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瘤胃脂肪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1-12-05宋晶晶付石军沈志强

中国饲料 2021年5期
关键词:乳脂反刍动物氢化

宋晶晶, 郭 璐, 付石军 , 沈志强

(1. 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2.山东绿都安特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山东滨州256600)

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普通脂肪会影响瘤胃内菌群活动和瘤胃发酵类型,使瘤胃内酶活力和纤维消化率降低,易引起酮病、瘤胃功能紊乱、乳脂率降低等问题。 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RPF)可避免对瘤胃内菌群的干扰,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和转化利用率, 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对推动反刍动物健康养殖有着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RPF 是利用物理和化学等方法将脂肪保护起来,在瘤胃液中不易被吸收和分解,不会影响瘤胃微生物的菌群结构,使其最终在瘤胃以后的消化系统中被消化、吸收和利用的一种营养性添加剂。 目前应用较多的RPF 有皂化脂肪、 氢化脂肪以及植物脂肪粉。 理想的RPF 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消化吸收率、在瘤胃中释放率低、有效能值高、适口性好、易保存运输等优点。 本文综述了RPF 及其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其在反刍动物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 RPF 的分类及特点

1.1 皂化脂肪 脂肪酸钙又称钙皂,是由钙盐和脂肪酸经皂化反应合成的脂肪酸钙盐, 其生产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加入Ca(OH)2,使脂肪水解后再生成甘油和脂肪酸钙。 脂肪酸钙的应用效果受钙化水平、脂肪酸链长短及饱和度、瘤胃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反刍动物日粮中补充脂肪酸钙,可为机体提供Ca2+,改善动物生长性能,减少动物热应激,提高奶牛产奶量并改善乳品质等。 然而,脂肪酸钙的适口性较差,有效能值偏低,导致瘤胃中粗纤维消化率降低。 若加工过程中钙化不完全还会影响产品稳定性。此外,若脂肪酸钙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高,乳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会随之升高,会缩短牛奶保质期(赵朝阳等,2015)。

1.2 氢化脂肪 氢化脂肪是把脂肪中熔点较低的UFA 经氢化反应为熔点较高的饱和脂肪酸(SFA),降低水溶性,使其以固体脂肪的形式通过瘤胃, 避免了其对瘤胃中粗纤维的消化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将适量氢化脂肪添加到奶牛日粮后,能提高奶牛产奶量, 并能够缓解奶牛泌乳高峰期能量负平衡(张晖,2015);而将适量氢化脂肪添加到羔羊日粮后,能提高羊背最长肌中长链n-3 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和C18:3 的含量,改善肉品质(Cooper 等,2004)。 氢化脂肪的不足之处是,在氢化反应中,因发生异构化而生成的异位脂肪酸在小肠中消化率较低; 氢化脂肪是一种游离脂肪酸,生产过程中受加工条件等影响,脂肪酸不能完全氢化,使其过瘤胃保护效果降低。

1.3 分馏脂肪 分馏脂肪是利用脂肪酸熔点的不同进行分馏后收集到高熔点SFA, 再经冷却喷雾等加工成的一种富含棕榈脂肪的RPF。 因反刍动物瘤胃液的温度远低于棕榈脂肪熔点, 所以分馏脂肪能在瘤胃中保持稳定, 且瘤胃微生物活性不受影响。 分馏脂肪因具有价格低、能值高、稳定性好等优势, 在反刍动物日粮得到了广泛应用。Bhatt 等(2013)研究表明,在绵羊饲料中添加分馏脂肪可提高其采食量,改善羊肉品质,提高育肥效果。 Mogensena 等(2008)研究发现,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分馏的棕榈酸后,奶牛产奶量显著提高,且能改善牛奶品质。

1.4 包被脂肪 包被脂肪是借助特殊材料将脂肪包埋,使其在瘤胃中不能被分解,最终达到保护脂肪的目的。 甲醛-蛋白质复合包被脂肪和血粉包被脂肪由于包被材料的限制, 目前未被广泛应用。许多研究机构都在积极研发新型包被材料,复合凝胶和蛋白包被材料是新兴的特殊包被材料,其中蛋白包被是利用少量的醇醛混合物阻止瘤胃微生物穿透包囊, 从而使脂肪酸异构化作用造成的生物氢化率降低(周荣等,2009)。

2 过瘤胃脂肪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2.1 提高生产性能 Alstrup 等(2015)将RPF 添加到奶牛日粮后,其产奶量显著提高,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Manriquez 等(2019)在奶牛日粮中添加RPF 后,奶牛日产奶量增加,并能防止体况下降。 Jolazadeh 等(2019)在夏季条件下给产前3 周的奶牛饲喂RPF, 可显著提高奶牛全泌乳期产奶量和4%乳脂校正乳产量。 王瑜等(2009)将RPF 添加在围产期奶牛日粮中,能明显提高奶牛的日产奶量。赖景涛等(2013)研究表明,在娟姗牛日粮中添加300 g/d RPF 后,其产奶量提高10.3%。袁雪等(2016)研究表明,将RPF 添加到泌乳前期奶牛日粮中, 不仅能提高奶牛产奶量, 且体况得到有效改善。 Sehneider 等(1988) 在泌乳早期的高产奶牛日粮中每天添加500 g RPF,日产奶量有效提高。张小豹(2013)、李修明等(2009)对泌乳早期奶牛的研究中也有相同的研究结果。 蔡瑞琪(2016)、吴树峰(2017)、李兰等(2013)研究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RPF 不仅能提高产奶量,而且能有效改善能量负平衡。以上研究均表明, 在不同时期的奶牛日粮中添加RPF均能提高产奶量,改善体况。

添加RPF 会降低其干物质采食量,而采食量下降通常是由脂肪酸激活下丘脑饱腹感中心的受体和高能饲粮抑制采食而引起的 (Van Cleef 等,2016)。 日粮中添加适量RPF 可提高反刍动物平均日增重,且在一定范围内,添加量与平均日增重成正比(杨致玲等,2019)。 吴树峰(2017)、Fiorentini 等(2014)研究表明,在肉牛日粮中添加RPF能提高其能量水平, 降低采食量, 增加平均日增重。 Gillis 等(2004)将RPF 添加到育肥中期的肉牛日粮中,能使其日增重显著提高。此外,Kang 等(2019)在韩国肉牛日粮中添加0.5% RPF,对其料重比和日增重无显著影响。Bhatt 等(2013)在羔羊日粮中添加RPF 后,羔羊日增重和屠宰性能显著提高。 以上研究表明,RPF 对大部分反刍动物都有提高日增重的作用,但在不同反刍动物,不同时期的最适添加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邢壮等(2008)研究表明,在西杂肉牛日粮中补饲RPF 能显著提高粗脂肪和粗蛋白质的消化率, 且添加300 g RPF 的肉牛试验组氮沉积率提高20%。 蒋桂梅等(2018)在林麝日粮中每天添加10 g RPF,可提高其脂肪利用率,并促进其分泌麝香。刘融等(2019)试验证明,在育肥期湖羊饲粮中添加RPF 比添加豆油有更高的干物质、有机物表观消化率以及瘤胃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 但Behan 等(2019)研究表明,在绵羊日粮中添加RPF对其营养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 多数试验结果表明,RPF 能提高反刍动物的养分消化利用率,但目前有关RPF 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研究相对较少,还需更多深入研究。

2.2 改善乳品、肉品品质 反刍动物日粮中能量的高低会影响乳脂率,因此,适量的添加RPF 可提高其乳脂率(赵朝阳等,2015)。 在奶牛日粮中添加RPF,牛奶中非脂乳固体含量和乳脂率可显著提高(赖景涛,2013)。 郭冬生等(2007)发现,将RPF 添加到奶牛日粮中能有效提高奶牛乳脂率。 吴树峰(2017)研究表明,除提高乳脂率外,饲喂富含不饱和脂肪的RPF 能显著提高其牛奶中不饱和脂肪的含量。 赖景涛等(2013)研究表明,在牛日粮中添加300 g/d 的RPF 后,牛奶中乳脂率和总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 张小豹(2013)在高产奶牛泌乳早期每天添加400 g RPF, 牛奶乳脂率提高。 林英庭等(2006) 在泌乳高峰期奶牛日粮中添加RPF 发现,能有效提高牛奶中乳蛋白率和乳脂率。 Jolazadeh等(2019)发现,在围产前期奶牛日粮中添加RPF可显著增加产后初乳中免疫球蛋白IgG 的含量。李启照(2019)给产前3 周的奶牛日粮中添加3%的RPF 可显著增加产后奶牛初乳中IgG 的含量。因此, 在奶牛日粮中添加RPF 能提高产后初乳中IgG 的含量,从而使新生犊牛免疫力增强,存活率提高。研究均表明,在反刍动物日粮中补饲RPF 能提高其乳蛋白含量、乳脂率,以改善乳品品质。

刘凯(2016)在湖羊日粮中添加RPF 后,其采食量降低, 尾重和屠宰率提高, 且背最长肌n-3PUFA 含量提高。 Lee 等(2007)将RPF 添加到羔羊日粮后,其背最长肌中C18:2n6 的含量显著提高。 吴树峰(2017)也表明,在日粮中添加4%富含不饱和脂肪的RPF, 牛肉中不饱和脂肪的含量提高。 因此,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RPF 可有效改善肉品品质。

2.3 提高繁殖性能 反刍动物的繁殖性能也受能量的影响,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RPF 能提高繁殖率(赖景涛,2013)。 当奶牛产犊后,会出现体重减轻、体质变弱、热应激等问题(刘凯,2016),RPF 的添加能降低产犊后血液中羟丁酸、 非酯化脂肪酸、尿素氮等的浓度,影响血液中促黄体素、雌激素、催乳素、促卵泡素等的浓度,从而加快产后奶牛体况恢复速度,提高奶牛繁殖性能(淡新刚等,2014)。 此外,添加RPF 还可以影响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 使母牛血液中孕酮含量随胆固醇含量的提高而升高, 进而使母牛子宫内膜的发育和卵泡成熟速度加快,繁殖力增强(刘凯,2016)。 蔡瑞琪(2016)研究也表明,在日粮中添加RPF 能提高奶牛产后孕酮、促卵泡素、胰岛素、前列腺素及血糖浓度,并缩短产后配种时间,提高繁殖性能。Juchem 等(2010)研究表明,PUFA 能使泌乳期奶牛的受胎率提高、繁殖性能增强。夏成等(2010)报道, 在产后30 d 的奶牛日粮中添加300 g/d 的RPF 能缩短其发情时间,显著提高繁殖性能。马吉锋等(2015)在初产母牛的每千克日粮中添加250 g RPF 后,其妊娠率和繁殖性能显著提高。郑家三等(2011)将RPF 添加在泌乳期奶牛日粮中发现,其产后发情时间缩短, 繁殖性能提高。 王瑜等(2009)在围产期奶牛日粮添加300 g RPF,其产后初次配种时间显著缩短。 Mc Namara 等(2003)将RPF 添加在荷斯坦奶牛的日粮后,母牛首次配种的受胎率有效提高。以上研究均表明,在母牛不同时期添加RPF 能有效提高繁殖性能。

2.4 缓解热应激 热应激会引起反刍动物食欲降低,饮水量、采食量减少,体温上升,呼吸频率、脉搏次数升高等 (王哲奇等,2019;Uyeno 等,2010;Tajima 等,2007)。 Baumgard 等(2002)发现,在奶牛饲粮中添加RPF 能促进体内葡萄糖合成,抑制奶牛热应激的发生。 Moallem 等(2010)在炎热夏季条件下将RPF 添加到奶牛日粮中,能使其热应激的发生有效减少, 脉搏次数和呼吸频率降低。 马玉霞等(2010)在热应激奶牛的日粮中添加400 g RPF,能缓解热应激并使热应激条件下的产奶量提高。刘艳琴等(1999)研究发现,在炎热夏季条件下补饲RPF 能有效缓解奶牛热应激,使产奶性能显著提高,血糖浓度升高,脉搏次数和呼吸频率降低。 研究表明,同等质量RPF 的能值是葡萄糖能值的2.25 倍(杨魁等,2015),在反刍动物日粮中补饲适量的RPF 可有效缓解热应激。

3 过瘤胃脂肪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的注意事项

RPF 在反刍动物饲料的使用中应逐步加大添加剂量, 一般需5 ~7 d 的过渡期后方可全剂量添加饲喂(滕佳伍等,2005);RPF 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添加量不宜过高, 通常以饲料干物质水平的2% ~6%为宜, 一般在奶牛日粮中添加5% ~6%RPF 时,对养分利用率最高(赵朝阳,2015);RPF应适时添加,在反刍动物泌乳高峰期、炎热夏季应激、育肥期等情况下补饲效果最好,切忌随时随意的添加; 日粮中粗脂肪含量过高会导致反刍动物的身体负效应,应占日粮的4% ~7%;反刍动物日粮中纤维素含量过低易造成瘤胃不适、 瘤胃酸中毒等, 日粮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高于19%,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高于22%时,可预防以上问题的发生(王丽华,2009);提高反刍动物饲料中镁和钙的含量, 一般镁应保持在日粮干物质水平的0.25% ~0.30%,钙比正常提高1% ~2%为宜(刘凯,2016);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RPF 的同时还可搭配适当的过瘤胃维生素、 过瘤胃氨基酸等其他饲料添加剂,以达到更好地饲喂效果,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王丽华,2009)。 反刍动物日粮中RPF 的添加还应与实际生产中的经济效益紧密联系起来。

4 结语

在反刍动物中添加适量的RPF 可有效地促进动物健康,提高产肉和产奶性能,改善乳品和肉品品质,提高繁殖性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等。 在反刍动物生产实践中合理的利用饲料添加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添加剂的使用与动物种类、日粮类型、饲料添加剂的种类、添加剂量以及各项搭配比例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今后对RPF 应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尤其在RPF 与其他营养添加剂的相互关系和不同反刍动物在不同条件的最适添加量及其经济效益等方面, 使其在养殖业中充分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猜你喜欢

乳脂反刍动物氢化
反刍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应用
不饱和脂肪酸瘤胃微生物氢化与调控奶牛泌乳性能的研究进展
乳脂品质及其通过饲粮措施进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精制造粒氢化蓖麻油工艺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
反刍动物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幼龄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氢化石油树脂行业发展现状与应用
同步荧光法监控人乳脂质替代品氧化过程
分析粗纤维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
提高奶牛乳脂率的几方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