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沿江地区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关键点
2021-12-05周文杨孙跃武
江 忠, 周文杨, 松 楠, 孙跃武, 张 莉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 安徽 安庆 246531)
安徽省属北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沛,自然条件较为优越,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2020年小麦种植面积近282万hm2,单产约415 kg/667m2,总产约1 755万t,面积、单产、总产均居全国前列。品种是保持小麦持续增产稳产增效的“芯片”。小麦品种一般连续种植3年后,受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其性状会逐步退化,致生产性能降低,因此生产上需不断培育新品种以更换旧品种。小麦新品种是否优于旧品种,是否适宜在各生产区推广应用,能否通过国家或地方农作物品种管理部门的审定,其重要且关键的一环是需通过区域试验同时观测评价多个小麦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从而确定各品种的利用价值和适宜种植区域[1]。因小麦区域试验工作程序繁琐,花工费时,操作要求高,如承试人责任心不足,方法掌握不准,就可能使试验结果不能满足区域试验主持单位和育种家的要求。现将笔者多年承担安徽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品种联合鉴定试验工作的一些认识介绍如下,以期为安徽沿江地区精细实施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提供借鉴。
1 严谨认真,科学公正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工作承担人,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其次要养成谦虚好学,钻研专业理论知识,善于总结分析试验成果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试验水平;第三要本着对育种单位或育种者和区域试验主持单位严谨负责的态度,严格试验操作,详尽记录品种表现,提供真实数据,科学公正评价品种的优缺点。
2 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1 熟知区域试验方案
小麦区域试验实施方案是必须遵循的依据和准则,承试人在试验实施前要认真研读,仔细了解和熟知试验的组别,各组参试品种数目和试验的特殊要求、规定等,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2]。
2.2 认真查对参试品种
小麦区域试验承试人收到参试品种的种子后,要对照试验方案,认真查对品种内外标签是否一致,品种名称、品种个数是否与试验方案相符,对每个品种做好登记。如遇品种有差错,种子有霉变、虫蛀,要及时报告区域试验组织(主持)单位,查找原因并及时纠正。
2.3 掌握品种的发芽率和千粒重
如遇育种者或供种单位未提供品种发芽率和千粒重数据时,小麦区域试验承试人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检测该品种的发芽率和千粒重[2]。
2.4 选择适宜的试验地
小麦耐轻旱、怕渍害,地势低洼或地面不平坦地块遇雨积水易导致死亡。因此,小麦区域试验地应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土壤肥力均匀、旱能浇、涝能排、不靠近树木和建筑物、交通便利的地块。同时,试验地连续种植小麦的时间不能超过3年,否则会出现土壤营养成分失衡、病虫为害重、影响生长的现象,不利于评价品种的优劣。建议选择前茬为豆类或绿肥的地块实施小麦区域试验。
2.5 严格试验设计
小麦区域试验承试人要严格按照安徽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统一试验方案进行试验设计。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每品种需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13.5 m2,重复间走道宽度0.6 m,处理间以小沟相隔。要求每个品种的3次重复横、竖都不在一条直线上,避免因土壤肥力不均等因素对试验数据造成的误差。
3 精准试验操作
3.1 科学整地施肥
小麦区域试验地施肥应按“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进行。小麦在播种前用有机肥和化肥作底肥或种肥,均宜一次深施,尽量减少分期施用,避免因春旱施肥而影响肥效。
试验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将残留的前茬作物秸秆用秸秆还田机切碎,撒施生物有机肥20 kg/667m2和48%复合肥25 kg/667m2,及时深耕细耙。一般机犁要求25 cm左右深,沟底要平,不漏耕,使土壤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底充足。要求犁、耙的方向与试验小区长边垂直,使区组内各小区的整耕地相似。同时,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5 kg/667m2拌细士20 kg,撒施于田间,翻入土中,以防治地下害虫蝼蛄、蛴、金针虫及小麦吸浆虫的蛹。
3.2 合理规划小区
按照“区组内试验条件差异最小,区组间试验条件差异最大”,区组排列方向与土壤肥力变化方向相一致等原则,用尺、绳等工具划出试验小区和走道,作出试验田间种植布局示意图。要求小区为长方形,长宽以(1.5~3)∶1为宜[3],小区长边与试验地的肥力变化方向平行。试验区周围设宽1 m以上的保护行(带),同时将小区间沟和走道沟开通,沟深为0.25 m,使沟沟相通,便于沥水,确保田间降雨后无积水,防止渍害发生。
3.3 精细适时播种
一是播种量的确定。小麦区域试验的播种量=基本苗(万/667m2)×发芽率×千粒重(g)÷100×田间出苗率(85%),其中基本苗控制在16万~18万/667m2。根据上式计算出每个品种、每个小区的播种量后,再将种子称重到每一行,以使每个品种、每个小区、每一行的基本苗都符合试验的统一要求。注意:在称量播种量前要先备好纸袋,在纸袋上写清组别、区号、代号或品种名称,然后将称量的种子对号装入纸袋,经校验无误后装箱备播。
二是适期精细播种。安徽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适宜播种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时按试验方案规定的行距划行,后人工条播,一般行距以0.3 m、播深以3~5 cm为宜。注意:播种前要再次核对种子袋记录内容与试验小区地牌标注内容是否一致,确定无误后方可播种。为使种子落粒均匀,要一个人负责播种一个小区,一袋子一行均匀撒在播种行内,一定要防止重播,漏播。所有参试品种要在同一天内完成。播种后及时覆土,防止鸟害。
4 规范田间管理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田间管理内容多,应严格按设计方案规范、适时、一致的对各品种、各重复进行施肥、排灌、治虫、中耕除草,保证同一重复、同一管理措施在同一天完成。如果操作不严格、不规范,将严重影响试验质量,甚至造成试验报废。区域试验实施周期长,播种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鼠、鸟、畜、禽等对试验的危害。
4.1 查苗补缺
播种后7 d左右,要检查各小区的出苗情况,对缺苗10 cm以上者及时催芽补种。
4.2 防治虫害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只治虫,不防病。小麦生长期虫害主要有麦蜘蛛、蚜虫、小麦吸浆虫,可用吡蚜酮20 g/667m2、三氯杀螨醇50 mL/667m2、高效氯氰菊酯60 mL/667m2、康宽15 mL/667 m2等药剂喷雾。
4.3 除草、松土
浇水后必须松土保墒,锄地要深浅一致,做到土不压苗、推平保墒。中后期可适当深中耕3~4次。
4.4 适期适量追肥
因苗势确定追肥。若是早播旺苗,要推迟到拔节后期追肥;若是晚播弱苗,要提前到返青期追肥;若是壮苗,要在拔节期追肥。一般氮肥施用量为5~10 kg/667m2。追肥时,必须要做到每个品种、每个小区的用量一致,但小区内可酌情根据麦苗长势差异施用。施肥后及时覆盖,防止肥料挥发。
5 适时准确调查指标数据
要严格按照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规定的项目及标准调查各项指标数据。指标数据调查要做到适时、准确,不随意推断数据。对量化数据,要记录一个明确的数字,而不是一个幅度。对生育期指标,要加大调查频率,可每天去田间观察一次。对个别有特殊表现(如:叶有无腊质、旗叶的角度、颖枯、灌浆快慢等)的品种,要将其异常性状记录下来。对需通过目测确定的如品种物候期、株型、赤霉病等指标,应按排专人调查,以减少人为的判定误差。对品种的抗旱性、耐湿性、抗倒性、抗干热风能力,需根据实际旱、涝、风、雨、高温的危害情况,记准每个品种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强弱[2]。
对品种的抗病性一定要勤下地、细观察,严格按标准准确记载。要时刻根据天气变化,预测品种病虫害的高发期。遇冬季暖冬、春季低温、高湿,要注意观测纹枯病发病的早晚和轻重。抽穗前后要注意观测白粉病的发病早晚,发病高峰时要记载白粉病的反应型。要注意掌握诱病随温度从低到高会依次发生条锈、叶锈、秆锈。小麦生长后期要注意观测叶枯、颖枯、赤霉等病豁的发生情况[4]。
6 做好气象要素的记载
试验期间要对气象要素如降雨时间、降雨量,阴雨天的日数,高温、低温,刮风次数、风力大小等的出现情况做好记载。大风大雨等自然灾害后,要及时去田间调查受灾情况,发生严重倒伏的要拍照留存,以明确不良气候条件对各品种的影响,并及时上报[4]。
7 适期收获
试验小麦成熟后要及时分小区全区收割、脱粒、晾晒、称量。区域试验各参试品种的成熟期可能会不一致,要求成熟一个收获一个,不能等全部成熟时一批收获。收获时要将写有种植号、品种名等的标签挂在植物株上,用塑料布包扎好运回晾晒,待小麦秸秆变脆,用小区试验脱粒机脱粒,扬净晒干,称重计产。
8 种子入库及保管
试验各小区籽粒测完容重后,要把每个品种3次重复的种子归类整理存放,不要混杂。试验种子未经主持单位和育种家同意,种子不能外流。若需品质鉴定,一定要在入库前,每品种取1 kg种子,包装好,及时邮寄到指定的品质鉴定单位[4]。
9 认真撰写总结
总结报告要仔细陈述试验过程、条件,描述各个品种的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构成要素、抗病性和产量、叶片性状、植株异常、早衰、发育动态等所有性状指标,每一个参试品种与对照品种相比的优缺点,以及在本地区推广应用的前景等。总结的评价和结论要求做到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