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溪市草莓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21-12-05左丽娟段永华李晓亮李双艳邓成忠杨进成

园艺与种苗 2021年8期
关键词:玉溪市种苗草莓

左丽娟 ,段永华 ,李晓亮 ,陶 磅 ,张 钟 ,李双艳 ,邓成忠 ,杨进成 *

(1.玉溪市农业科学院,云南红塔区 653100;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05;3.玉溪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云南红塔区 653100)

玉溪地处云南省中部,属中亚热带湿润冷冬高原季风气候。区域内气候温和,一年四季温差在16℃上下,以春秋气候为主,年平均气温17.4℃~23.8℃,非常适宜草莓的生长,是云南省优质种苗和早熟、精品草莓的理想生产地,已成为云南省草莓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大的区域之一[1]。近年来,玉溪市草莓生产能力不断发生转移,但优化升级步伐滞后,虽然近年来新品种引进更新步伐不断加快,但连作障碍、病虫害频发、产品安全、品牌缺乏等问题,导致草莓生产效益不稳定,生产发展表现出从老产区向新产区转移。2020 年8 月至2021 年2 月,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围绕“一村一品”建设,研究玉溪市草莓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为玉溪市草莓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玉溪市草莓生产现状

自20 世纪80 年代末红塔区引进草莓种植至今,玉溪市草莓种植面积多年稳定在400 hm2左右。生产方式仍以零散户自引、自繁、自产、自销为主,主栽品种为章姬,栽培模式以夏秋育苗、冬春半促成露地种植为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1 550~1 750 m 的红塔区、江川区、峨山县、易门县的部分乡镇。年平均产量约为1.1 万t,年产值达1.26 亿元以上[2]。表现出生产设施简易、生产力低下、生产效益不高等特点。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单一

当前玉溪市草莓种植品种仍以章姬为主,妙香7 号、鬼怒甘、京藏香、黔莓、丹莓1 号、丹莓2 号等品种零星种植。种植品种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收购商的价格。章姬品种属杂合体,多代无性繁育后,种性退化严重,抗性减弱,病虫害频发。表现在果实形状(畸形果率高达21%)、果实大小(平均单果重15 g)、香味、口感等性状均明显下降;同时,植株抗性减弱,红中柱根腐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田间发病率分别为35%、41%、26%、10%、15%,红蜘蛛、蚜虫高发期每株虫口数高达100 头以上;品种退化明显。

2.2 育苗技术粗放

玉溪市目前缺乏专业化草莓种苗繁育基地,生产用苗仍然以种植户露地匍匐茎繁育为主。繁苗母株多为上年的栽培株,仅有部分种植户使用组培苗。育苗田间管理粗放,苗素质较差。母株种植大田后,种植户重栽轻管,对温湿度、施肥、病虫害防治、打杈除蔓等技术管理意识薄弱,匍匐茎随意生长,苗之间相互簇拥生长,互相争夺光照、养分、水分等,致使大苗变成老苗,小苗长势瘦弱,苗素质参差不齐。据调查,90%以上种苗达不到优质苗的质量标准(苗龄 45~100 d,4 叶 1 心,新茎粗 1.0 cm 以上,新根数10 条以上),种苗素质差致使移栽后黄苗、僵苗、死苗现象频发,成活后植株生长势弱,抗逆性差,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2.3 标准化栽培技术缺乏

玉溪市草莓大田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不健全,缺乏生产技术规范、产品质量标准、规范的营销体系,导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大,品牌效应弱,效益低下。现玉溪的草莓种植户仍以半促成露地栽培为主,为降低生产成本,种植户生产条件简陋,设施陈旧,仅有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抵御病虫害和自然灾害能力较差,虽然部分种植大户采用大棚高架无土栽培技术,但发展速度较慢。而且种植户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思想保守,接受能力差,新技术推广难度大,管理水平不高,标准化生产进程缓慢。种植户以栽培蔬菜的经验及技术来栽培草莓,导致氮肥大量施用、随意打药、大水漫灌、大量使用调节剂等现象突出,不规范的生产措施导致死苗率高达10%以上,植株开花挂果量少,精品果率低;加之品种退化、多年连作等因素使细菌性角斑病、根腐病、白粉病、蓟马等病虫害大面积发生,迫使农户大量施用农药进行防治,这不仅加大了生产成本,而且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也会加大。

2.4 采收及废弃物综合处理技术滞后

玉溪市草莓生产缺乏一套采收、冷链运输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体系。90%以上的果实均为鲜果销售,多销往昆明、北京、重庆、成都、上海等30 多个城市。为满足长途运输的需要,草莓抢青采收现象严重,导致果实品质下降,效益低下;同时,由于废弃物综合利用开发技术的缺乏,去除的废叶、花枝以及多数收果后的植株,均作为废弃物丢弃,没有进行正确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导致资源极大的浪费,亟待开发一套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3 生产发展对策建议

3.1 加快品种选育进展

加大对玉溪市草莓科学研究机构的扶持力度,促进草莓新品种选育和开发。一是加快草莓新品种的引进。引进京藏香、黔莓、宁玉、越丽、红袖添香、太空2008、甜查理等冬春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3~4 个适宜本地露地和设施栽培的品种进行示范推广,通过品种的更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及生产成本;引进四季、观赏、药用草莓品种进行研究开发。二是加快杂交育种步伐。建立草莓品种资源圃,充分利用当地的野生草莓、树莓资源,开展品种杂交和远源杂交育种;开展优良品种纯化工作,培育杂交种子,确保栽培品种的纯度,降低种苗的生产成本。三是加快诱变育种步伐。利用草莓品种为杂合体的特性,人为制造极端环境或采用诱变技术,诱导品种变异,选育出新品种。

3.2 建立优质种苗繁育基地

玉溪市草莓优质种苗的需求旺盛,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以草莓茎尖组培获得大量的脱毒苗,为草莓生产提供优质种苗;通过引进种苗繁育企业,开展工厂化、规模化、无菌化草莓茎尖扦插穴盘育苗技术,为生产提供经济、优质生产用苗;利用玉溪立体气候特点和部分草莓品种浅休眠的特征,指导种植户开展高山冷凉区繁苗[3]、五叶期低温处理等技术,获得能使植株尽早开花结果、提前上市的草莓种苗。

3.3 推广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3.3.1 引进温室智慧栽培技术。引进温室环境控制系统,自动化为草莓生长过程提供温度、湿度、光照、水肥、施药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生产条件和操作,并实现对现场设备的远程、精确管理等多项智慧功能。

3.3.2 推广大棚无土栽培技术。鼓励种植户采用大棚高架无土栽培技术,利用高温闷棚、硫磺熏蒸、黄板或蓝板防止蚜虫和蓟马传播病毒、防虫网阻隔、释放捕食螨防治螨虫、补光技术、生物菌剂蘸根、灌根、喷施等绿色综合防治技术,开展集观赏、早熟、优质、安全于一体的绿色草莓生产。

3.3.3 规范露地草莓栽培技术。从园地选择、土壤消毒、温湿度管理、延长光照、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管理等环节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标准,生产无公害草莓。

3.3.4 开展技术培训。由玉溪市农业科教部门牵头,组织各草莓生产县区莓农代表开展多种形式的草莓绿色种植技术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加强技术培训。带领种植大户和农技人员到全国草莓主产区学习观摩草莓育苗和栽培技术,请专家到田头,在田间课堂教学,提高莓农种植水平。

3.4 完善草莓采收标准及延伸产业链条

草莓果实不同采收期对品质的影响较大,应根据草莓不同用途、不同品种制定采收标准,严禁青果采收,催红处理,促进玉溪草莓品质提档升级。同时,积极引进培育草莓加工企业,开发草莓罐头、草莓果脯、草莓酱、草莓酒、草莓精油、草莓面膜、草莓叶茶等各类型产品,提升草莓附加值,扩大草莓用量;积极探索草莓废弃物作为肥料、饲料、制粉、药用等方面的利用研究,拓展草莓的发展空间;积极发掘草莓文化,根据草莓生产特点,在其生产功能的基础上,强化草莓生产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文化性,加强旅游功能、可观光功能、亲子科普教育功能及参与功能,拓展休闲体验功能,发展区域特色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猜你喜欢

玉溪市种苗草莓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云南省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主会场活动在玉溪市精彩开幕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基层妇女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玉溪市峨山县女能人协会为例
春忙
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