和沮丧的表情就知道歉意已经装满他们的内心,这种强烈的情感驱动幼儿重新认识自己的植物,并且用心学习养护的方法。第二天起,自然角里时不时就有忙碌的身影,这种热情维持多天没有减弱。不仅如此,幼儿还经常要求散步的时候带上植物,因为这样方便它们晒太阳。于是我们班级又出现了奇怪的画风,幼儿不仅带着植物散步晒太阳,还跟植物过家家、给植物唱歌、起小名,带植物玩跷跷板等。国庆长假临近,笔者在帮助陈昱小朋友记录给植物的话时,他面露难过神色:“植物,国庆要放八天假,我很担心没人给你浇水,你会枯萎吗?”借助他这个问题,笔者在班级里和大家一起讨论,话题一下子在班级里掀起轩然大波,一部分孩子开始担心自己的植物,乐观的孩子们纷纷提出解决方法。后来大家一致决定求助没有放假的保安叔叔,给他写了一封求助和感谢信,不安的心总算有了着落。

教学反思:养护手记活动开展没有很长的时间,带给笔者的感受是震撼的。书信游戏让幼儿和植物真正产生了情感连接,他们会担心植物的状态、关心植物的心情、向植物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帮幼儿备注文字时,笔者看到了一颗颗温暖的心跃然纸上。从幼儿的实际行动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情感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同时也让幼儿善良的内心、纯真的语言得以留住,教师可以从这些纯真的语言出发,去观察、去理解、去推动幼儿的发展。笔者想这正是书信游戏的独特魅力,它让每一个孩子发自内心地去热爱生活、表达生活、创造生活。

梳理书信游戏三个阶段的不同教学策略,从注重书信形式的活动设计到关注书信游戏核心价值的主题式书写信息,再到贴近幼儿生活的书信游戏,这是一条不断摸索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作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支持幼儿在生活中、在游戏中运用书信游戏记录下来,引发幼儿在观察与记录中不断思考与表达,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书信游戏的精神,只有打破旧壳,用心思考,寻找游戏的真谛,逐步优化我们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推进书信游戏的发展,推进幼儿的自主书信游戏。教学之路,道阻且长,更多精彩的书信游戏正在继续生根发芽的路上。

猜你喜欢

秋游书信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一起去秋游
用什么书写呢?
失窃的书信
秋游去啦
打分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秋游
秋高气爽,我们去秋游
共 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