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与防控研究
2021-12-05李蕾
李蕾
(光泽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福建 南平 354100)
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小法人金融机构,是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具有扎根农村、点多面广的特性。由于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因素、外部事件等原因,其管理与防控柜面操作风险的能力已无法满足其业务规模迅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与防控进行深入研究,以科学有效地降低操作风险。
一、加强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与防控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风险防控前置机制
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框架下,农村信用社已经把操作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工作纳入操作风险文化建设规划。[1]操作风险文化建设分为事前、事中、事后建设。柜面是信用社对外服务的窗口,柜员在受理业务时,严格执行柜面操作规范,审慎受理各项业务申请,能在“事前”有效地拦截可疑、异常的柜面业务,使农村信用社风险防控前置机制日趋完善。
(二)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任何操作风险都有引发声誉风险的可能,导致客户的信赖程度下降,影响银行稳定运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如果银行遇到风险,信息将会被迅速扩散,对银行造成不良的影响,严重时会影响银行的发展甚至导致银行破产。[2]目前, 各大商业银行服务重心下沉,同业竞争愈演愈烈,作为农村金融的主要机构,农村信用社必须守住操作风险底线,以良好的行业口碑立足“三农”市场 ,才能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三)有利于净化金融行业环境
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密切关注虚假融资、非法集资、涉赌诈骗等高风险金融业务,深化与人民银行、公安机关等部门合作,建立与监管、政法机关的沟通联络机制,及时开展操作风险排查,主动践行金融行业社会职能,巩固市场乱象整治结果,能够进一步营造健康、持续、稳定的金融环境。
二、农村信用社柜面操作风险的成因及主要表现
(一)员工专业素养待提高
首先,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且多为乡镇唯一的金融机构,承接当地粮食补助、社会保障、扶贫资金等多项代发项目,增加了传统存取款、挂失补发单证等业务工作量,柜员重复操作易发生审核疲劳,产生操作风险。如出现存取款金额录入错误、凭证金额大小写不一致、超限业务未留存客户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或者未联网核查等问题。其次,农村人才流失较大,每年新入职员工数不及申请调动的员工数,引起网点员工的不稳定。由于人员紧缺,新员工缺乏学习及锻炼的机会,直接影响了柜面风险防控力。如出现混岗、网均高级别柜员数减少、差错率高等问题。最后,员工风险意识淡薄,以信任代替制度,易发生失职违规风险。如出现交叉复核流于形式、离柜未退出系统界面、尾箱钥匙未分双人保管等现象。
(二)内部流程控制不完善
各县、市农村信用社为独立的法人机构,柜面生产系统依托省联社统一开发及运行,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种类的不断增加,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愈发重要。通常情况下,一项新项目的加载上线,首先由省联社成立项目组根据需求进行测试,进行系统研发;其次,由部分行社作为试点验证上线;最后,全省推广,加载运用。但多数信用社为了“制度先行”,在新业务上线前按照省联社下发的操作规程或者管理办法进行简单调整后,即印发当地实施细则指导辖内网点柜员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才根据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再做实际性的修改及辅导,柜员对该项文件及政策的解读易存在误差,形成操作中的风险点。[3]导致新项目在运行前期出现缺乏内部流程控制的问题,致使柜员操作主观性影响较大,易遗漏重要信息点,引发不必要的银企纠纷。
(三)传统业务手续繁杂
在传统的有纸化办公环境中,一线柜员每天需要重复审核大量同类型业务的凭证,易滋生操作风险。由于柜面办理业务的效率、业务风险提示、反洗钱甄别、事后监测预警等各方面均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因素会直接导致柜面业务操作存在风险,使风险无法被有效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的计量准确性易发生偏离,从而形成操作风险。[4]如客户开立一张借记卡并开通电子银行渠道时,该客户至少需要填写《个人开户申请书》《涉税声明书》《个人电子银行渠道综合申请书》等资料,并在两张以上的回单凭证上签字确认,该受理柜员不仅需要核对原始资料、业务凭证的填写及签名是否规范,还需要往返几次进行内外凭证传递,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易发生遗失原始凭证等风险。
(四)外部欺诈防控薄弱
如今,更多的客户群体体验到了网络金融的便利,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云闪付等多种交易工具均被大众认可使用。但网络赌博、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现象也不断涌现,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群体又存在平均年龄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因此,农村信用社亟需提升监测能力,以进一步保障客户资金免受损失。
三、农村信用社柜面操作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以学促优,提升柜员操作的专业性
首先,新员工刚接触金融行业,其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应作为重点培训的对象,信用社可以通过分析各种案例来提高银行柜员的操作风险意识。[5]应重视新员工岗前培训内容,以“理论学习+实际操作”的模式进一步夯实其学习基础,让其岗前培训发挥最大的价值,使新员工更直接的感受柜面实操业务。其次,每周固定时间以“现场+视频”的模式,组织全体柜员开展业务学习,让合规深入意识,让意识转变行为。再次,要不定期开展业务测试,以考促学,及时了解柜员对新业务的熟悉程度,同时对测试成绩进行辖内通报,树立学习标兵,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后,培养员工风险敏锐感,在办理柜面业务的同时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客户异常可疑行为。
(二)以制促稳,提升柜员操作的积极性
一是建立新员工股权激励制度,对入职员工按条件发放激励股权,增强员工的稳定性,减少离职、调动等情况发生,使每一位员工均能共同做好信用社的工作,将农村信用社的工作真正纳入个人的职业规划。二是优化柜员业务量考核办法,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柜员业务量进行细化考核,针对挂失、代发、对公企业开户等较为费时的业务需进行业务量折算,使柜员排除畏难心理,同时也能使业务报酬与工作量相适应,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三是完善柜员管理办法,按照“学习职称+理论测试+实操考试”综合考评成绩将柜员进行等级划分,每个等级享受柜员等级津贴不同,级别越高,津贴越高,提升柜员的主观能动性。四是实行会计岗位资质管理,各网点主办会计及财务运营部相关人员均须持证上岗,提升主办会计等人员的柜面管理能力。五是结合当地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修订操作实施细则或者管理办法,充分征求柜面操作人员的需求及建议,使各项业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以技促产,提升柜员操作的合规性
一是柜面业务集约化管理。省联社应建立远程授权中心,上收部分业务的授权权限,该类业务一旦触发远程授权,将由授权中心工作人员随机接受授权业务,在线审核资料,实时授权通过或拒绝,以杜绝办理该类业务时发生本地授权流于形式、本地越权办理等现象。二是加载无纸化系统。将传统填单模式改为无纸化在线确认模式,客户通过柜外清设备回显的交易信息,选择“确认”或“返回”等选项,即可完成交易,无需填制繁琐的申请单据,在提升客户体验度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柜面运营成本。三是柜面前端系统上线人脸识别功能,以用于需要核实身份证件的业务场景,增强技防能力,有效识别冒名办理业务等诈骗行为。四是不断升级、更新换代自助设备,增加客户自助办理渠道,如:ATM、CRS、VTM等,以此来减少柜员操作失误。五是对接各级代发单位的需求,真正打通全流程线上支付、全面监管、线上支取等环节,搭建“福农综合服务平台”,将财政惠民惠农资金直达省、市、县、乡、村五级,既能提供安全、直达、便捷的金融服务,也能进一步降低由于大量代发业务而形成的操作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点多、面广、线长,管理体制特殊,员工队伍素质不高,操作风险的防控形势不容乐观。[6]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重在对流程、细节进行管理,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合规文化。随着业务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总结完善、查缺补漏,管理人员和柜面操作人员要时刻提高警惕。[7]
在实际工作中,柜面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各类业务规范和操作流程,以减少客户资金风险,同时降低自身和金融机构的柜面操作风险。农村信用社应发挥立足县域、遍布城乡的人缘、地缘和亲缘优势,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有机结合,提升内生动力,以确保各项业务合规、健康的发展,促进农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