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2021-12-05聊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刘芳张素芳
文/ 聊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刘芳 张素芳
/ 山东省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韩雪梅
近几年来,小麦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小麦锈病、赤霉病、白粉病频繁发生,吸浆虫、麦蜘蛛、地下害虫局部发生严重,杂草危害在有些地区爆发。但随着现代防控技术的提高,防控及时,并未对粮食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小麦的病虫害治理防控中,应当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结合生物防治与生态防控为辅的综合治理技术。
1.锈病。锈病是小麦最常发生的病害。锈病,也可称作黄疸病,主要分为叶锈病、条锈病和秆锈病三种。在鲁西地区,以条绣病的发生影响最为严重。小麦的锈病属于气传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生区域广,危害性大的特点。主要是危害叶片和叶鞘,影响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造成千粒重下降进而影响产量。主要防治措施为:选择种植抗病品种;在小麦收获时深翻土地及时灭茬,减少病源数量;如果小麦已经感染发病,可用含有丙环唑、三唑酮等成分的药剂进行防治。
2.赤霉病。赤霉病对小麦的危害仅次于条锈病,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最易危害穗部。赤霉病一般借助空气、降雨传播,小麦在开花期最容易被侵染。当气温高于12℃时,如果出现降水或者空气湿度大的天气,子囊孢子极易感染小麦穗部。防治赤霉病的措施主要是:及时进行排水灌溉;合理施用肥料,注意避免偏施氮肥;在小麦收获后深耕灭茬;在小麦齐穗期到杨花初期,可使用含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戊唑醇等成分的药剂进行喷洒。
3.纹枯病。小麦纹枯病在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纹枯病属于土传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叶鞘及茎秆上,会造成小麦烂芽、烂茎,出现病苗、倒伏甚至死苗的情况。在早春和小麦的拔节期是防治纹枯病的重点时期。防治手段主要为:选用含有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成分的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或喷雾。
4.麦蜘蛛。麦蜘蛛近年来的发生程度日益加重,已成为鲁西地区影响小麦生长的主要害虫。麦蜘蛛的若虫和成虫都可以危害小麦,吸食小麦叶片汁液,造成叶片枯黄、植株发育不良,严重的会使整株干枯。防治麦蜘蛛要及时进行中耕,适时开展除草,加强田间管理,进行轮作倒茬。
5.蚜虫。蚜虫是一种小麦最常见的害虫。蚜虫主要危害小麦叶片、茎部和穗部。直接危害主要是吸食小麦的叶片汁液,造成叶片干枯、植株枯萎,甚至整株死亡。间接危害是因为蚜虫可以携带传播小麦病毒病。主要防治措施是:在早春进行划锄镇压,从根本上减少病源数量;用含有吡虫啉、噻虫嗪等成分的药剂拌种,以有效减轻蚜虫危害。
6.地下害虫。在鲁西地区最常见的地下害虫有金针虫、蛴螬、地老虎等。近几年来,秸秆还田的技术推广范围扩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地下害虫随之增多。地下害虫可以啃食小麦种子,在初期造成麦田缺苗断垄,前中期会影响小麦发育,造成叶片变黄,植株矮小,后期甚至会造成倒伏,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主要预防手段是用杀虫剂+杀菌剂进行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