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1-12-05张晓红
张晓红
(吴江区盛泽镇财政和资产管理局,江苏 苏州 215228)
一、引言
狭义上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仅指对自身拥有所有权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但是随着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要求的提高和意识的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还要代表人民政府肩负起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的职责,负有监督管理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确保其保值增值的艰巨任务。鉴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空间维度的扩张,国有资产管理已经具有规模扩大化、构成复杂化和范围延伸化的特点,现有的管理理念和思维已不再适应现时的状态,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剖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理念、模式和具体方式进行调整升级,以适应时代变更的需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牢固
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者更注重于企业的经营效益、社会效应和安全生产,而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相对淡薄。一直以来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账款等闲置、流失现象。譬如,银行存款平均余额较大未进行理财管理、固定资产闲置造成浪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不及时催收形成坏账、长期股权投资常年没有分红等现象。
(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1.资产管理制度粗糙可操作性弱
首先是资产采购制度方面。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过程中,往往是政府采购居多,存在着采购价格偏高、性价比偏低的现象,国有资产的采购严重缺乏市场化。而国有企业则存在着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采购制度的情况,使得制度框架化、笼统化、不细化,不能真正起到管理作用。其次是资产后续使用管理制度方面。譬如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制度比较笼统,不够细化,未明确管理人员、管理职责等。在现实情况中仍然存在着部分建筑物随意处置的现象。再如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缺失,导致有些国有企业形成大量历年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2.绩效考核制度缺失监督执行困难
在绩效考核方面,无论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由于没有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资产管理与个人绩效考核不挂钩,导致资产管理者对资产的管理相对比较随意、宽松,对资产的后续管理、维护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在监督管理方面,行政事业单位有定期的财务督检,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例如,在固定资产抽查中发现存在账上有资产、实物已灭失的情况,但由于该账实不符的情况发生在好多年前,按照现有的资产处置报废手续无法进行处理。而国有企业基本上没有专门的监督管理机制或者内部审计机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借助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监督,而这种监督比较流于形式,实际操作性不强,起不到有效的监督功能。
(三)资产管理单位权责不明确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有些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资产的使用部门和资产的所有权人不一致。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多部门互相推诿的现象。
在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权责不明的问题。采购部门只负责采购,而对资产的现存情况不做全面了解;财务部门只负责资产的核算和记录,对于资产的调拨等活动无法全面监控,导致资产的账实不符;资产管理部门只侧重固定资产的台账登记,而对固定资产的后续维修、保养等管理缺乏记录,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四)无证资产的核实困难
由于历史原因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无产权资产和产权不清晰的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事的变更,如今掌握的资产不够全面。这些无证资产游离在账外,不仅有资产管理上的风险,更有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五)资产管理手段良莠不齐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而言各单位基本使用财务上的固定资产明细账作为资产管理的台账,普遍存在资产管理台账不清晰,放置地点、责任人等登记要素不齐全等问题。其次,监管部门资产监管软件冗繁低效。现有资产管理系统有资产月报系统、资产年报系统、公共基础设施年报系统、产权系统。部分软件处于无人维护的状态,各类系统的不统一,不仅增加了基层资产管理人员的重复工作量,也增加了错误率。
通过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立卡,定期派出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督促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正确的治疗依从性程序和健康的心理生活方式。通过社区护理的管理和干预,能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冠心病高危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医院、社区和居家保健治疗共同管理疾病,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是我国在当下越来越严重的老年化社会慢性病管理的趋势。
(六)资产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资产管理人员不懂基本财务知识,财务人员不了解资产业务实质,这种业财不融合的现状导致了国有资产会计核算的不规范、不及时。首先,表现在资产的入账环节比较随意。一方面存在着将数量大、金额大的批量易耗品直接入账成一件固定资产,同时还存在这固定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不分的现象;另一方面存在着应计入固定资产的直接费用化,导致固定资产账外游离的现象。其次,在资产的处置环节处理不及时或缺失,造成一些报废资产长期挂账、实物与账面不符的问题。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运用宣传手段增强管理意识
首先利用图文、海报、手册等方式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政策的宣传,潜移默化中树立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其次通过政策解读座谈会等形式实时更新国有资产管理理念、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吸取经验,最终达到创新管理模式、调动全员参与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
(二)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1.完善采购制度规范领用流程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政府采购制度规范采购行为,重新完善适合自身的采购流程;对于国有企业应参照政府采购制度并结合企业自身营运特点制定适用的采购制度,完善采购流程。同时要制定资产领用流程,规范领用手续,做到资产流转的透明化、清晰化。
2.规范台账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对于固定资产,需要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规范固定资产名称、使用部门、存放地点、购入时间、入账金额等记载要素,做到直观了解资产状态,便于后续管理;对于应收票据,需要建立应收票据台账,清晰反映票据的类型、金额、到期日、承兑方等记载要素,做到合理分配使用应收票据,减少资金成本;对于应收账款,需要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台账,规范应收账款对账、催款制度,尽量避免坏账损失、诉讼时效过期等情况的形成,尤其是涉及出租业务的,更要结合合同管理台账,做到及时收款;对于对外投资项目,需要建立对外投资管理台账,做到及时跟踪投资情况,避免投资损失的无限扩大。
3.完善考核绩效和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评价指标细则,将资产管理和个人绩效考核挂钩,使每个人做到真正履行资产管理的职责,同时也能充分地调动资产管理者的积极性。在兼顾成本和效益原则下设立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成立内部审计小组,制订监督管理制度、规范监督管理流程,对资产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三)全面清查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和镇属国有企业进行国有资产的全面清查,尤其是房屋及建筑物、土地资产进行分类梳理,包括有证入账资产、无证入账资产、有证未入账资产和无证未入账资产等,同时对有历史遗留问题或纠纷的房屋及建筑物、土地资产做好情况说明。通过清查行动对现有国有资产进行整合管理,消除无序的管理现状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发挥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作用。
(四)确定资产管理单位落实具体责任到人
首先,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自用的非经营性资产,做到“谁使用谁入账谁负责”的大方向政策,利用行政事业单位间的无偿划拨方式彻底捋顺资产的归属,使得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的一致;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委托国企管理的经营性资产,通过签订委托管理协议,明确资产的后续管理责任方和具体事务。其次,在单位内部,不管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必须明确规定资产的采购部门、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责任,制定内部协调和调度机制、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做到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五)实现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进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进度,做好现有资产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资产的购置、维护、变动、租赁和处置一体化管理,实现国有资产大平台数据化管理,做到国有资产信息资源的共享,将资产管理工作透明化、高效化,将监督管理常态化,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的浪费,全面实现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
(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要设立固定的资产管理岗位,选择合适的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资产管理的专业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然后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在确保准确核算的同时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最后要增强上述两者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双方配合定期清查资产账目,做好账实相符、账表一致,避免账外游离资产现象的发生,同时对现有资产进行优化配置,减少新增投入成本,提升存量资本的利用率,促进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四、结束语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领导对于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高度的资产管理意识,其次是相关资产管理人员要有专业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最后是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监督管理和内部审计机制。在各方的协调和沟通合作下不断地强化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