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波动及其控制对策
2021-12-05刘春梅
刘春梅,鲍 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3)
农产品价格是“百价之基”,进入21 世纪以来,“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这些网络流行词汇折射出了现实生活中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问题,直接决定着农民的收益,影响农村、农业的发展。农产品价格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各业产品价格,一般指生产者价格,主要由生产成本、税金以及纯收益构成。农产品价格波动是农产品市场供求变化的共生现象[1]。农产品的价格是整个农业市场的基础,价格往往是农业生产者生产衡量的指标,而价格波动情况也会反映出整个农产品的价值,也受到一些内外因素影响导致价格偏高或偏低,不利于农业市场长远发展。农产品价格稳定是人民生活安定的重要保障,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概况
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普遍上升,各类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直接会影响到农业生产者,再间接影响到消费者,最后综合各种因素来看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运作,不利于我国农业市场有序运作,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从农户收入角度来看,农产品价格频繁波动会导致生产者生产的盲目性,尤其在价格比较高的农产品中体现的较为明显,最终带来的结果是供过于求,价格又开始下跌直接损害到生产的利益。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农产品与生活休戚相关。农产品价格变化频繁,消费者基本家庭消费也会做出相应调整。农产品价格过低使农产品会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尤其是农产品安全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从国家发展角度来看,农产品价格频繁波动,农业市场会出现更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不利于我国市场健康发展,最终也会影响到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2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是指农产品从农户手中转化到经营者手中,从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农产品生产是自然和经济再生产的结合过程,生产周期长,受市场机制调节供求,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产品价格风险较大[2]。价格波动风险是固有的和普遍存在的,可能对利益相关者和消费者造成严重后果。农业风险也是造成暂时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也使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的家庭陷入贫困陷阱。
2.1 自然灾害影响
农产品生产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农业生产者大多要“靠天吃饭”。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异常正在扰乱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农业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呈多发态势[3]。我国农业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全国各地几乎都会遭受农业自然灾害,常年爆发的旱涝、寒潮、霜冻等自然灾害会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品质,进一步导致价格波动。
2.2 生产流通环节的影响
农业生产、加工一直到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随着农业生产投入要素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同时,如果某种农产品全球播种面积因灾或价格不理想出现显著减少,该农产品市场就会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一路上涨。
农产品从农业生产者手中、经销商、批发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通过这一连续的环节中产生的费用是不断累积的。同时农产品在流通当中的存储、运输等各种费用导致了中间环节产生的费用的不确定性,在终端环节中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价格。
2.3 市场运作影响
市场经济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农产品的价格变动与市场运作有着密切联系。市场各个主体掌握的信息充分程度也会影响到农产品价格,由于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非对称性,信息误差是经常伴有的,农业生产者在获取多样化的信息方面面临着挑战,这也会影响着我国农产品价格频繁波动。
2.4 国际环境影响
经济全球化进程一体化,各国之间分工合作不断加强,各地区之间差异也很显著。我国加入WTO 后,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西方国家对“黄箱”政策补贴不断削减,而农业保险等“绿箱”政策范围不断在扩大。跨国公司也不断发展壮大,对农产品贸易主导性作用越来越强,而中国农产品贸易出现逆差赤字常态化现象。
2.5 国际能源影响
农产品与原油价格间的关系效应越来越明显,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快速上升,以玉米、豆油为原料的生物能源的发展方向直接影响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同时石油价格的高涨导致农业投入品和生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推动农药、化肥价格的上涨,助推了农产品价格。因此,生物燃料在推高价格方面的作用适用于玉米,甚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生物燃料的看法似乎超过了它的实际影响[4]。
2.6 生产技术进步
我国正在由农业大国朝着农业强国转变,农业科技进步的综合性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例如生产技术措施的进步、生产条件的改善、现代农业管理技术的推广、优质劳动力资源增加、检验检疫技术的运用等都会影响农业生产成本,造成农产品价格波动。
2.7 政策因素影响
在价格调控环节上,缺少相应制度性安排,相关政策不够透明,相关利益群体参与决策程度降低。我国农产品保险机制不完善,以灾害为主的保险保障的范围覆盖面也不够大,导致农产品生产经营风险难以通过保险机制进行分散[5]。
3 减缓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对策
3.1 保证农业生产供给稳定
保证鲜活农产品供给,蔬菜、水果的季度性波动明显,猪肉、鸡肉、鸡蛋生产的周期性明显,对市场的影响大,这些农产品需要有更好的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条件来保障价格稳定与产品供需平衡[6]。从农产品价格变化的现状出发,把握农产品价格调控的总体方向,保持价格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市场供求总体平衡,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
3.2 发挥各大主体的作用
建立起中央和地方协调管控农产品价格的体系,形成政府与社会协调配合,各行业组织积极参与的局面。中央政府应在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出台相应政策,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纳入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其作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推进跨区域合作,实现区域农产品市场的融合发展。
3.3 加强农业风险管理
有效的农业风险管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农业部门降低风险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采用改良的农艺措施、种植模式的改变、作物和牲畜多样性、早期预警系统以及现代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在农产品价格保护方面,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保护价格机制,扩大农险品种的保护范围,从而降低风险引起的价格波动。应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利用农业保险分散农产品价格风险,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降低重大动植物疫病给农民带来的损失。
3.4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是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加强农产品和相关产业之间在人力、资金、资源、技术等方面的联系,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批规模大、起始点高、带动力强的企业。同时合理布局规划,制定有效决策,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保障农业和农民的长远利益。
3.5 加强农产品的信息化
创建畅通的信息平台,及时传递市场信息,满足市场需求。农业生产者要不断学习,加强运用信息能力,不断调整生产规模,更新农产品交易形式,不断优化农产品类型。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信息化平台,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信息共享,增强抗风险能力,从管理机制、人员设置、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利用等方面,建设我国粮食信息系统稳定农产品价格。
3.6 完善流通渠道
降低流通成本,通顺流通渠道,建立现代化的流通体系,减少流通损耗,不断采取多样化措施加强流通管理,健全农产品储备、物流体系,合理规划和构造,最大程度降低农产品的空间流动,不断创建新的流通模式。
3.7 发展现代农产品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先进农业思想为指导,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科技投资结构,发展我国优质农产品。积极利用农业科技成果,保证农产品供给的量和质,继续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减少对国外农产品依存度,力争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掌握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动态,制定灵活的贸易政策对进口贸易量进行调节。另外,还要大力研发国内农产品对进口农产品的替代,推进农业关键技术创新。同时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推进科研成果,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现代农产品的积极性。
4 结语
农产品价格影响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未来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管控,要不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入科学管理机制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农产品的供应量。国家也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方面的投资,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引导农业生产安全,不断创新,保证农产品持续、稳定增长,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