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物画中“人文素养”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021-12-05常悦

艺术品鉴 2021年17期
关键词:人物画人文素养画家

常悦

中国传统文化已有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在一些思想体系熏陶下早已将“人文素养”融入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中。而在当代美术创作当中却逐渐脱离了“人文素养”的影响,这对中国画传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打击。在20 世纪90 年代末期,国内著名文学作者王小明的文章再次让“人文素养”一词回归国人视线。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中国人物画更是中国画中非常重要的门类,也是最具“人文素养”的门类之一。在中国人物画当中,传神的人物神情刻画、外形轮廓线的准确以及设色的独具匠心都让人物画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本文研究的就是人物画中“人文素养”的缺失以及如何在教学和创作中去避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

一、当代美术发展概况

20 世纪的中国美术,经历了对国外美术的借鉴、学习以及融合,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从1980年的“星星画展”开始,到1985 年美术新潮,以及谢幕式的1989 年现代艺术大展,美术在整个20 世纪80 年代都作为中国现代化思潮的一支先遣队。在整个20 世纪80 年代,我们看到无数的画家对中国美术道路的探索,也是对中国美术创作方法的试探。

同时,在中国画的创作当中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画家。例如蒋兆和先生,蒋兆和先生是非常优秀的中国人物画家,他将西画的长处融合在中国绘画的传统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人物画的表现手法,一改传统的水墨人物画法。

20 世纪80 年代涌现的人物画家还有唐勇力,兼善工笔和写意人物,他的作品《矿工的妻子》 《敦煌之梦》等都是非常有自己特色的作品,是对中国人物画的又一探索。田黎明的人物画充满阳光、空气与水。不同于传统的中国人物画的程式,他充分运用光与影的关系来平衡画面的关系,使人们能感受到人与自然是一体的。

时至今日,中国当代美术还在继续发展,也时刻都在涌现优秀的艺术人才,也不断有艺术家在进行新的艺术尝试。

二、中国人物画中“人文素养”的缺失

(一)“人文素养”的概念

我认为的人文素养包括很多层面,如画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程度,画家本人的性格修养,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能力等。这些在画家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比如画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这方面,需要画家多了解传统知识,这是一个缓慢且漫长的积累过程。艺术与文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创作灵感,例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所作。人文素养还包括对中国传统思想的了解,深刻理解之后是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创作中的。但对传统文化或思想的学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随着阅历的增加、创作的增多而慢慢积累。正因为这样现在的很多年轻画家不愿意做这样的投入,他们可能更愿意对绘画方法进行更多的尝试。虽然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自身文化的积累更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更能成为我们作品中的骨骼、血液。

作画先做人,这是自古就提出来的理论,到现在仍然适用。画家须先端正自己的品格,修养自己的身心,让自己的心性变得正直,这样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被大众所喜爱、认同。

(二)学生创作中“人文素养”的缺失

在当代很多人物画家的美术作品创作当中,缺失了这样一种“人文素养”。表现的最多的可能就是作品中的含义浅薄,没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没有很好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心境。在我们的创作学习中就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不够注重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一些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东西是不够“人性化”的,没有更多地注重“人的感情”。尤其是中国人物画,由于表现的对象是人,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对“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传统中国画中,画家十分重视对自我人格和精神的追求,把绘画视作其人格和精神的表达。在传统的中国人物画中,画家并不是为了画人而画,而是为了表达自己在看见这个人物时的感情而画,又或者是在读完一篇文章后有感而发所进行的创作。在现在有很多学生进行创作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所画出来的人物也是没有感情的,就算有很多绘画技巧也只是由很多技巧堆砌而成的,没有美感。当你所表达的人物是有情感的时候,就算你只是用白描的形式来表现它表现出来的也是有感情的,而当你没有对这个作品灌输感情时,用再多的技巧堆砌也是无用的。

在当代其实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人物画家的,她们所创作的人物画都能更好地平衡情感表达和技巧运用。例如工笔人物画家罗寒蕾,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到她的作品时就让我非常感动,在她的作品中我看到了更多对绘画的坚持,她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充满感情的,她所描绘的形象都是有人物形象依据的,都是身边的人,所以她的作品更能让人们引起共鸣。在学生的创作中大多数人都缺失这样一种情感表达和技巧运用之间的平衡,更多的人注重技巧的运用,导致画面上更多的是技巧的堆砌,很少有情感上的流露或者情感表达不明确,让观众看了也没有情感上的共鸣。

三、学生创作中如何避免“人文素养”的缺失

(一)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要想提高中国人物画的水平,就要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为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应该自学一些美术史论、画论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绘画的理论性知识。学生还应该欣赏、学习古代画家名作。古代人物画名作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多启示,如白描作品《八十七神仙卷》就让我们感叹于画家强大的造型、构图功力,虽然是白描作品却一点都不让人觉得简单,是人物画学习者练习线条非常好的模板。然后还有一些设色作品,如《韩熙载夜宴图》也被誉为是人物画的经典之作,是学习者必须临摹的人物画经典,看似简单可一旦深入进去你就会惊叹于画家的设色功夫,没有很多繁复的技巧,却让人崇拜至今。其次我认为学生应该多看一些古书典籍以及传统经典,让自己的艺术思想更加饱满,能更加理解传统绘画的意义以及一些绘画知识。

(二)丰富个人经历,积累绘画素材

学生还应积累一些绘画素材,艺术来源于生活,而人物画表现的又是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人”,所以积累素材多进行艺术创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学生应该去各地写生,积累一些绘画素材,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

不过,必须要说的是,我们平时所生活的环境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绘画素材,就算是我们身边的人学生也可以好好地运用起来。而且我觉得把身边的人运用到绘画作品中更好,因为我们更了解,所以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我认为学生一定要有意识地去积累素材,而不是学校要求写生的时候才去积累,在日常生活中才会有更好的体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

(三)通过创作来将生活展现在人们眼前

艺术创作是为了观众而服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就是好的绘画作品,因此我觉得绘画作品中也要反映出关注社会、关注民生问题的层面,而不能老是创作一些“飘飘然”的东西,不接“地气”是不会成为一个特别优秀的艺术家的。纵观历史上的人物画家,他们所创作的美术作品都是人民所熟悉的题材,神话、生活、历史等等。就算画一些不常见的题材,他们的作品中也会流露出一种关心民生的情怀。这就是要求我们画家要将生活展现在人们眼前。因此作为人物画学习者我们必须要多进行创作,在创作中完备自己的人格修养、实现作为一名人物画家的自我价值。

四、结论

通过本文得出,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人物画之所以能够呈现出生动、真实以及感人的状态,其实是因为在作品中蕴含着“人文素养”。其中也包含着古人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的体悟,对自身人格修养的重视,对现实生活具有超强的观察能力。

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和创作者之所以创作出的作品缺少感情,就是因为“人文素养”的缺失。为了避免“人文素养”的缺失,学生应该更多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如画论以及美术史论等等,还应该丰富自己的个人经历、创作经历,更多地积累绘画素材。我们学生应该主动去学习,课下多读书,多去观察身边的人。艺术来源于生活。创作中应该多去关注社会,多去关注社会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人物画,更好地创作出蕴含“人文素养”的人物画作品。

猜你喜欢

人物画人文素养画家
酷炫小画家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杨文仁人物画选
董辰生水墨人物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