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矿井通风学课程教学改革

2021-12-05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周春山

亚太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安全工程卓越

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 周春山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从而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转变。其中,教学环节是“卓越计划”的中心环节。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于2010 年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矿井通风学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实践性强、时空关系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主要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矿井通风方法、通风方式、通风网络和通风设施,并通过课程设计建立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因此根据“卓越计划”要求,以安全工程专业矿井通风学课程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相互协调,加强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获得安全工程师基本训练,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一、矿井通风学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近年来,煤炭经济呈现下滑的趋势,煤炭行业正处于一个低谷期,煤矿企业对煤炭类专业学生的需求及其待遇大幅度降低,煤矿行业工作环境恶劣对年轻人吸引力也不强,因此学生对该行业发展前景感到迷茫,大部分学生都不想进行煤矿方向的就业或进一步深造。学生感觉学习该类知识对自己用处不大,从而产生了消极学习的情绪,出现了旷课人数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复习考研或公务员考试相关内容等现象,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二)缺乏合适的考核制度

目前我校该课程的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是总成绩=平时成绩×20%+期末成绩×80%,平时成绩由作业、课堂表现及实验等构成,基本上由期末的一张考卷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很多同学虽然在上课过程中表现不好,但仍然可以通过考前临时突击复习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这进一步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够

目前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共5 个班,由于专业课教师人数较少,合班上课较多,课容量较大。同时,由于矿井通风学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重难点较多,而课时数仅有48 课时,教师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难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实验和实践机会较少

安全工程专业矿井通风学只安排了4 个课时的实验课,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部分实验只能进行演示,这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加之煤炭行业的高危险性,学生去现场实习的机会非常少,对相关知识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在工作时实践能力较差,同时缺乏工程意识。

二、矿井通风学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客观认识煤矿及本课程

在授课过程中,首先应该使同学们认识到,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不会变,在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方针政策下,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去煤矿工作依然是本专业发展最好、最有作为的地方。矿井通风作为煤矿最重要的一环,是矿井预防瓦斯、煤尘爆炸和自燃等各种灾害的基本方法,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通过以上阐述,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好地投入课程学习。

(二)改进教学方法

矿井通风学课程知识涉及高等数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显得较为枯燥。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便捷性,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成为掌握知识的渠道之一。因此,教学过程中,在传统的PPT 和板书基础上,增加微课、视频网络、3D 虚拟仿真一体化教学等手段,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展现矿井通风动态流动及其变化过程,让一些抽象或陌生的知识点变得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可以进行具体操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应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能力培养。例如,在矿井通风学风速测定部分内容讲解时,在学生熟悉和掌握测风的基本理论和步骤后,要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非正常情况(如测风巷道中有皮带、堆积杂物,巷道尺寸过大等),思考如何进行处理以便准确测定。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职业态度,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

(四)实验课改革

矿井通风学是一门集理论、实践和设计于一体的课程,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深入理解。可通过增加实验课所占课时、升级实验室硬件条件、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经历“知识—实践—再知识—再实践”的过程,从而满足“卓越计划”要求的加强学生工程和实践能力训练。

(五)注重课程体系的连贯性

矿井通风学作为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教学内容不仅与课程设计有关,同时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做到这几者之间的有效联系,充分结合所见所闻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这样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消化,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成为一个卓越工程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考核方式变革

增加实验环节的课时,实验成绩的比重提高到20%;平时成绩由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组成,增加课堂互动内容(如反转课堂),并根据学生表现进行打分,同时课后作业内容在课后习题的基础上,要求广泛阅读通风专业相关文献并撰写读后感,提高平时成绩比重到30%;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降至50%。形成新的考核方式,即课程总成绩=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50%。通过考核方式的变革,突出实践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人才能力的培养,根据专业特点,建立“产教融合、校内识岗、校外顶岗、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多采用走出课堂、深入现场的方式,多与行业人才交流,学习丰富的实践经验,实现实践与理论相融合。实践环节还可结合校内识岗、校外顶岗的方式,增强实践的锻炼,如此既满足了煤炭企业真正的人才素质需求,又解决了煤炭行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学习积极性差等问题。

综上所述,矿井通风学作为安全工程专业基础课之一,想要学好不仅需要极大的专业热情,更需要良好的操作能力、综合性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专业理念引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和考核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矿井通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多维度的,以煤矿行业为代表的传统能源行业,也同样不例外。而作为传统课程,矿井通风学所涉及的内容也是可以多维度发展的,内容从矿井通风扩展到地铁、隧道通风,建筑工程通风、城市通风长廊等宏观角度,成为真正的通风安全大学科。这需要我们这一代乃至下一代通风安全人的努力才能实现。要真正使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训练,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安全工程卓越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平时成绩评定与构成——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卓越之梦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
保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