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畜牧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建管策略研究
2021-12-05田济铭周涵姚华清
田济铭,周涵,姚华清
(湘西州龙山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 龙山 416800)
龙山县位于湖南西北部,地处武陵山区中腹地带,全县3131 km2[1],森林覆盖率70.1%,耕地面积2.65万hm2,仅占8.5%,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2%,全县草场总面积为15万hm2,占总面积的47.87%,可利用草山草坡面积10.8万hm2,占总面积的35%[2],成片连块的草地600多块,龙山属于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1],无霜期180~250d,牧草丰茂;龙山县目前养殖仅占农业产值40%左右,境内无大型制造业和矿山企业,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养殖业有关巨大的潜力空间,充分挖掘现有的资源,鼓励发展养殖龙头企业,做好市场产销衔接,健全养殖服务体系,在十四五畜牧业发展到2025年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1 养殖业发展现状
2020年底,全县生猪存栏17.8万头,出栏20.98万头;牛羊存栏17万头,出栏13万头(只);家禽存笼56.8万羽,出笼100万羽,禽蛋产品0.38万吨;发展稻田养鱼0.14万亩,中蜂养殖3.3万群,特种养殖创造经济价值0.45亿元,养殖业产值近6亿元。
龙山县现有10个州级养殖龙头企业,106个养殖合作社,1137个养殖大户,其中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117个,100只以上的山羊养殖户521个,10头以上的牛养殖户183个,500羽以上的禽类养殖户72个,100群以上的蜂养殖户84个,其他特种养殖户54个。
2 制约养殖业发展的因素
从整体来看,龙山县养殖业发展水平比较低,同湖南省其他养殖业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养殖产业结构不合理,养殖水平比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标准化程度不高,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科技服务队伍不健全,产业链条短等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造成龙山县养殖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养殖产量上不去,养殖效益不高,没有充分突显地方特色。
2.1 产业结构不完善,欠规划
2.1.1 养殖跟风严重。受市场影响大,行情好时,跟风养,行情不好放弃养殖,出现市场猪肉贵就养猪,土鸡畅销就养鸡,且价格越高养殖户跟风现象越严重,但随着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的叠加,最后造成市场畜禽产品短缺或产能过剩,价格下跌,最终亏本,如管理不好出现疫情,更是血本无归。
2.1.2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由于该县养殖企业以本土企业为主,企业规模小,科技水平不高,生产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未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带动养殖产业发展能力弱,生产不能统一标准,市场信息不畅,没有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品,制约着养殖业产业的发展壮大。
2.2 总体饲养水平不高
与养殖发达地区相比,龙山县养殖业水平比较低,规模小,利润薄,品种退化严重。
2.2.1 从业人员技术文化水平低。养殖户大多是当地农民,文化素养低,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和技能,防疫意识淡薄,以小、散户为主,饲养方式落后,养殖基础设施简单、投入资金有限。
2.2.2 养殖品种退化严重。龙山县养殖以地方品种为主(湘西黑猪、湘西黄牛、本地鸡、本地杂交羊),由于管理不当,加上近亲繁殖等因素,造成地方品种退化,畜禽生长慢,产量低,个体小,导致养殖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效益不差,市场竞争力不强。
2.3 基层服务体系不全
2.3.1 基层服务队伍力量薄弱。龙山县有21个乡镇(街道)397个村(社区),目前,乡镇(街道)动物防疫员有56个,人平均负责7.1个村,其中5个乡镇只有1个防疫员,7个乡镇只有2个防疫员,9个乡镇有3个以上防疫员。
2.3.2 基层队伍工作重心转移。龙山县乡镇防疫员以乡镇管理为主,县级指导为辅,人财事归当地政府管理。多数基层人员以政府中心工作为主,从事办公室、信访、驻村等其他工作,而养殖技术服务工作成为附带工作。
2.3.3 基层队伍人员存在“三化”。其中老兽医转体占65%左右,年龄老化、知识技能老化、思想老化,跟不上现代养殖发展步伐。
2.3.4 服务经费严重短缺,基本的防疫、检疫工作经费都得不到保障,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养殖业健康发展。
2.4 养殖市场产业链条短
目前,龙山县养殖业无精深加工,产品以活体或原产品销售为主,且以零散销售、售价不高,利润被屠宰商或中间商赚去了,养殖户不能享受销售环节利润,养殖利润低,养殖效益低。
3 龙山县养殖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合理规划布局,突出山区优势
龙山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多地少,按照区域连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种养平衡、分类指导的原则,龙山未来将着力建设“两极、四线、五区”的养殖发展空间格局,即“两极”(以里耶、内溪为中心的南极和石羔、石牌为中心的北极)、“四线”(里耶—桂塘—龙山、里耶—洗车—龙山、农车—茨岩—龙山、水田—茨岩—龙山)、“五区”(以农车、桂塘、召市、苗儿滩等乡镇为主的生猪养殖区;以茨岩、水田、红岩、里耶、靛房、咱果、内溪、洗车、苗儿滩等乡镇为主的草食动物养殖区;以桂塘、石羔、靛房等乡镇为主的家禽养殖区;以农车、召市、苗儿滩等乡镇为主的稻田综合种养养殖区;以大安、茅坪、内溪、红岩、里耶等乡镇为主的特种养殖区)。重点建设湘西黄牛、黑山羊、蛋鸡、生猪四大生产基地,突出办好湘西黑猪、湘西黄牛、南江黄羊、黑羊、蛋禽、中蜂、大鲵等特色养殖业示范样板,形成养殖重点突出、养殖特色鲜明、区域优势明显、产业布局合理的新格局。
3.2 抓好基地示范,实现现代化养殖
进一步加大养殖产业投入,搞好养殖基地示范建设,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实现种养加一体化连接机制,逐步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3.2.1 生猪养殖以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为主。以现化农业集团投资建设的龙山天翰牧业为契机,新建存栏1.2万头二元母猪场,推行“公司+母猪场+育肥场+养殖场”、“公司+农户”、托管租赁、入股加盟等养殖模式,发展年出栏4000头以上育肥场50个,鼓励发展一批自繁自养的本地中小养猪场100个以上,争取2025年年出栏生猪达到50万头以上。
3.2.2 草食牧业以“放养+补饲”的绿色低碳养殖模式为主。大力推广种草养畜、草地改良、秸秆加工、品种改良等技术,有机结合农业、林业、药材业、果蔬业等行业,推广牧草套作、间作、轮作、边作、混种等模式,争取2025年饲养牛羊20万头(只)。
3.2.3 蛋鸡养殖以多层次自动化养殖模式为主。以羽丰蛋鸡养殖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做好高密度饲养技术推广,实验示范林果下蛋鸡养殖、蛋肉兼用型土杂鸡养殖,争取2025年饲养蛋鸡50万羽,土杂鸡饲养20万羽,逐步形成湘鄂渝贵四省边区最大的蛋鸡养殖生产县。
3.2.4 中蜂养殖以提质增效为基础。龙山目前有中群3.5万群,据专家预测,境内可饲养中蜂7~8万群,继续抓好中蜂产业发展,建立中蜂种资保护场(区),鼓励养蜂企业申报“三品一标”,打造岩崖蜜、中药蜜、富硒蜜、秦文化蜜等具有地方特色品牌,创建驰名商标,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打造蜂旅文化,建立蜂旅小镇。
3.3 加速市场建设,做好产销衔接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湘鄂渝贵边区畜禽大市场,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增强服务功能,在畜禽产品精加工上作文章,推广“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市场销售,把农村电子商务抓实抓好,建立完善的从养殖环节到市场销售的养殖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大力推进生态健康种养殖模式,推广订单养殖、认领养殖、认亲养殖等模式,支持大型电商企业开展养殖产品网络销售,组织养殖企业参加农博会、产品展销会、节假日促销会等,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养殖户与养殖企业利益连接机制建设,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增加养殖户收入。
3.4 加强科技推广,健全服务体系
3.4.1 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加快填补基层队伍,确保每个乡镇有3个防疫员,保证基层队伍力量;采取“送出去、走下去、到栏舍”的方式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基层队伍养殖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养殖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推广;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队伍、资金、技术、物资储备,提高应急能力;建立县级指导、乡镇(街道)为骨干、村级为基础的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构建“基本工资+绩效考评工资”的考评机制,增强防控能力,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
3.4.2 建立健全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大力推广养殖业保险、“惠农贷”、“活猪贷”等惠农政策落实落地,加大畜禽保险力度,提高畜牧业抗风险能力,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发挥龙头带动引领作用,推动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大带小”“强带弱”金融服务模式,支持养殖户发展标准化生产,实行养殖场全封闭管理,推广自繁自养、全进全出育肥等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污粪处理设施设备建设,减少疫病传入和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