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武山县中药材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

2021-12-05郭万明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35期
关键词:中药材加工发展

郭万明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农业农村局,甘肃 天水 741300)

一、武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武山县气候优势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岭山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温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海拔1365~3120 m,年降水量500 mm左右,年均温度11.0℃,年日照时数2315.9 h,无霜期222 天。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有柴胡、党参、当归、黄芪、黄芩、半夏、款冬花、金银花等100 多种,发展中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2、适宜种植的品种

武山县适宜种植的中药材品种达到150 多种,目前种植品种主要有柴胡、当归、党参、黄芪、金银花、款冬花、黄芩、大黄、羌活等。因地理环境气候优良,种植的中药材品质优越,深受市场欢迎。

3、中药材种植规模

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4333.33 km2,产量2.7 万吨,产值2.7亿元,涉及全县15个乡镇、212个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25个,种植大户30 个,公司基地4 个。已初步形成南部高寒阴湿山区柴胡、当归、黄芪、羌胡,北部山区党参育苗、柴胡、款冬花、大黄,中西部黄芪、党参、柴胡、金银花、款冬花等三大种植区域。截至2020 年底,全县15 个乡镇建成了以当归、党参、柴胡、黄芪、黄芩、金银花、款冬花、大黄、羌活等为主的66.67 hm2示范点5 个、33.33 hm2示范点6 个、13.33 hm2示范点2 个、6.67 hm2示范点7 个。

4、中药材种植模式

武山县中药材产业通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大户+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量不断增加,品质不断提升。

5、中药材加工销售

中药材加工中,以甘肃伏羲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饮片加工生产线精加工为主,其他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及种植大户进行初加工为辅,形成了“公司+种植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加工一体模式[1]。

销售中,主要以县内洛门国家级农产品销售市场和陇西国家级中药材批发市场为主销售市场,形成“市场+经纪人+合作社”的销售链条。形成大宗中药材、常规中药材的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加工销售中药材品种多达150 余种,年加工销售能力达到2 万吨左右,极大缓解了中药材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6、扶持力度持续加大

近年来,委县、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之一,列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制定了《武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武山县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对甘肃伏羲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材集中连片示范点、贫困片带中药材种植脱贫户进行收购补贴和种植补贴,激发了加工企业和药农的积极性,助推了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武山县中药材产业存在的问题

1、缺乏品牌效应

武山县中药材资源丰富,优势明显,但还处在“种药材、卖药材”为主的中药材农业初级形态,中药开发及精深加工业不强,购销不旺,产业链不完整,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才刚刚起步。缺乏品牌效应,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充分发挥利用资源优势。

2、规模效应不高

虽然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333.33 hm2,涌现出部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基地,但整体连片面积66.67 hm2以上的基地不多,大多数基地为13.33~33.33 hm2的中小型基地。各乡镇、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基本上各自经营,缺乏统一的布局和组织协调,同时缺乏统一规划和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难以有序参与市场竞争。

3、农户缺乏种植积极性

种植户怕担风险,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缺乏主动性。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在脱贫村,村中大多数有文化、有体力、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留守人口普遍年龄大、文化素质较低,发展自主动力不足,影响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4、市场竞争力不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虽然逐年增加,但总体依然存在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没有真正起到连接生产和市场的纽带作用。甘肃伏羲药业有限公司虽然具有一定规模,但刚刚建成投产,拉动产业发展的链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大多数中药材产品只能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初加工、散包装或无包装直接外销,没有当家品牌和商标,市场认可度不高、竞争力不强。

5、资金技术严重缺乏

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缺乏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瓶颈。工作经费缺乏会导致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中药材栽培技术培训与指导等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此外,没有专门从事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的机构,对当地中药材深度开发利用不够。

三、发展建议

1、抢抓市场机遇

随着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和老龄化程度加剧,医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中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已被全世界广泛接受和认可,中药材的国际和国内需求量明显增加,中药材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充分利用政策支持

2018 年,甘肃省将中药材产业列为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六大特色产业之一,出台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有力推进了中药产业发展。随着“十四五”规划政策实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产业兴旺成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要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的有利因素,进一步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

3、综合开发利用

认真分析、充分认识县内地理环境、种质资源、交通运输、市场需求、经营主体等方面的优势,成立专门机构,做好中药材产业种植模式、精深加工、应用拓展等方面的研究和综合开发。同时利用水帘洞、木梯寺、慈云寺、卧牛山、大草原精品旅游、油菜花海游和祈福游活动的影响力,打造中药材主题活动,把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休闲农庄等旅游文化与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开发和发展现代中药健康休闲旅游产业,打造原生态观光旅游,加速扩大武山中药材产业的影响力[2]。

4、提高产品质量

大力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生产,认真执行中药材生产国标标准,鼓励使用有机肥和有机农药,减少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建立和完善中药材生产加工质量监管体系,全力推广中药材有机化、生态化生产,不断提高中药材产品品质。

5、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继续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资金投入,重点加大对加工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设基地、新技术试验示范、病虫害防治及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投资[3]。同时,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要制定贷款、税收、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中药材科研经费和人材培训经费的投入,以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6、加强技术培训

充分利用国家就业培训优惠政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中药材种植专家、技术能手进行中药材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销售知识培训;同时,带领合作社、种植大户、药农外出参观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技术人员和药农的种植和管理水平,达到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猜你喜欢

中药材加工发展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