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地区油用牡丹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1-12-05张光琴

农技服务 2021年6期
关键词:油用籽油徐州

张光琴, 关 滢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6)

油用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是集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油用价值于一身的重要经济生态树种。油用牡丹全身都是宝,牡丹籽含油达22%以上,高于大豆的18%;牡丹籽油含有100多种活性物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亚麻酸含量超过42%[1],而亚麻酸具有健脑、抗癌、降三高,且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体外摄取。牡丹的根可生产丹皮,花、蕾、芽可制作保健茶,牡丹籽饼粕可转化为饲料或用于种植蘑菇。还可加工高附加值的牡丹胶囊、牡丹精油、牡丹花籽油软胶囊、牡丹药用提取物、牡丹化妆品等系列产品。油用牡丹不仅具有抗干旱、抗瘠薄、耐寒凉,适生范围广,生长适应性强,丰产时期长的优良特性,还能够有效地绿化荒山荒坡、减少水土流失和美化环境。自2011年国家卫生部批准牡丹籽油为国家新资源食品后,油用牡丹种植出现井喷式发展。徐州地区自2014年起陆续开展油用牡丹的种植推广,目前达到一定规模,但是调查发现徐州地区油用牡丹产业也存在很多不足。为此,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发展对策,旨在为徐州地区油用牡丹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徐州地区油用牡丹产业现状

1.1 主栽品种及技术

油用牡丹种植在品种选择时,需要选择结籽多、出油率高、适应性强、生长势旺的品种。目前国内油用牡丹种植主要选用凤丹牡丹和紫斑牡丹系列品种。徐州地区主栽的品种是凤丹系列的“凤丹白”,其3年生实生苗进入结实期,5年生实生苗达到盛产期,牡丹籽产量为200~400 kg/667m2[2];主要栽培模式为露天直栽,栽培技术简单粗放,优新品种引选、立体套种、栽培密度、整形修剪、配方施肥、水分管理及绿色防控等方面技术不够规范,种植环节完全依靠人工,机械化普及率低。

1.2 种植分布

徐州地区自2014年起主要在非耕地的宜林地、荒山和荒坡大力推广油用牡丹的种植,在政策扶持和资金大力补贴下,油用牡丹种植如火如荼地展开,不少人投身于油用牡丹产业中来,2017油用牡丹种植达到高峰。据调查,丰县、沛县种植均约有35 hm2,铜山区种植约有40 hm2,新沂市种植约有66 hm2,睢宁种植约有66 hm2,其中响应最热烈的是邳州市,在八路镇的岠山、徐洪河沿岸种植面积达335 hm2。但2018年以来随着牡丹籽价格的持续走低,油用牡丹种植效益下滑,出现了毁苗退种现象,种植面积快速萎缩。

1.3 产业加工

目前徐州地区种植油用牡丹的大部分农户都是选择直接出售牡丹籽,只有少数企业开展了初级产品的加工。如徐州市骏达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牡丹花蕊茶、牡丹鲜花饼等初级产品加工,尚无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企业。

1.4 牡丹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牡丹雍容华贵,端庄典雅,清香四溢,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一些大型种植基地纷纷开发牡丹的旅游价值,开展特色旅游。如徐州冠滋牡丹园在每年4月13日前后开园举行牡丹花展,吸引大批游人前往,门票收入可观;邳州陈楼镇牡丹园也在每年牡丹盛开时节举行牡丹花展,不仅门票收入可观,还能带动游人在当地交通、餐饮和住宿的消费;邳州八路镇另辟蹊径重点打造生态旅游观光带,拉动了牡丹苗木、牡丹鲜花饼、牡丹花蕊茶、牡丹籽油等牡丹产品及餐饮等的消费,促进产业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2 徐州地区油用牡丹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徐州地区油用牡丹种植面积不但没有扩增,还出现了不少毁苗退种现象,油用牡丹种植的热度降了下来,主要原因是油用牡丹在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环节均出现了问题。

2.1 田间管理太过粗放,缺乏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

油用牡丹是木本作物,相较于其他草本作物来说管理相对粗放,但需必要的水肥管理、杂草防除、整形修剪、病虫防控。多数农户在栽培时主要参照种植其他农作物时的经验,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栽培技术不规范,缺乏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调查中发现有些基地杂草比牡丹苗还高,有些基地水肥管理不到位,苗木长势弱,造成苗木结实率低,单位产量低,未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收益。

2.2 种植方式原始,机械化普及率低

徐州地区栽培油用牡丹,仍采用传统的露天直栽方式,从播种、养护管理,种子的采用等生产环节全采用人工作业,机械化普及率低,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产业效益低。

2.3 缺乏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种子销售环节不畅

目前徐州地区只能进行一些牡丹鲜花饼等初级产品加工,缺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企业,农户生产的牡丹籽主要销往山东地区,但近年来也因销售市场未全面打开,种子收购环节不畅,牡丹籽价格持继走低,甚至出现卖种难的现象,导致农户种植意愿不高,热度自然下降。

2.4 牡丹籽油市场认可度低,价格高,缺乏知名的品牌

油用牡丹主要的产品是牡丹籽油,但人们对牡丹籽油的功能作用不了解,市场认可度低,加之牡丹籽油价格高,目前牡丹籽油市场价约800~1 200 元/kg,远超普通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群体一直“小众化”。牡丹籽油加工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产品品质良莠不齐,缺乏知名的有公信力的品牌,销售市场一时之间很难打开。牡丹籽制油工艺主要为有机溶剂浸提,或低温压榨法与有机溶剂浸提相结合,存在着有机溶剂残留的问题;而压榨制油工艺饼粕残油率高,约 10%左右,现有牡丹籽油压榨设备和制备工艺尚需改进[3];由于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牡丹籽油还存在易氧化的问题[4],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

3 徐州地区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协同创新,加大科技服务力度

依托江苏现代农业花卉产业技术体系这一平台,集中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进行相关短板的技术研发。如油用牡丹栽培技术规程的集成、优良油用牡丹品种选育与繁育、油用牡丹高附加值产品深加工的研发等,做到科研接地气,然后通过推广示范基地平台进行技术熟化和技术推广,通过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和“云服务”等方式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切实为企业和种植户服务,为牡丹产业的发展把脉问诊精准施策。

3.2 扶持龙头企业、加强产品综合开发利用

可以通过项目倾斜,政策扶持、政府补贴等措施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种苗繁育、机械化生产、油用牡丹深加工等方面技术日益成熟,也可采取引进成熟油用牡丹加工企业落户徐州,开展高附加值产品深加工。改进压榨制油工艺解决有机质残留问题,引入超临界、亚临界等现代萃取技术,提高饼粕残油的提取率,并解决有机溶剂残留等问题。除了加工牡丹籽油还可生产牡丹花朵茶、牡丹花蕊茶、牡丹胶囊、牡丹精油、牡丹花籽油软胶囊、牡丹药用提取物、牡丹化妆品,牡丹花饼等,加强牡丹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推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3.3 打造具有公信力的牡丹籽油品牌,培育消费习惯,拓宽市场

重点打造具有公信力的牡丹籽油品牌,并做好品牌的维护。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网络、专题讲座、宣传手册等宣传牡丹籽油的保健作用,同时在油用牡丹的生产及加工环节均应提质增效,使牡丹籽油的价格“平民化”,使人们认可牡丹籽油,接受牡丹籽油,养成消费习惯,拓宽市场。

3.4 挖掘牡丹文化,开展牡丹特色休闲游

牡丹是我国的国花,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历史很悠久,关于牡丹的文化典籍很多,牡丹文化源远流长。现在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借此契机,挖掘牡丹文化,开展牡丹特色休闲游,不仅可以促进油用牡丹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还可以在传承农耕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5 政府有序引导,平衡发展

油用牡丹相较于传统的大豆、油菜等油料作物研究利用历史短,民众对其认可度不高,需要项目倾斜、政策扶持来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生产规模要根据市场的发展循序渐进,不能“一窝蜂”式无序发展,应合理引导,前期可依托荒坡造林和城乡绿化建设,重点在路边林带、城区绿化带、农业示范园区大棚边角地带及空地内推广种植油用牡丹,既有经济收益又能绿化美化环境,后期根据市场需求指导油用牡丹推广的速度和规模,确保油用牡丹产业提质增效,平衡发展。

4 结语

近年来,徐州地区的油用牡丹种植规模虽有所减少,但油用牡丹的产业前景非常广阔。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休闲放松的生活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油用牡丹不仅具有观赏功能还具有极高的保健功能,注定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后应鼓励龙头企业做好油用牡丹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拓宽市场,延长产业链,促进油用牡丹产业的提质增效,从而推动徐州地区油用牡丹产业有序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油用籽油徐州
七种籽油新食品原料的研究进展
猕猴桃籽油抗氧化活性及其脂肪酸组分的研究
疫散待春回
光伏支架对油用牡丹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利用变异系数分析‘凤丹’牡丹籽油脂肪酸组分的遗传稳定性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