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信息化教学在“服装工艺”课程中的运用
2021-12-05葛娟
葛 娟
(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如皋 226532)
所谓信息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的师生交流活动。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有相应的现代教学理念,同时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当信息化教学与“服装工艺”课程相融合时,学生接触的教材就由单一向多媒体化发展,教师的教学也从千篇一律发展为具有针对性与个性化,学生的学习也由教师为主体转为自主化。将信息化教学对接到“服装工艺”课程中,能适应后疫情时代的发展,也能为学生找到更适合的学习方式。具体来说,学生在学习中能感知重点,教师能突破难点;教师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学生能养成合作、创新的品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专业水平的实践能力。
1 信息化教学在“服装工艺”课程的实践与应用
1.1 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在服装工艺知识的建构
学生要实现服装工艺知识的建构,教师就必然要创设一些情境。建构主义同样适用于“服装工艺”课程,即服装工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单方面地灌输与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具体情境中,借助小组合作、教师指导等,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源自主建构而成的[1]。
教师借助信息化教学创设情境,学生处于学习的中心地位,教师只是辅助他们学习。教师的辅助作用就体现在创设与实际情况相近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以“机缝工艺基础与训练”为例,教师先要让学生认识平缝机,光看书是提不起学生兴趣的,当然也不能真正地让他们全面感知平缝机。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拍摄一段视频,让学生随着镜头走进车间,也走近平缝机。学生先看到的就是机头、工作台、机架,即平缝机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接着教师用具体的特写镜头向学生展示机针的安装、梭心的安装等过程。当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也要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教师可以问针距是如何调节的、面线的穿法有哪些,引发学生思考,也让学生将书本上的认知迁移到具体的画面上和信息化教学上。
1.2 引导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源,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学生解放出来,能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可以广泛地收集信息资源;能节约他们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时间思考收集来的信息资源;能解放他们的空间,让他们借助信息资源拥有更多施展的机会;能释放他们的头脑,让他们拥有更多自我探究相关信息的可能;能解放他们的眼睛,给他们观察的画面和方法,给他们观察这些信息的体验。就收集信息资源的教学模式而言,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探索游戏模式、师生共同创设的情景化活动模式、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模式、基于移动电子设备的学习模式等。这些模式都有利于学生在课外搜集网络等媒体的信息资料,也落实了教师预设的自主探索教学模式[2]。
以“男衬衫贴袋制作方法”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收集相关的制作方法,再让他们探究适合自己的方式。学生首先在网上搜索制作的流程,即袋口锁边、熨烫、绱口袋;其次想一想这3个流程的注意事项,他们会拿出一小块布进行相关体验,以发现一般的关注点,进而明确:男衬衫贴袋制作时口袋的位置要准确,明线要工整,缝制开始和结束的针脚要与装饰线穿过同一针孔。最后将总结出来的事项与网上的相关表述进行对比,发现网上说的“不要倒回针”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信息化学习为学生广泛收集信息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当然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即不能完全相信收集到的信息,要进行一定的甄别和取舍。有学生发现,大多收集来的信息中制作的第一步都是这样写的:要把前片左右门襟熨烫好。但学校实验用的衬衣布比较硬挺,直接采用贴门襟的做法不太合适,就想到了直接用内折的方法。这个学生将左门襟往后折2.5 cm,右门襟折量为3.2 cm,待门襟熨烫好后,又在反面沿着折边0.1 cm的位置压明线。可见,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不但要学会获得丰富的、有一定关联的信息,还要对这些信息先评判、后整合、再接纳。
1.3 呈现研究结果,交流、共享学习成果
对于“服装工艺”课程来说,课堂教学最需要的就是学生的展示。学生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多元智能,展示自己在这个学科上的短板与长板,并不断地提升自己。对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要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对他们搜集的“服装工艺”课程资料进行研究、探讨,并制作成相关的作品,彼此分享、切磋、提升。比如,学生可以运用PowerPoint制成演示文稿。有一位学生在查阅资料并经过实践之后,就可以制作关于怎样做服装贴袋的演示文稿。他说第一步要根据需要裁定口袋的大小;第二步用一块小硬纸板画出来,比如他的口袋长14 cm、宽11 cm;第三步用下脚圆弧尺画定,没有圆弧尺也可以用圆规。这个学生在第四张演示文稿上写道:做好口袋形状的圆纸板之后,就需要小心翼翼地把纸板剪下来,接着覆盖在面料上,再用画粉在距离纸边缘约1.5 cm的地方划定,这个1.5 cm就是缝份。学生展示出来就是一次体验的总结、一次经验的分享、一次提升的机会;对别人来说,就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一次思考的机会。在展示过程中,学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经验的增长。当然,学生还可以运用Frontpage制成网页,能更多地展示他们的个性与情感。后疫情时代,学生在心理上、学习方式上都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学生制作的主页质量,反映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态度。有一个学生将他们进行机缝基本操作训练的经历做成了网页。学生先是简单地介绍了他们训练的内容,即相关的直线、折线、弯曲线和圆的车缝训练;他们要在纸或布上空进行针作业,由上而下车在印线上,保持不偏斜。接着他描述了训练的大致情况:一开始的时候,速度比较慢,熟练后逐渐加快。当然,学生在主页上主要描述自己的感受,通过网页展示,拉近学生间的距离、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共享与交流,就是彼此思维的碰撞。
1.4 建立开放式、面向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机制
在后疫情时代,为了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服装工艺教学融合,不仅使“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理念得到更新,课堂上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也得到了根本性的变革。比如,传统的中职教学大多实行的是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技能的评价方法,这一方式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素养的提升。借助信息化教学,教师可以实行开放式、面向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方法。
在服装零部件(袖衩)缝制练习中,教师线上授课,学生在线上用纸模型讲解和示范袖衩、裙衩的缝制方法,学生讲解的过程就是教师评价的过程。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示范上课的表现,可以评价他们的纸模型制作,还可以评价他们对袖衩条的裁剪,当然也可以评价折烫袖衩条的过程、剪袖衩的方式、装里襟袖衩的动作等。当进入后疫情时代,教师就要有将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相融合的意识,将这两种教学形式作为教学的常态。线上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信息化教学,最重要的一个优势就是在评价方式的创设上,能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能最大限度地将学生所要感知的知识以多样的方式呈现出来。
2 结语
信息化时代,学生需要具备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和见识。“服装工艺”这门课程融合了服装制图、排料、缝制等多个模块的内容,借助信息化,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的空间,凸显他们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