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企业成本管理困境及对策建议
2021-12-05劳燕
劳燕
(珠海创投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 519000)
一、引言
战略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的有机结合,以其为目标的成本管理,要求企业识别成本驱动因素,运用成本数据对价值链进行管理,从而为战略管理提供战略性成本信息。但在实践中,成本管理意识固化,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财税风险管理意识缺乏,管理工具单一等问题的暴露,促使服务业加快成本管理机制的探索及构建。
二、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全面审视企业资源消耗,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其以企业全局为对象,着眼于资源消耗的全过程,通过对企业成本构成、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运用核算、分析、控制与改善等科学管理手段,对企业资源管理做出规划,并提出成本管理具体思路及要求,有利于增产节支,改进企业管理水平。
(二)开源“节流”同步实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的保障,其依赖于科学的管理水平及管理方法。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在拓展新业务、提高服务水平,开辟利润增长点的同时,审视企业资源消耗及费用支出,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源、节流双管齐下,能促进企业财富积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资源有效配置,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资源是企业经济活动中人、财、物的总和,是企业发展的基本物资条件。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要求企业重视资源有效配置及合理使用。企业经营过程中,利用信息收集、传递、分析和控制手段,根据市场需求,科学支配资源流向、流量及消费强度,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
三、服务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固化
成本是企业经营效率的体现,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服务,严格控制企业各项资源消耗,某一程度上有利于企业利益增加,但高效率未必带来高效益。部分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仍局限于单纯的成本降低,管理手段过分强调减少资源消耗、节省费用支出,忽视服务质量、企业效益与必要支出的联动性,缺少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理念,以致企业服务质量成本偏离其服务内容、服务能力。消极的成本管理方式,导致服务质量及企业效益的下降,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二)成本管理手段落后
全面成本预算管理是以战略成本管理为导向,在对未来经营预测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经营成本目标,企业成本的统计、分析、控制涉及各职能部门及经营环节。但实际经营中,许多企业事前成本规划缺失,事中成本管控盲目;侧重财务核算,缺少管理核算;注重服务环节核算,忽视采购环节核算;管理人员成本核算方式粗放,管理水平低下,致使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缺失,导致成本事后分析、控制流于形式。
(三)成本管理制度缺失
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形式的思想体现,对于规范企业行为、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企业标准化经营提供方向,经营合法、核算合规,更能取得社会信任,从而赢得更多商业机会。但目前多数服务企业,制度化管理仅限于财务支出环节,成本标准化管理仍然缺失,薪酬制度流于形式、采购缺乏经济性、物料管控无为性,成本管理的失效,造成企业管理的混乱及经济效益的损失。
(四)忽视财税管理成本
财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确保财税管理有序、规范的同时,关注财税环节隐性成本,降低流转税负担,有利于企业规避经营风险,稳健发展。但因管理层管理思维局限,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导致财务架构不健全;财税运营不规范;内控体系不完善;资产管理散乱。企业未能对财税风险提前预警分析,以致被动调整经营策略,甚至面临行政处罚,不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
(五)成本管理工具单一
信息数据是企业管理核心,有效的信息流通能提高成本管理效率跟质量,但传统成本管理过分依赖会计系统及人工核算,信息化程度不高,沟通不协调导致信息孤立,作业环节缺乏清晰定位,数据来源单一,编制周期长,分析难度大,报表格式混乱,监管反馈滞后,陈旧的工作模式难以保证成本数据的及时有效性,致使企业经营决策缺乏科学依据,不利于企业持久发展。
四、服务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对策
(一)提升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企业要谋求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科学的管理理念及良好的执行能力不可缺少。质量成本管理要求服务业在市场调研、服务提供、售后跟进等环节管理过程中,关注成本管理自身存在的动态性及连续性,全面落实成本效益相结合的经营理念。在满足人才专业需求、确保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精简运营架构,动态管理机构及岗位设置,立足当前并兼顾发展;加强物资供应管理,根据需求计划控制采购成本,使其服务职能逐步往经营延伸;优化作业环节,建立动态增值标准,改进作业方式,降低物化劳动消耗;提高资金运作,加快资金周转,适时扩展传统财务职能;改革用人制度,深化劳动组合,开发人力资源优化能力;创建成本绩效考核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工作危机感,引导全体人员积极投入降本增效工作中,并将质量成本管理职责制度化,全方位实现质量成本效益。
(二)完善全面成本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成本预算管理是对企业资源消耗的全过程进行规划、监督、管理、控制。企业根据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及以往成本控制薄弱环节,提出年度成本控制要求,并以量化形式分解到各预算责任单位及各责任岗位。预算责任单位应动态关注成本预算执行进度,落实成本执行与预算控制的动因分析,即时调整成本管控手段。成本预算应保持其严肃性,但因经营环境的变化,在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后,可就关键性的差异进行适当调整。成本核算过程中,根据组织架构及业务模式选择适当的成本归集方式,统一口径、核算准确、分析透彻,减少职能部门统计数据的主观性,确保成本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全面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行需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注重财务指标的同时,应考虑非财务指标的影响,引导员工自发参与到全面成本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中。
(三)健全成本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企业实施管理行为的依据,是经营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科学的管理制度可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经营效率。成本优势的取得不限于服务质量本身,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作为指导思想并以制度落实。合理组织经营要素,减少无增值流程;分解成本指标,落实预算责任单位管理责任制;强化采购制度指导性原则,杜绝人为灰色干预;加强物料计量、检验、收发制度,发挥物料供应服务职能;推行部门价格结算体系,完善部门效益评价机制;细化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指引,准确核算并反映成本管理信息。企业从管理的高度挖掘降本增效的潜力,划分费用界限、公开成本构成、开支标准,在加强成本管理透明,落实制度强制执行基础上,结合成本管理奖惩机制,调动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积极性,引导员工树立良好职业形象,从而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强财税筹划管理
企业采取合规的管理手段,是稳健发展及规避风险的基础。在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财税监管互联网化趋势下,企业应根据财经制度,按照财税管理原则,组织企业经济活动。资金营运应保持收支平衡,关注资产报酬率的同时,兼顾资产灵活流动性;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制定费用预算和定额,降低管理费用支出;建立财税风险管控预警机制,适时调整财务管理策略;合理控制资产结构,减少坏账损失;关注金融、财税政策变化,提前预测筹借资金、税负成本的负面影响;防止因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引发资金链中断;注重新旧业务的整合,加快资金回笼。企业根据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财务管理策略,构建合规并有效的内部独立评价体系,保持监督机构的相对独立性,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避免隐形成本产生。
(五)提高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企业成本信息化管理是利用现代技术高度整合内外信息资源,通过高级别安全防护措施及身份验证识别功能,确保内部资料隐蔽、安全、精准传导,从而提高经营效能及应变能力,支持企业经营决策。其精髓是信息集成,其核心是各类数据平台的搭建及数据深度挖掘,改变被动计划、记账、核算的传统模式。企业通过各类信息平台将规划、采购、服务、财务、管理、售后等经营环节集成,对人、财、物、技术等基本要素系统管理,共享信息资源及快速传播信息;利用在线数据库快速搜索,实现成本数据的高效统计及多样化分析;根据目标成本对成本数据自动核对、分析、监督、控制,实现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和质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五、结束语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构成,有效的成本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企业应从成本管理现状出发,提升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完善全面成本预算管理体系,健全成本管理制度,树立财税管理风险防范思维,提高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从而促进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稳定运行,提高企业总体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