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小麦品种新冬51号的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05刘鹏鹏聂迎彬孔德真崔凤娟穆培源徐红军

新疆农垦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单产晚熟品系

桑 伟,刘鹏鹏,聂迎彬,孔德真,崔凤娟,穆培源,徐红军

(1.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新疆 石河子 832000;2.谷物品质与遗传改良兵团重点实验室)

新冬51号由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研究室和新疆金天山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以F1代单交组合(藁城8901优为母本,新冬18号为父本组配)为母本,冀5473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杂交,组合后代采用系谱法(F2代至F4代单株选择,F5代株系选择),经多年联合选育而成。该品种审定原代号为垦冬03(77),为中晚熟品种,高抗白粉病和叶锈病,经多点鉴定具有高产、适应性广的特点,于2016年1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新冬51号属冬性、中晚熟品种,生育期270 d,芽鞘绿色。幼苗半匍匐,株型半松散,株高86.5 cm左右,植株生长整齐,茎秆较粗且弹性好,分蘖力强,冬前分蘖较少,春季分蘖旺盛,成穗率高。叶色绿色,叶片无蜡质。穗纺锤形,白色。长芒,护颖白色,颖壳有茸毛,小穗密度中等。籽粒卵圆,粒色白色,角质,粒较小,饱满度好,落粒性偏松。籽粒容重790 g/L,小穗长7.5 cm,每穗结实小穗数15.5 个,小穗粒数39.1 粒,穗粒重2.4 g,千粒重44.3 g。

1.2 品质性状

2015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乌鲁木齐)检测,新冬51号籽粒蛋白质(干基)含量为14.14%,湿面筋(湿基)含量为28.10%,降落数值412 s,面粉出粉率65.2%,吸水量57.5%,面团形成时间2.8 min,稳定时间2.8 min,弱化度100 F.U,拉伸面积67.5 cm2,延伸度174 mm,最大拉伸阻力266 EU,属中弱筋小麦品种。

1.3 抗逆性

新冬51号属中晚熟品种,适宜播期为9月15~25日。该品种冬前表现匍匐型幼苗,分蘖中等,冬季越冬抗寒性强,抗雪腐和雪霉病。开春抗倒春寒性好,生育后期高抗白粉病、叶锈病和条锈病。田间成株发病晚,发病速度慢,植株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

2 产量表现

2007—2010年产量鉴定试验均在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试验基地(石河子)完成。2007—2008年家系产量鉴定试验中,新冬51号产量位居参试品系第三位,折合单产437.42 kg/667 m2,比对照新冬22号增产12.47%,比对照新冬18号增产6.11%。2008—2009年品系产量鉴定试验中,产量位居参试品系第二位,折合单产530.0 kg/667 m2,比对照新冬22 号增产24.81%,比对照新冬18 号增产8.57%。2009—2010年在品种鉴定试验中,产量位居参试品系第三位,折合单产487.02 kg/667 m2,比对照新冬22号增产30.54%,比对照新冬18号增产20.91%。

2011—2013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冬小麦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品系垦冬03(77)2年10点次表现7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产量位居参试品系第一,平均单产484.91 kg/667 m2,比中晚熟组对照新冬18号增产7.03%,增产达到显著水平。

2014—2015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冬小麦中晚熟组生产试验中,参试品系3个,对照为新冬18号,品系垦冬03(77)在奇台、安宁渠、石河子、伊犁和塔城5个试验地点,产量分别位于3个第1位和2个第2位,5个试验地点均表现比对照新冬18号增产。平均产量位居参试品系第一,折合单产464.38 kg/667 m2,比对照新冬18号增产23.6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3 新冬51号高产栽培技术

新冬51号适宜在北疆沿天山一带冬小麦区域种植,如伊犁河谷、奎屯、石河子、昌吉至奇台沿线以及塔额盆地,此区域冬季低温、有稳定积雪层覆盖,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土壤肥力一般的田块单产可达550 kg/667 m2以上,在较冷凉山区及盆地土壤肥力好的壤土田块单产可达650 kg/667 m2以上。

3.1 播前准备

选择保肥保水能力强且通透性好的壤土地,要求地块平整、田间滴灌设施配套、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土层疏松(耕层厚度80 cm左右,活土层25 cm以上),土壤中性(含盐量在0.25%以下,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0.07%以上,碱解氮70 mg/kg,速效磷20 mg/kg以上,速效钾80 mg/kg以上),前茬作物以豆类、绿肥、瓜类、玉米等为宜,不宜重茬。播前土壤深翻25 cm,同时采用全层施肥技术施入底肥重过磷酸钙20 kg/667 m2或磷酸二铵15 kg/667 m2,尿素10 kg/667 m2,深耕后在适墒期进行切、耙、耱整地作业,联合整地机作业深度10 cm,要求达到“齐、平、松、碎、净”五字整地质量标准。

3.2 适期播种

新冬51号属中晚熟品种,在北疆沿天山一带的适宜播期为9月15~25日,不宜过晚播种;如前茬作物为棉花,播种时间不宜晚于10月15日,播种后须及时滴水确保种子萌发和出苗。种子播前需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进行药剂处理或采用立克锈种衣剂包衣处理以防治小麦病害,适期播种量为16~18 kg/667 m2,晚播播种量为22~24 kg/667 m2,晚播时带种肥磷酸二铵5 kg/667 m2[1],冬前田间基本苗数以32万~35万株/667 m2为宜,冬前分蘖总茎数不超过80万株/667 m2;如播种过早冬前形成旺苗,分蘖总茎数超过100万株/667 m2时可适时镇压抑制冬前旺长。

3.3 适时冬灌

冬灌的最好时机是“夜冻日消”之时,以当地日平均气温为1~3 ℃时为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疆沿天山一带地区冬季初雪推迟,冬灌时间由10月底到11月上旬推迟至11月中旬。粘土地适当早灌,砂土地和沙岗地适当晚灌;苗弱早灌,壮苗、旺苗晚灌。一般灌水量为60~70 m3/667 m2。

3.4 合理灌水

新冬51号熟期与新冬18号基本相当,麦苗越冬返青后,早春田间幼苗为匍匐型,此期保持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不宜过多[1]。麦苗返青后至成熟收获,全生育期灌水5~6次,一般在拔节前后灌头水,第二水与头水之间不超过12 d,之后每次灌水时间间隔12~15 d。具体灌水根据田间土壤墒情和当季降雨量适时调整。

3.5 科学施肥

新冬51号冬前播种过晚出现弱苗情况时,早春采用雪墒人工撒施尿素10 kg/667 m2,促进幼苗转壮苗。冬季壮苗越冬,春季分蘖总茎数超过120万株/667 m2时,需使用50%矮壮素200~250 g/667 m2,兑水25~30 kg叶面喷施1次[2]。麦苗返青后灌头水并开始随水施肥,头水随水滴施尿素8~10 kg/667 m2,硫酸钾2~3 kg/667 m2;二水随水滴施尿素6~8 kg/667 m2,硫酸钾2 kg/667 m2,磷酸一铵2 kg/667 m2;三水随水滴施尿素4~6 kg/667 m2,硫酸钾4 kg/667 m2,磷酸一铵2 kg/667 m2;四水随水滴施尿素2 kg/667 m2,硫酸钾2 kg/667 m2。小麦抽穗扬花后7~10 d,采用10%吡虫啉(蚜虱净)可湿性粉剂15~20 g/667 m2进行叶面喷施,防治麦蚜和蓟马,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00~250 g/667 m2,防止旗叶早衰,延长籽粒灌浆期,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同时减轻籽粒灌浆后期干热风逼熟。

3.6 化学除草

麦苗返青后起身前,使用炔草酯2~3 g/667 m2和二甲四氯250~300 g/667 m2,兑水25~30 kg对田间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进行喷洒防除。早春田间进行化学除草作业时,须选择晴天无风或背风天气喷施,以提高药效和防止药液飘散造成周围双子叶作物产生药害,并与周边农田防护林保持一定距离[3]。

3.7 适时收获

新冬51号成熟时较易落粒,应在蜡熟后期及时进行机械收获。

猜你喜欢

单产晚熟品系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郴州地区优质烟蚜茧蜂品系的筛选
黑龙江省和全国“十三五”期间三大作物单产变化分析
桂蚕N2新、旧品系饲养成绩对比试验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怀乡鸡第四世代A和B两个品系产蛋性能比较分析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晚熟
晚熟
晚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