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2-05解军
解军
(新乡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河南 新乡 453000)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赋予职能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载体,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对于保障国计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效能化在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规范单位内部管理、提升政府职能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无论是种类、资金量和资金类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资产管理要求,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论文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了研究。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概念及目标
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以货币或资产及权利形式存在的总和。主要包括由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财产,国家以投入资本金、拨入经费取得的财产及相应收益,企业通过国家减免税、退税以及接受捐赠形成的各类财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由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的,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按照流动性具体包括:货币资金、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等。资产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从预算采购到配置使用到效能监管再到信息化系统建设等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具有履行国家执法监督和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落实党中央厉行节约、杜绝浪费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能有效盘活并高效使用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建设节约服务型政府。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是维护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权益,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障履职、配置科学、使用有效、处置规范、监督到位”的目标。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普遍不重视
首先,由于国有资产由国家财政拨付配置,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认识不够,缺乏资产管理的必要和紧迫感,重资产预算和审批环节,轻后续管理。例如现任领导对上届领导遗留的资产历史问题认为不属于任职职责范围,放任不管。其次,上行下效,由于领导的消极和不重视导致资产管理相关责任人以及职工普遍懈怠,工作拖沓、相互扯皮。一是国有资产配置环节缺乏调研,大型仪器设备配置缺乏科学合理性,有些长期闲置,造成浪费。二是资产核算不规范不细致,出现资产底子不清、去向不明等问题。三是资产报废核销阶段长期搁置未处理,造成账实不符。四是国有资产使用、日常维护等缺乏监管执行力,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二)内控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内控体系是规范管理国有资产的基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内控体系不严谨、制度不完善问题。首先体现在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不系统,过于零散化,很多制度局限于应付检查考核而流于形式。例如资产管理岗位职责、资产预算和配置及绩效考核制度、资产定期盘点制度、资产报废核销制度、资产管理监审等制度不完善,导致资产管理岗位分工不明晰,职责不明、责任不清。其次,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没有环环相扣,不协作,没有形成相互制约,资产购置随意缺乏标准,重复购买、闲置,使用效率低,还存在浪费、流失现象。
(三)缺乏有效的监审体系
监审部门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防护墙。鉴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属于国有公共服务资源。首先,管理层缺乏对资产有效运行带来的社会效益的前瞻性。例如事业技术机构,更多的重视业务管理,普遍未设资产管理岗位,资产管理岗位基本由后勤、财务人员兼职,兼职造成行政职能重叠,职责不清、衔接缺失,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其次,普遍监审岗位空缺,无论内部还是外部只侧重于预决算和财务收支的监督审查,国有资产管理监审工作基本是空白项,这就直接导致国有资产配置的合理性、使用精简性、核销真实性缺乏管理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历史遗留问题加之管理体系松散造成国有资产长期不规范、不严谨现象。
(四)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亟待完善
首先,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已建立的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过于单一,缺乏更新适变。例如受传统工作模式影响,资产管理人员观念陈旧,习惯固有的人工文本记录,资产管理系统使用仅局限在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信息不互通不共享,缺失职能衔接,导致国有资产家底不清、来源不明、资产流失、账实不符等呆账。其次,已建立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尚未与财政部门构建联网建设,各自单列,缺乏开发创新、推广共享和有效监管。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思想教育
行政事业单位要力行财政部关于建立资产管理主体责任要求。首先,加强单位顶层思想建设,一把手要带领班子把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工作列入工作重大事项和日程,建立国有资产管理领导机制,将国有资产管理形成有计划、有部署、有责任、有跟踪、有落实的良好运作模式,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其次,将资产管理教育和培训列入每年的学习计划,让全员参与学习、系统提升,资产专职和监审管理岗位定期进行专项培训和学习,形成共同重视、齐抓共管。同时在资产管理运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国有资产良性运行、动态管理,发挥资产最大效益。
(二)完善内控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依据国家内控规定,首先,建立完善资产从预算、配置、使用、处置等关键环节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物必登、分配到人、一物一卡、查缺补漏并随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动态及时更新。同时明确操作规程,确保流程清晰、管理规范、责任可查。根据资产分类设立资产专职管理岗位,配备专职人员,例如技术单位设立财务资产管理岗位、公共设施资产管理岗位、仪器设备等资产管理岗位,明确管理范围和工作内容,建立责任人问责制,纳入平时绩效考核工作,由责任人负责资产每笔资金、每项资产进、出,确保资产各管理岗位责任人对资产流动全过程负责。其次,定期进行资产盘点清查,确保账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定期进行资产维修维护,时刻保证资产处于优良技术状态。进一步严格资产交接制度,特别是单位负责人或资产管理员更换、调离时,将国有资产移交管理纳入离任审计和人事调动程序。同时增强财务、采购、后勤、监审、人事等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协作,形成管理合力,促进国有资产合理、合法、合规、高效运行。
(三)建立有效的监审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审计、监察部门对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监督作用。首先,至少在纪检部门独立设立资产监审岗位。一是对单位内控体系负责,保障各项政策、规定、制度、审批流程的落实。二是从资产采购、使用到报废处置整个过程,国有资产预算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厉行节约?政府采购是否合法合规?资产使用是否精简、资源共享?资产报废处置是否程序合法等,监审部门全程在位和跟踪监管,保证把握资产的流动方向和使用规范。其次,建立资产核查制度,定期盘点核实资产账实情况。对管理各岗位职责工作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责令整改。同时引入第三方审计部门定时进行资产管理审计,召开期中、期末会议,把审计结果涉及资产管理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作为下一步管理整改的重要环节,边整改边推进,建立督促、督查制度,让监审部门的法律权威性、严肃性推进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堵塞管理漏洞、制止违规现象。
(四)全方位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建立数据共享实时更新动态管理的现代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是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纵向贯通最快捷有效之方法。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普遍由各级财政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系统数据由各行政事业单位手工录入资产信息,信息系统不完善,缺乏更新、推广和共享。首先,建议加强财政部门资产系统与政府采购系统以及各行政事业单位账务、国库支付、资产管理等信息系统联网建设,建立上下贯通的大数据和云平台信息管理技术进行资产管理,使资产从申报到购置、调拨、使用、报废处置等各环节纳入系统管理,实现各系统各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动态全过程在财政系统监管之下,最大限度发挥资产使用效益。其次,转变固有思维模式和传统工作方式,让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深入人心,成为工作常态和管理工具。加大现有资产信息系统的推广和更新,让资产数据库和资产管理系统科学先进,实现共享式数据化分析模块和动态监管。建立资产信息档案,进行科学准确的分类化录入,做到全面、准确、细化、动态的明晰系统。同时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将数据管理、分析,对历年数据进行汇聚和分析,加强管理和监督效果。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要以解决国有资产管理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思想统一、完善内控体系、建立有效的监审体系和全方位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本着精简节约,在优化共享资源配置、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能等方面创新措施,实现新突破,以最大效益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