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发展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2021-12-05青州市农业农村局
文/ 青州市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青州市坚持以全域旅游理念谋划和引领乡村振兴,着力发展美丽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丽生活,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
推动“旅游+”产业融合。休闲观光、研学体验、文化创意、旅游购物、精品民俗等多种乡村旅游业态同步呈现。一是与文化产业融合。依托古城文化、翰墨文化、廉政文化、孝德文化,发展文化体验型旅游。发掘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00余名,每年展演40多个非遗项目700余场。扶持组建农村广场舞队、庄户剧团等300多支民间文艺演出队伍。建成农民画博物馆等68座博物馆和纪念馆。全市农民画产业从业人员达3.2万人,年创作农民画50万幅,年交易额达2.5亿元。青州农民画画院、中晨国际文化艺术小镇被评为 3A级旅游景区。二是与农业、花卉产业融合。百纳城葡萄酒庄园、清风峪有机水果采摘园、赤涧农业公园等百余个农旅融合项目投入运营。打造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精品采摘园6个、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20家。三是与康养产业融合。“一园四带两高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依托自然资源、特色农业,建设医养健康产业园区,布局旅游、生态、田园和中药四条医养产业隆起带,打造鲁中地区医养结合高地和医养结合人才培养高地,推动旅游资源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四是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引进工商资本投资建设八喜旅游网,成为全省唯一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旅游电商平台,探索出了乡村旅游营销和乡村农特商品“新零售”模式。五是与教体产业融合。建成农民画院等11处研学旅行基地,举办“古迹行走”“移动博物馆”等一系列研学旅行教育活动。利用赤涧支前粮站、段村烈士祠、胡林古老县委等遗址,发展红色旅游。引入顶级搏击、汽车场地越野、卡丁车、自行车等赛事。
打造最优舒心环境。一是治理生态环境。出台关于加强云驼风景区保护、饮用水源地保护和西南山区生态保护三个决议,坚决禁止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持续开展废弃矿坑矿区修复和土地整理,治理废弃矿坑1.4万亩,每年新增造林2万多亩、植树300多万株。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成旅游标识导引系统和游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建立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新建改造旅游厕所 118座,修建生态停车场50多个。发展快行慢游模式,铺设旅游绿道400多公里,投放公共自行车1.3万多辆、电动公交车300多辆。发展汽车营地3处、精品民 宿40多处,酒店300多家。三是培育特色品牌。井塘古村被评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侯王村等 2个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黄鹿井村等 2个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庙子镇被评为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南张楼村被评为国家级美丽乡村,黄楼文化艺术小镇等 2个小镇被评为省特色小镇。四是推动景村共建。开展 A级景区村庄创建,先行推动60个村庄景区化发展,旅游农家乐达到400余家,吸纳农民就业2万多人,青州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九龙峪田园综合体辐射周边2个镇、12个村,吸纳1000多名群众就业,村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8900元提高到2.8万元,桐峪沟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3万元增加到100多万元。
建立常态化保障机制。一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域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规划及旅游产品开发、品牌策划、营地发展等一系列规划方案。出台推动旅游业发展意见、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等20多项政策措施,成立了旅游专家智库。二是推动项目落地机制。建立“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项目问题会商机制和项目调度通报制度,建立项目建设问题库,定期召开调度会,一对一协调解决项目难题,统筹推进6个特色小镇、20个田园综合体、3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0个旅游综合体建设。三是建 立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实施“旅游+”金融信贷模式,鼓励本土企业转型发展旅游业,支持本地居民以土地或产权入股,鼓励外商资本进入。胡林古村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与工商资本合作成立胡林古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村民以社员身份入股,通过保底收入加分红,年收入可达2.5万元。四是搭建营销联动机制。组建市旅游行业、烹饪和饭店行业、文化行业协会,成立旅行社联盟、东夷房车露营旅游服务中心等行业组织,建立起政府 政策支持、行业组织主导、媒体联动合作、社会公众参与的 营销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