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熟酿造型高粱杂交种辽杂56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1-12-05段有厚卢峰邹剑秋

园艺与种苗 2021年8期
关键词:父本母本区域试验

段有厚,卢峰,邹剑秋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161)

高粱作为酿制白酒的最佳原料,不仅出酒率高,且醇厚浓郁,香正甘冽,远胜其他作物品类酿造白酒,在酿造名白酒上更是独具优势。酿造高粱的品质提升和稳定供应是保证我国传统酿造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为了提升辽宁省酿造高粱品质升级,笔者对酿造高粱新品种选育的脚步也在加快,2019 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选育并登记完成了辽杂56,该品种是适合辽宁省种植的酿造高粱新品种,具有早熟、株型好、籽粒大、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适中、产量高、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

母本L077A 以01-26A 为母本,自选保持系077B 经多代回交选育而成。株高110 cm,穗长29 cm,褐壳红粒;父本LR232 选是通过人工去雄方法,以自选恢复系654为母本、恢复系吉R105 为父本,在杂交后代中选择的单株,经多代选择而成,具有植株粗壮、熟期早、单性花发达、花粉量大、配合力高的特性,褐壳红粒。

1.2 选育经过

2013 年组配成杂交组合 L077A/LR232,2014—2015年连续2 年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所试验田进行了产量和抗性鉴定,2016、2017 年连续2 年参加辽宁省高粱区域试验,2018 年参加联合生产试验,该品种抗倒伏、抗叶病,农艺性状好,品质优良,是优质的酿酒用高粱杂交种。2019 年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征

该品种芽鞘绿色,叶片深绿色,苗期长势强,根蘖0~1个,株高172.8 cm,叶片数20 片,中脉蜡白。中紧穗型,纺锤形穗,穗长36.3 cm,育性100%,壳褐色,籽粒红色,穗粒重80.2 g,千粒重31.4 g,籽粒大、整齐度好。

2.2 生物学特征

该品种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12.19%,总淀粉含量72.09%,粗脂肪含量4.81%,单宁含量1.44%。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10 d,比对照辽杂37 晚3 d。经2016—2017 年2 年人工接种鉴定,高抗丝黑穗病,感病率0。抗倒伏(2 年倒伏率平均为0)、抗蚜虫,较抗螟虫,抗叶病,活秆成熟,是早熟、优质、高产的酿酒用高粱杂交种。

3 产量表现

3.1 所内产比结果

2014—2015 年2 年所内产比试验平均产量8 659.5 kg/hm2,比对照辽杂37 增产 5.9%。

3.2 区域试验结果

2016—2017 年连续2 年参加辽宁省高粱联合区域试验。2016年省联合区域试验,全省6个点平均产量8916kg/hm2,比对照辽杂37 增产9.8%。2017 年省联合区域试验,全省8个点平均产量8 266.5 kg/hm2,比对照辽杂37 增产4.7%。2年全省平均产量8 592 kg/hm2,比对照辽杂37 增产7.3%。

3.3 生产试验结果

2018 年参加省联合生产试验,全省平均产量8 668.5 kg/hm2,比对照辽杂 37 增产 8.1%。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

选择10 cm 耕层、地温稳定在12℃以上、土壤含水量在15%~20%时播种为宜。在辽宁省通常播期为5 月15 日至 6 月 1 日。

4.2 确保全苗

精选良种,播前晒种,包衣效果更好。播种深度掌握覆土镇压后在2 cm 左右,播种时用毒谷防治地下害虫。

4.3 合理密植

辽杂56 根系发达,抗倒性好,较耐密植,适宜密度为120 000~127 500 株/hm2。播种密度以“肥地宜密,薄地宜稀”为原则。

4.4 合理施肥

施用高品质的一次性缓释肥600~750 kg/hm2,如果条件允许,可施农家肥30 000~45 000/hm2作底肥。

4.5 适时收割

在腊熟末期,也就是大部分穗下部籽粒刚定浆时就收割,并抓紧晾晒和及时脱粒,以确保籽粒的优良商品性。

5 繁、制种技术要点

母父本行比为8∶2 或4∶1,第一期播母本,母本播后幼苗钻锥后播第一期父本,一期父本幼苗钻锥后播第二期父本,一期与二期父本应各占50%。苗期、拔节期、花期和成熟期及时去除保持系和杂株。及时收获、晾晒和脱粒,确保种子发芽率。加工清选、包装时防止机械混杂。

6 适宜推广区域

适宜在辽宁省沈阳、铁岭、朝阳、锦州、葫芦岛和阜新地区种植。其他地区若引种,建议先试种。

猜你喜欢

父本母本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