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南通市通州区土地流转速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思考
2021-12-05夏汉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农业服务中心南通226306
夏汉炎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农业服务中心,南通 226306)
张夕林* (南通市通州区植保站,南通 226300)
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产出的有效手段,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现实课题和长远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快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土地流转速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通州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拟通过深入基层调查,总结通州区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现状,分析通州区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促进通州区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加快通州区土地流转速度,进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 通州区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现状
1.1 已采取的措施
针对通州区人多地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基础条件不够完善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行土地流转,能够真正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实现“让种田的人有田种,不种的田有人种”。因此,土地流转是通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强村富民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推进通州区土地流转和促进农民增收,通州区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突破口,坚持自愿、有偿、合法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健康有序流转,并通过不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强了农业竞争力,从而使农民增收。同时,通州区还对当地土地流转进行正确引导,例如,通过发挥村两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和大户,发挥土地规模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如设施蔬菜、规模养殖等),逐步改变过去以种植粮食为主的种植结构,以期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开展多项土地流转服务,提高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意愿,增强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动力,并对土地流转进行科学化、规模化管理。
1.2 已取得的成效
由基层调查结果可知,通州区土地流转速度很快,流转后的土地利用率较高。据初步统计,通州区目前土地流转利用率达60%以上(其中十总镇的土地流转利用率高达92%),土地流转后主要由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新型合作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进行粮食种植、果蔬生产及其加工销售等;通州区现有家庭农场378家、专业合作社707家,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比重达65%,名列全省前茅。通州区的土地流转及规模化利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具体表现如下。
1.2.1 农业生产能力提高
通州区通过对流转后的土地进行推土平整,将农作物布局零乱、河道纵横交错、地势高低不平的零散地块,建成了土地平坦、沟渠路配套、旱能灌、涝能排的连片高标准农田。这不仅有利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客商投资高效设施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还有利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实行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生产,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例如,土地流转后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的水稻、小麦,每667 m2产量可分别达700、400kg,可比原来增产10.71%~14.29%。
1.2.2 生态效益增加
由于土地在流转后被建成高质量标准农田,且在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大力推广应用优质高产良种、科学栽植管理、精准用药施肥、统防统治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了病虫的为害及化学投入品的施用,以水稻为例,流转土地上的水稻生产全程用药次数比原来减少2~3次,用药量减少1/3,有效减少了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居民健康生活指数。
1.2.3 培育出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通州区结合土地流转,培育出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据统计,在这批流转土地进行承包经营服务的新型职业农民中,青年占比约70%,土地流转承包面积一般在20 hm2左右(多的达53.3~80.0 hm2),均实施适度规模经营,每667 m2土地粮食收入可达2 000元以上,户均年纯收益达30万~45万元,每667 m2土地瓜果蔬菜收入可达5 000~6 000元,户均年纯收益达50万~60万元。同时,由于这些新型职业农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成为了“创业之星”,使农业逐步成为了值得向往的职业,吸引了大批青年从事农业生产,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人才基础。
1.2.4 提高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由于土地在流转后被建成高质量标准农田,随着现代农业的加速推进,通州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例如,当地粮食生产从播种栽插、田间管理、病虫防治到收割烘干全程实行了机械化作业,且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95%以上。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不仅提高了生产服务效率,还有效防控了病虫害,更大大降低了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产量损失风险,从而明显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
1.2.5 促进了农民增收
通州区通过加快土地流转速度,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例如,金沙田梦合作社流转土地18.7 hm2,不仅合作社自己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收入,还服务附近农田近666.7 hm2,带动了周边1 500余户农户共同致富;南通广裕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带动了通运桥村54户贫困户成功脱贫、160余名农民实现增收。
2 通州区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通州区要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就要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同时,通州区土地在流转后,由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规模化经营,虽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通州区在加快土地流转和促进农民增收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宣传不到位
由于通州区对土地流转的惠农政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不够,导致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知晓度不够、流转积极性不高。
2.2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水平不平衡
主要表现为部分家庭农场的规模总体偏小、实力偏弱、市场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弱、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与普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等。
2.3 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主要表现为流转后的土地有些仍不集中连片且高低不平,不利于进行机械化作业,以及缺少农产品加工、存储设施等配套设施。
2.4 融资渠道不顺畅
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等原因,通州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难以获得银行、金融系统的资金扶持,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2.5 新型职业农民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通州区部分新型职业农民自身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一般,农业生产经营方法单一,表现为种植简单、管理粗放、一收就卖、一卖了之,在农产品深加工、延长销售链、创品牌效益、优质高产品种应用等方面的表现更是不佳。
2.6 缺乏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主要表现在:(1)土地流转价格太低,每667 m2田块流转费只有400元,农户难以接受。(2)通州区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而相关的农业保险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且保额赔偿值偏低。(3)对农产品加工、存储设施的需求虽然较大,但投入也较大,仅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投入的难度较大,亟需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
3 促进通州区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的建议和对策
3.1 出台新政策
建议通州区委、区政府尽快出台有关新政策,支持土地流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同时,要求制定的政策,既要符合市场运行规律,又要与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相适应,以满足通州区农业发展需求,从而真正形成框架完整、配套协调、措施精准、机制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进而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速度,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发展水平,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3.2 加强管理
加强对土地流转、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有效监督和考核,通过健全多元经营、收益分配、实绩考核三项机制,推进通州区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产品经营品牌化、管理民主化,进而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3.3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具体为:(1)落实财政奖补政策,调动基层进行土地流转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2)通过落实保险政策,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机制,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拓展保险服务品种范围,建立和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稳步开展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等,有效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生产经营的风险;(3)落实金融支持,出台财政贴息政策,利用担保平台提供信贷支持和担保服务,扩大贷款覆盖范围,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融资成本,有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3.4 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
3.4.1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积极开展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例如,可对现有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进行轮训、订单式培训、田间地头针对性培训、现场观摩式指导等;同时,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等返乡下乡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凡符合条件的,一次性给予一定数额的创业补贴,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务农。通过以上措施,加快构建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4.2 推广应用高效实用技术
在土地流转、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推广优质良种,实行科学生产管理,开展绿色生产,创建品牌,拓展深加工和延长销售链,从而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3.4.3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加营销体系
具体为:(1)扶持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由农产品生产、储运向农产品加工延伸,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2)引导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新型合作农场和产业协会联盟转变,构建经营实力雄厚的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3)鼓励原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农产品出口;(4)利用电商平台等进行农产品推介、营销,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5)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订单带动、保底收益、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