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工业机器人在农机装配线中的应用

2021-12-05唐翠微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装配线精准度可视化

唐翠微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

在农村土地流转以及农业合作社建设背景下,推动农业机械化作业,是我国农业生产必然的发展方向,在这其中需要农机设备提供支持。工业机器人在农机设备装配线自动化和智能化中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农机装配行业的发展。

1 工业机器人在农机装配线中的应用价值

1.1 节约农机装配的生产成本

在农机装配线上应用工业机器人,能够有效节约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产品价值角度来看,应用工业机器人能够缩短农机设备的单位制造时间,进而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农机设备的销售价格。在农机装配线上,机械手臂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满足加工需要,在运输和焊接钢铁等物料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人力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劳动力成本。

1.2 提升农机装配的效率和装配精准度

近年来,农业经济的精细化发展对农机设备加工水平和精密度的要求明显提升。单纯依靠人工焊接等传统加工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还会出现装配精准度不足等问题。工业机器人在PLC 支持下能够在确保精准度的前提下实现自动化装配,大大提升农机装配效率,降低失误率。

1.3 促进农机装配线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

在农机装配线上应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实现了农机装配的自动化,还带动了农机装配系统智能化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需要数控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来实现数据信息采集、分析以及指令发布等一体化的运作和管理。随着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不断优化,农机装配线的智能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也会不断发展。

2 传统农机装配线中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采集过程耗时长且信息记录不全

农机装配线是一个完善的系统,需要采集和整理各个环节的数据。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信息采集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来协调和处理,采集过程耗时长且容易出现信息记录不全的问题,严重影响农机设备装配效率。

2.2 可视化程度低,农机装配失误率相对较高

传统农机装配线上的可视化程度低,一线操作工人主要是依靠工作经验完成装配任务。部分工人甚至对自己的工作经验过分自信,在装配过程中“随心所欲”,最终造成农机装配问题。受到可视化程度低的影响,在部分精准度要求较高的环节,农机装配质量达不到要求。随着农机设备装配的日益精细化,要想实现农机设备的理想作业效果,就需要严格把控好农机装配工作,而传统的农机装配线以及生产方式显然难以满足当前的装配工作需求。

2.3 管理协调度不佳

农机装配线管理协调是保障装配线高效作业的关键,管理人员需要对车间装配进程、物料使用情况以及人员设备情况进行统筹。但是在传统农机装配线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无法兼顾多项任务,协调度不佳,一旦出现装配问题或者安全事故,难以在第一时间落实责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统农机装配线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3 促进工业机器人在农机装配线中应用的策略分析

3.1 外引内培,提升工作人员对工业机器人的认知和操作能力

农机装配线上的工人对工业机器人比较陌生,他们的内心会产生抵触心理,在工作中也会受到惯性思维影响,继而导致工业机器人在农机装配线上得不到有效应用。因此,促进工业机器人在农机装配线中的应用,需要采用外引内培的方式,提升工作人员对工业机器人的认知和操作能力。首先,在外部招聘环节,需要引进掌握数控技术以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机械制造专业人才来推动农机装配线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建设;其次,在内部培训过程中,需要立足工业机器人应用发展情况,由浅入深地引导农机装配线工作人员认识和接受工业机器人;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新教育培训内容,结合实际案例来增强培训的说服力,从工业机器人的介绍到工业机器人在农机装配线上的实际应用,内部培训工作需要系统化地引导工作人员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掌握工业机器人应用背景下的农机装配线工作。

3.2 巧用PLC 以及RFID 技术,提升农机装配线的智能化和可视化

农机装配线是一个系统化的生产线,其运维需要透明的信息数据共享和良好的上下游工序沟通。但是传统农机装配线工作模式僵化且信息沟通不畅,这些都会对农机装配的精准度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因此,为了促进工业机器人在农机装配线上的良好应用,可以巧用PLC 以及RFID 技术,提升农机装配线的智能化和可视化。首先,可以在PLC 支持下对工业机器人进行远程编程控制,调整其操作精度,收集农机装配线上的工作数据,实现远程可视化操作,这样农机装配线上出现的问题也能够被及时发现和解决,彰显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在RFID 技术支持下,可以智能标记农机装配线上的物料,实现物料管理的智能化和生产过程的可视化,了解农机装配线上的各分装总成以及整车的实时数据,为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调整提供数据信息支持和数据共享。这样一来,在PLC 以及RFID 技术应用支持下,农机装配线上的工业机器人将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更为精准地实现农机装配任务,也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更为直观地了解农机装配线上的实际情况,为其后续自动化调整或者智能化调控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3.3 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化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在农机装配线上的应用,是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的重要一步。传统的农机装配线管理模式显然无法适应新的要求,为了促进工业机器人的良好应用,保证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在农机装配线上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供管理机制和制度保障。首先,要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小组内成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都能够满足工业机器人应用的要求,能够在生产车间以及农机装配线上的巡视监察等及时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问题或者工人操作不当的问题,从专业角度进行矫正并解决问题;其次,落实农机装配线上不同环节的生产监督责任,安排每个环节的小组长对本环节的农机装配质量和效率负责,出现问题能迅速落实责任人,提升工人在农机装配线中的责任意识;最后,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防止工业机器人出现机械故障等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农机装配线上的一线工人经验,并协同专家商定应急预案,必要时还可以利用编程手段在工业机器人系统内设定相应的应急保护机制;当出现问题时,相关管理人员可以迅速做出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机装配线上的损失。

4 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机器人在农机装配线上的应用,是时代发展使然,也是农业经济发展需求使然。相较于传统的农机装配线管理模式,工业机器人能够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从长期效益来看能够降低农机装配的生产成本,推动农机设备的价格下降,对于农机设备的推广和普及具有重要价值。工业机器人应用过程中能够协同RFID 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机装配线上的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的采集和处理,促进农机装配的可视化和智能化发展,大大提升农机装配的精准度。但是,工业机器人在农机装配线上的应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通过外引内培来建立一支能够促进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员工队伍,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做好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应急预案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工业机器人应用打造良好的环境,让其在农机装配线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装配线精准度可视化
BH66F5355 增強型24-bit A/D MCU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汽车零部件自动化装配线防错设计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让党建活动更加有“味”——礼泉县增强“两新”党建精准度
基于SPS模式的转向架轴箱装配线仿真研究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论提高不动产产权保护精准度的若干问题
混流装配线第二类平衡问题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