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女生唱法的演变思考
2021-12-05王小艳
王小艳
在中国民族声乐中,女声唱法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演唱形式。由于民族声乐与历史发展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所以随着历史的不断变化,民族声乐中的唱法也在不断的历经转换。客观分析中国民族声乐女生唱法的演变,不仅可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合理建议,同时也可更加清晰、更加有效地挖掘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针对性的加以调整,为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前行提供充足保障。
一、女生演唱艺术的初步形成
在上世纪40 年代初期,我国民族声乐正式踏入了发展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对于民族声乐发展来说,具有极强的基础性影响,甚至奠定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基调。但由于当时社会背景以及历史背景的影响,导致民族声乐的发展并不平稳,甚至历经坎坷,并且其整体的发展趋势与传统趋势也相对较为多样。但在这一时期,我国逐渐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并将民乐传承与发展整合到专业的教育体系中,将其设立成一门专门的学科专业。例如当时的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纷纷参与到该项工作中,在本校的学科专业体系内融入了民乐传承,并开设了相关的教学课程。
深入探索民族声乐的教学实践,可以更好的为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合理借鉴,也可使之更好的感受到民族声乐对于国家、对于历史发展所形成的重要性,打造全新的音乐艺术体系,使之可以更好、更加贴合的辅助国家历史的传承发展,并潜移默化的在其中进行渗透。
但客观来说,由于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当时阶段的中国民族声乐教育工作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和传承体系。很多教师由于并不具有较高的能力,或者对于民族声乐没有形成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在声乐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有效突破这些专业问题的限制,很多音乐学院会从民间聘请一些专业的民族声乐歌手,由其专门负责本校的民族声乐教学[1]。
例如,郭兰英、才旦卓玛、王玉珍等等,都是该时期比较著名的女性民族声乐歌唱家。这些可以算得上是老一辈的艺术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为我国民族声乐这一艺术领域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并且对民族声乐的女生唱法加以了适当的调整整合。具体来说,在建国前夕,女生演唱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5 大方面。
第一,在民族声乐演唱中,音域表达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但不同于男生唱法,女生在演唱时通常会以本嗓音来展现。这种方式所表达出的音域会更加的真实,更加的自然。
第二,在演唱中,老一辈的女性演唱家并不会过多的对声音加以处理,比如颤音,甚至并没有对技巧加以过多的设计,技巧体系并不完善。
第三,在民族声乐女生唱法中,所展现出的音色会相对较为清脆响亮。并且大部分演唱家吐字都十分清晰,字正腔圆。
第四,在声乐表现中,会进一步的调整曲艺表现手法,会通过巧妙的调整手法,更好的展现出声乐自身的特点与内容。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当时的中国民族声乐中,老一代艺术家大多会以民族传统音乐为主,很少会演唱外国的民族音乐。并且所选择的民族传统音乐曲目也大多与当下的历史背景相契合。例如赞扬抗日战争英雄、表达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赞美等等。即便是在当下的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中,这种曲目也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
二、改革开放前女生民族唱法大放异彩
改革开放前,比较著名的女生民族演唱家就是李谷一老师。李谷一老师的演唱特点在于真假声的完美转换。通过这一方式,所传递出的音乐得到了有效的扩大,也进一步提高了民族声乐在我国音乐领域的发展地位。并且,受到改革开放前传统观念以及社会背景的影响,我国的声乐演唱主题逐渐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很多女生民族演唱家在李谷一老师的带动下,将我国的声乐演唱艺术提高了一个明显的高度。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很多演唱家都会模仿李谷一老师,在具体的演唱,或者在日常的练习中,采取真假音结合的模式,以此促进整个声乐艺术的特色化逐渐清晰明显。可以说,改革开放前的这一变化,让我国民族声乐女声唱法找到了全新的发展趋势,也为其传承发展奠定了有效基础。总的来说,改革开放前,是民族女生唱法大放异彩的阶段。在该阶段,演唱艺术手法的转变要点在于以下3 点。
首先,民族歌曲的演唱会呈现出一定的技术性。例如真音、假音、真假音混合以及加气等等。通过这种技巧性的演唱方法穿插,进一步提高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展现效果。
其次,与之前的发展历程相同。在改革开放前,中国民族声乐女声唱法仍旧会注重音色的自然化表达。但在这一基础上,也加入了柔美动听的相关理念,促使传递出的音色可以更加的悦耳、更加的动听[2]。
最后,演唱者的曲目出现了扩大。不再一味的关注国内民族声乐曲目,而是开始融入一些国外的歌曲。
总体来说,这一阶段的声乐女声唱法是呈现积极化发展趋势的。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部分演唱者会过多的追求音调以及音色,导致整个音乐表现受到了明显的束缚,张力相对较小,表现力逐渐降低。这一问题在之后的发展中得到了合理的解决。
三、改革开放后女生学院派唱法的流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任务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受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民族声乐自然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任务的发展,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对于民族声乐这一领域,我国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以及新的要求。例如,在改革开放后期,《在希望的田野上》就是一首比较有代表性的民族声乐作品。显而易见,这首曲目与之前的曲目之间有较大的区别。同时在这一阶段,很多民族声乐性的歌手也逐渐出现,其能够巧妙的将传统民族声乐与现代民族声乐相互整合,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与进一步升华。
在这一阶段,部分民族声乐演唱家开始意识到意大利歌剧的优势,并将其中的一些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融入到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有效解决了上一阶段音乐表现力降低的问题。
在该时期我国出现了很多女性民族声乐演唱家,所创作出的作品难度与技巧性也在不断提高。例如《孟姜女》、《兰花花》等。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我国民族声乐女声唱法演变的黄金时期,由传统模式转化为学院派唱法。
在这一转变历程中,女生唱法的表现特点在以下四大方面。
第一,在演唱中,女生唱法融入了共鸣这一要素。通过混合共鸣,进一步提高了表现的张力与整体效果。
第二,在音乐范围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大,有效提高了歌曲的表现力。
第三,在音乐性质方面,这一阶段的民族声乐会更大的融入情绪,并且会传承一些情感,传递一些情趣,有效的增强了民族声乐的艺术性与感染力[3]。
第四,在这一阶段,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演唱者会过度的模仿他人的演唱技巧,导致整个民族声乐女生唱法呈现出单一化发展趋势,跟风现象比较明显,对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四、中国民族声乐女生唱法的创新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代,尤其是在进入到21 世纪后。可以说中国已经改头换面,在新时期的历史传承演变中,民族声乐女生唱法也出现了极大程度的变化。整体的演唱艺术体系、演唱技巧体系也逐渐完善。更重要的是,在当下社会背景下,由于多元化文化发展趋势逐渐形成,所以我国民族声乐逐渐产生了新的发展趋势与新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有价值的机会。
在当下社会背景,我国民族声乐女生唱法的创新性相对较强,整体传承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首先,是演唱形式的演变。由人们的民族唱法转化为现代的民通唱法。客观来说,民通唱法的发展是在民族唱法基础上所形成的,但是两者在唱法的内在联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可以说民通唱法是民族唱法的创新性转变;其次,是演唱艺术的转变,逐渐形成了美民艺术思维;再者,是艺术传承手法的展现。例如,通民、美通等等,都是当代民族女声唱法的一些重要技巧。
在对演唱手法传承演变的过程中,我国也培养出了很多著名且优秀的代表演唱者。例如祖海、谭晶等等。
综合来说,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不断推进,我国的民族声乐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反而也在不断的顺应时代的变化趋势,不断转化,不断的演变。由于转变与发展的不停歇,促使我国民族文化并没有彰显出一定的落后感或者死板感,反而勃勃生机,整体艺术得到了有效升华[4]。
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使之可以更好的展现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与艺术张力,相关领域工作者需要立足于民族声乐的原有特点,在对原有唱法加以保护传承的状态下,适当的对其加以创新整合,注入新鲜血液。然而在当下民族声乐发展中,很多民族女声演唱、艺术的风格变化都比较丰富,甚至存在一定的过度化趋势,这一问题应该得到有效的控制。总而言之,在当下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民族声乐演唱中女生演唱的艺术体系与风格体系,借此为我国民族声乐未来的传承发展转变,保驾护航。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声乐是随着历史的不断更替而逐渐演变的。而作为民族声乐中的一大分支,女生唱法自然也不会固步自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女生唱法所呈现出的特点与技巧都是不同的。在建国前夕,民族声乐女生唱法这一意识初步形成;在改革开放前到改革开放之后,女生唱法历经了由民族唱法到学院派唱法的转变。直至今日,中国民族声乐女声唱法也在不断的创新,不断的优化。值得我们深入地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