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综合医院中医药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的思考建议

2021-12-05彭雅莲

现代医院 2021年6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救援中医药

彭雅莲 李 洋 陈 睿 黎 程

2020年初始至今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对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体系的一次全面大考。在这场全世界瞩目的战“疫”中,我国大力推行中西医结合的应急医疗救治策略,为提高病患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公立医院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救治的主体,对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是发现、隔离、治疗患者和切断传播途径的前沿机构,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战场[1],中医药预防治疗策略的运用实施,对迅速提升应急救治水平起到良好助推作用。中医药在对抗SARS、H1N1、H7N9和尚未结束的新冠等疫情暴发中充分发挥了出色的传染病防控优势[2-4]。经过近10年的发展,虽然中医药防治突发急性传染病在临床科研体系中的作用逐步凸显,各大中医医院也已初步建立起应急机制、临床科研模式以及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而调查发现综合性西医医院制度建设、医护人员应急能力等紧急医学救援救治能力方面仍明显优于综合性中医院[5-6]。考虑中医药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作用,在大型综合医院(综合专科中医医院除外,下同)的紧急医学救援优势建设基础上发展中医药应急建设和中西医救治结合运用对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卫生应急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落实国家公共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指示,应当重视我国传统医学临床应用价值,通过中西结合手段,促使中医药持续化发展,促进临床防疫工作的落实[7]。“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加强我国的公共卫生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的应急医疗体系,应当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在“健康中国”全民建设大背景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导下,充分发挥中华中医文化的力量,大力培养一批中医药特色人才,坚定打造高水平的国家中西医并重的科学应急医疗体系和人才队伍,让中医药这一古老瑰宝为人类健康造福。

1 中医药参与紧急医学救援的现状

1.1 国家政策与体制建设发展概况

中医药是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发挥中医药在应急医学中的优势和作用,先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等文件[8-9]明确提出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强调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工作协调机制等意见。200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全国中医药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方案》,建议提升中医药应急救治基础条件,以促进与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相适应,进而完善与提高中医中药的应急机制和保障能力[10]。2009年,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11号),要求“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组建中医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组织领导体系”,强调“组建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中医药专家队伍”的重要部署[11]。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中国中医急症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统筹指挥部署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救治工作,部分省级政府卫生行政、中医药管理部门积极响应相继设立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设置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区域内或系统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协调管理及救治工作。近年来,国家在中医药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方面不断建设与完善,先后确定了三批共200余家医院作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组建了13支定期开展演练的国家中医应急专业救治医疗队,初步形成中医应急救援体系基础架构,并在抗击新冠疫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2 中、西医紧急医学救援水平存在差距

我国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发展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初具规模。“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建立了4类59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形成了国家卫生应急专业处置中坚力量。其中上海市东方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承建的四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先后通过WHO认证成为国际应急医疗队(EMT),在多次国际医学救援任务中都有出色表现。随着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可成建制地有序完成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对口支援、卫生救助等工作。然而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在装备、制度、流程、人才和演练等配置建设方面都以西医为考虑重点。相比之下,在国家层面,目前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了13 支中医应急救治医疗队,省级层面只有个别省份组建中医应急队伍;在新冠疫情发生前,仅有甘肃等少数省份出台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当地中医药应急的具体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此外,中医药公共卫生和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相对薄弱。在数量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中医执业人数从50万人减至近30万人(1949年到现在),相对地,西医则从约8.7万人增长到175万人,增长近20倍;在培养方向上,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设置预防医学或者公共卫生专业的中医药院校仅有8所,对中医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输入能力较低。所以总体来看,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无论在建设基础、资金投入、人才培养还是发展速度上存在较大差距[12-13]。

2 综合医院发展中医药应急医学的优势比较

2.1 综合医院应急信息机制健全,应急信息化、应急医疗装备先进

医院应急准备是医学救援的重要环节。作为紧急医学救援系统中重要的链接部分,医院承担着医学救援和早期预警、控制(传染病)传播等多重任务,需快速反应、有效处置,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14]。调查发现,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方面,大型综合医院在应急机制流程、意识理念、工作预案、安全防护及物资调配等方面都比较完备。目前中医药应急研究平台建设及应急中药储备管理基础薄弱,大型数据库及科技平台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在卫生应急领域的发展和发挥,如急需中医药疾病预警预防平台、重大疫病的中医药网络共享平台、高效便捷的中药筛选平台等[15],而这些可在现有现代化综合医院卫生应急信息建设基础上,通过良好的科研手段和技术,建立中西医应急医学的理论创新与机制创新、装备和应用创新机制与平台,探索紧贴实战的中西医卫生应急新模式,促进卫生应急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2.2 应急医学管理体系完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水平较好

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关系着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至关重要[16-17]。大型综合医院一般具有完备的应急管理制度、定期的应急演练和装备,同时注重卫生应急管理人员的培养,部分还具备有大型区域性综合卫生应急演练的经验,在新冠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期间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18-19]。在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方面,越来越多的综合医院参与建设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力图培养装备精良、技术精湛、反应迅速、保障能力突出的卫生应急队伍,踊跃搭建紧急医学救援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学术平台。

2.3 发展中西医结合应急医学体系成本低,成效快

综合医院良好的现代医学环境和发展土壤,对发展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中医技术、理论等不断现代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发展和技术应用平台。同时,对于将区域内各种独有应急医疗资源进行整合也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11]。例如,在抗击疫情期间,充分借鉴综合医院互联网医疗先进经验,搭建互联网建设“中医药+”新冠肺炎中医管理平台,第一时间发挥了中医“望闻问切”的抗疫优势[15];其次,随着中医药在全世界的传播和认可,其临床应用和推广可行性也逐步得到规范化和法律法规的保护,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和卫生应急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提供可靠前提。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9个制定中医相关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20],而此次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中医抗疫更是让全世界看到了传统中医的特效与实力。可以预见未来,中西医结合临床运用也将带动应急医学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2.4 具备较强卫生应急科研创新能力

综合医院完备的科研设施、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卫生应急力量建设创新发展。相对来说,传统中医医院卫生科研力量单一,例如,在重大疫情面前,缺乏中医药领域的传染病临床研究基地及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的助力,以至无法独立开展病毒感染模型构建等实验,限制了潜在有效中药的筛选研究[15]。因此,为更好更快地建好建强中医药应急防控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卫生应急,尤其是抗疫方面的疗效优势,应当立足现实基本条件,将综合医院现有资源作为强有力的建设基础,瞄准未来卫生应急的实际需要,在中西医协同建设、中医药应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借助现代科技打造中西医结合长效机制,“平战结合”,搭好中西医卫生应急科研体系框架,谋求更大的发展。

3 综合医院发展中医药应急医学的主要问题

3.1 中医药应急优势不够重视

中医药因时因地制宜的处理、简便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突发灾害及灾后疫情防治的卫生应急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许多大型综合医院注重西医治疗或者盈利化倾向重点科室发展,对于医院承担紧急医学救援的责任和公益性功能趋于弱化。综合性医院普遍运用西医政策规范和标准来评判,从而导致中医科室边缘化,人才流失大,医疗配置陈旧,科室发展明显受阻。

3.2 中医药应急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综合医院的侧重性,缺乏中医药应急人员和物资储备机制及管理办法,应急情况下多数依赖临时指挥中心的协调或者抽调,中医药应急物资储备数量、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发挥中西医结合的应急医疗特色优势。由于综合医院常规重视现代医学应急医学运行管理机制,对于中医药系统内部协调,以及中西医临床科室间应急预案内容在协作运行和资源调控上的淡化和忽视,易造成在实际应急医疗工作中中西医职责、流程、任务分工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不协调甚至相悖的问题[21]。

3.3 中医药应急救援现场医疗急救力量不足

在实际救援任务中,常常缺乏统一应急医疗救治标准和规范,应用中医药专业优势实施救援的应急队伍救援能力素质不足,缺少快速反应的中医药专业卫生救援人员[22]。其次,缺乏针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医药应急预案的制定,无法形成疗效明确、数据详实、程序规范细化的中西医互助的现场诊疗方案,使得现场医疗急救力量中中医药参与度不高。

3.4 常规医疗任务超负荷

大型三甲医院承担着繁重日常医疗、科研和教学等任务,特别是现阶段医疗旅游的兴起与发展,医疗业务急速扩张,分院不断设立, 而医务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扩增相对滞后,同时加上各种常态化的考核任务,医务人员已疲于应对,已然力不从心。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配套的医疗需求和急救任务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紧急抽调医疗救援队员势必影响常规医疗任务正常运行。

4 综合医院发展中医药应急医学的建设重点

4.1 完善中西医结合应急制度

综合医院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前沿和重要战场,在领导决策层,重视院内应急医学管理的建设,强化的危机意识和应急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医院决策层,应需提升对中医应急医疗的重视和关注程度,强化中西医应急的领导思路,将中医应急建设尤其是传染病管理控制与西医应急医疗、护理、科研和安全等同等对待,成立医院中西医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在统一领导、部门协同原则指导下,明确工作职责与应对流程,积极推进院内中西医应急管理机构建设,不断提高院内公共卫生应急能力[6]。

4.2 发挥中医参与应急医疗方案的决策作用

中医与西医相互借鉴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因此,在医院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中,通过建立中西医互学互鉴、协助配合、协调一致的运行机制,逐步明确各类别各病种搭配合适比例的中医药专家参与救治方案研究。对于重大传染病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无有效治疗方案或疫苗情况下,建立早期中医药应急干预机制,发挥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优势,以控制疫情早期的流行。在应急救治中,建立院内中西医结合会诊巡诊制度,统筹调配足够的中医应急资源,加强中药配备等保障,满足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需求。医院参与区域内应急治疗救援任务时,加强成建制的中西医应急医疗救治方案筹备和部署工作,并适时进行实地演练。

4.3 加强中医药应急资源储备

中医药在重大疫情防治的全过程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早期预防、现场救治、出院后康复等。本次新冠疫情防治期间,中医药通过各层面深度介入,参与救治比例达到90%以上,临床疗效显著[23]。中医治未病具有独特优势,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治未病”不仅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治未病和慢性病防控工作也很有助益。通过加强中医药应急储备,扩大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服务覆盖范围,借助多种平台向群众和病人宣传中医药防治知识,发扬“平战结合”的应急资源储备思路。

4.4 加强中医应急救治人才队伍建设

应急救治队伍是卫生应急核心力量之一。相对专科中医医院来说,综合性医院对中医应急的系统性认识和建设重点相较会弱化。正因如此,综合医院要积极培养院内中医药应急救治专业技术人才,定期组织和参与卫生应急能力业务培训或者专科应急培训演练工作,充分发挥中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急性传染病治疗的独特优势,提高整体应急诊疗水平和处置能力。在日常应急业务培训方面,注重急危重症中西医应急诊疗规范制定和理论培训,加强考核和优化总结工作;在人才队伍培养方面,注重人才阶梯式培养,通过老中青结合、“老”带“新”和骨干培养等机制打造素质过硬的中西医综合应急队伍,进而促进人才队伍应急救治能力水平的整体提升。建立人才激励政策,积极推动院内中医药应急救治骨干人才纳入省级卫生应急队伍或国家卫生应急队伍。

4.5 建立中西医应急评价系统

医院通过建立应急评价体系,从机构设立,应急设备管理、中医药人员配比、演练培训等方面建立稳定的量化评估工具,有利于对应急救援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修正。建立应急评价系统时,不仅要参照国内外先进的应急医学管理经验,也要注重中医药治疗的客观条件和特定场景的因素。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引进,最大效度地提高可行性,提升医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应对能力。

5 结语

大型综合医院,尤其是中西医兼备的三级甲等医院的卫生应急工作是区域公共卫生安全和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了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和应急处置等重要任务和社会责任,发展中西医结合的应急医学是三级甲等医院创新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动力。因此,在成熟的国家应急管理机制下,综合中、

西医卫生应急特点与优势,在综合医院的扎实基础上制订科学的“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协作”的卫生应急管理框架,探讨中医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对提升国家整体应急救援能力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救援中医药
紧急救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3D打印大救援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救援行动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