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带菌率常规水稻种子生产技术初探
2021-12-05谢志奎何伟杰金菊花黄慧珍毛瑷璇
谢志奎 顾 啸 何伟杰 金菊花 黄慧珍 毛瑷璇
(上海市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1611)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我国约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而种子生产作为水稻生产的基础环节,对水稻安全生产、稻谷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水稻种子是多种病原菌的越冬载体,并能在第二年成为初浸染源,这些病原菌通过种子传播病害即是种传病害。因此,在水稻种子生产环节,如何减少种传病原菌的数量,即如何降低种子带菌率(带菌率是水稻种子质量评价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水稻种子生产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经生产实践,对低带菌率常规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笔者拟在介绍水稻种子主要种传病害类型的基础上,总结介绍低带菌率稻种生产技术要点,以期降低种子带菌率,进而促进水稻产业进一步发展。
1 主要种传病害类型
1.1 真菌性病害
据报道,水稻上有56种病原真菌,均可通过种子传播,生产上需特别注意恶苗病、稻曲病、稻瘟病、稻穗腐病、稻粒黑粉病等。其中,恶苗病会导致水稻苗期徒长、死苗,成株基部腐烂,甚至整株枯死;稻曲病会引起穗部发病,形成稻瘤,污染米质;稻瘟病则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稻穗腐病会引起稻穗和谷粒变色、腐化、畸形[1];稻粒黑粉病主要为害杂交稻种子,但在常规稻中也有发生。而种子带菌是造成上述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王晓莉等[2]对103份江苏省主栽水稻品种的种子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其中有89份种子带菌,恶苗病带菌率高达86.4%;岳鑫璐等[3]对全国5个稻作区的66份水稻种子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有22份种子带菌,恶苗病带菌率达33.33%;黎毓干等[4]认为带菌种子是稻曲病的重要初浸染来源;但胡茂林等[5]认为目前仍缺乏直接证据表明带菌种子是稻曲病的初浸染来源;陈洪文等[6]认为稻粒瘟增加了种子带菌率,是次年发生苗瘟的重要初浸染来源;董金皋等[7]认为带菌种子是无病稻田发生稻粒黑粉病的主要浸染来源。
1.2 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除了包括最普遍的检疫性病害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之外,还包括会引起谷物变色的细菌性谷枯病(又称细菌性颖枯病)、细菌性褐条病(又称细菌性心腐病)等。其中,细菌性谷枯病是一种严重的种传病害,它不仅能侵害谷粒,还能引起秧苗腐烂;细菌性褐条病病菌也能在残株、种子上越冬,第二年还可借助水流或暴风雨传播[8]。
1.3 线 虫
水稻种子生产中还需关注干尖线虫病的发生,此病在世界水稻种植区广泛传播[9]。
2 低带菌率稻种生产技术要点
2.1 选择优质原种
要求原种无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且稻瘟病、稻曲病、恶苗病、穗腐病、谷枯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的带菌率低。
2.2 选择优质田块种植
应选择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土质均匀、无病、排灌条件良好、耕作管理方便的田块进行水稻种子繁殖。同时,鉴于很多种传病害也能通过病残株传播,所以不建议在种子生产田进行秸秆还田,以减少病菌源头。
2.3 种子处理
浸种前晒种1 d,确保种子水分含量均匀一致,以减少催芽整体时间,且有利于种子发芽一致。上海地区建议用菌虫清、吡虫啉、碧生(20%噻唑锌)等药剂混合浸种,重点预防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细菌性种传病害的发生。浸种时间要足、浸种要到位。种子生产田用种不可与其他田块用种一起浸种、催芽,更不可用带病菌的稻草覆盖。
2.4 适时播种、适当稀播
应根据不同的水稻品种特性,结合当地气候,选择合适的播种期。要求水稻的孕穗扬花期尽量避开高温多雨时节,上海地区建议抽穗期在9月初。一般直播田块每667 m2用种量在3~4 kg,机插秧田块每盘用种量在100 g,每667 m2机插18~20盘,株距控制在14 cm左右。与一般田块相比,种子生产田要控制好群体数量,增加单株生长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若采用机插秧栽培方式,育秧时要控制好覆膜时间,不宜过长,且要在秧苗3叶1心期和插秧前1~2 d,各进行1次药剂防治。
2.5 合理施肥
种子生产田施肥一般要求科学进行肥料运筹、均匀撒施,且要前重后轻,以防稻株生育后期贪青徒长,且可减轻病虫害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大穗型水稻品种,建议只施保花肥,不施促花肥,这是因为稻穗下部的弱势颖花相应的籽粒更易发生病害。
2.6 加强病虫害防治
水稻破口前10 d至齐穗是种传病害的主要侵染期,故做好穗期病害防控是整个种子生产的重中之重。要求在破口前5~7 d、破口期(5%~10%抽穗)、齐穗期用化学药剂各防治1次,主要防治稻曲病、稻穗腐病、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稻瘟病、恶苗病、稻粒黑粉病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播种期要分别施药,且若同一品种同一播期的穗期不一致,也应该分别施药。水稻生育后期要做好稻飞虱、蚜虫、稻蝽象等的防治工作,以减少带菌媒介,避免颖壳损伤。
2.7 去除病株
对发生严重种传病害的种子田,应予以淘汰。对种传病害零星发生的种子田,可通过拔除病株的方式来降低种子最终带菌率,即在秧苗期、分蘖期初期、分蘖后期各拔除1次徒长、腐烂等类型的病株,在灌浆后期拔除带瘤、白尖、黑粉等类型的病株。注意拔除病株可和种子田去杂一起进行。
2.8 收获后种子处理
水稻种子成熟后要及时收获,且收获的湿谷不可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堆放,需及时、快速进行干燥,以避免种子发生霉变。在种子干燥时,干燥机的烘干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干燥时间拉长,增加健康种子的污染风险。干燥后的种子可使用种子精选流水线进行深度加工,去除空瘪粒、病粒,有条件的还可加装色选机,以提高精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