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12-05杨钧钰杨丽琼候小青邓荫伟

园艺与种苗 2021年8期
关键词:茶油油茶面积

杨钧钰 ,杨丽琼 ,候小青 ,邓荫伟*,潘 磊

(1.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2.广西资源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广西资源 54140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Abel.),别名油茶树、茶子树[1]。油茶主要分布于我国,在东南亚地区、日本等地有零散栽培。我国的油茶品种以普通油茶为主,占总种植面积的98%,还有陆川油茶、小果油茶、大果油茶等品种。我国现有油茶种植面积约440 万hm2,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其中约82.44%分布于湖南、江西、广西3 个省区,茶油年产量达65 万t[2]。油茶种子含油率20%~35%,种仁含油率40%~60%,茶油中富含油酸[3]及对人体有多种益处的不饱和脂肪酸。《本草纲目》中记载茶油味甘,可明目止血、清热解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油能够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如治疗动脉粥状硬化和梗阻性黄疸肝炎[4-6]。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关于茶油的研究都集中在其化学性质方面,特别是一些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方面[7]。榨油后的茶粕可提取出茶皂素,其作为一种天然表面活性剂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制作乳化剂、洗涤剂等[8];茶粕还含有较高的糖分和蛋白质,脱皂后可以用于酿造酱油和啤酒等产品,进行脱毒处理后更是良好的饲料原料[9];油茶壳中的木质素、鞣质、碳酸钾等成分可用于制作活性炭、栲胶、钾盐等[10]。由此可见,发展油茶产业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

广西资源县栽培油茶历史悠久,但一些传统栽培林地由于品种老化,产量低、效益差,长期处于丢荒状态;近年种植的油茶林有的不注重品种选择,盲目造林,经过多年管理,挂果少、产量低,极大地影响了油茶产业的发展。为发展油茶产业,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笔者于2019 年11 月至2020 年10 月对资源县油茶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 研究区概况

资源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与湖南省交界处(110°13′~110°54′ E、25°48′~26°16′ N),在桂林市北偏东约98 km 处,属于桂林市管辖,与全州、龙胜、兴安3 个县交界。资源县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发源地之一[11],境内有华南第一峰的猫儿山(海拔达2 142 m),全县平均海拔超800 m,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该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6.7℃,极端最高温38.8℃,极端最低温-8.4℃,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量1 736 mm,年均日照时数为1 275 h,年均无霜期为280 d,热量充足。土壤pH在4.5~6.5,有机质较多且土壤深厚,主要以黄壤土和红壤土为主,适宜油茶栽植。

资源县是广西林业重点县,全县土地总面积19.41 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6.63 万hm)2。其森林面积15.35 万hm2,活立木蓄积量998.98 万m3。公益林面积8.33 万hm2,是我国南方杉木、马尾松、毛竹的中心产区之一。其中杉木4.45 万 hm2,松木 1.24 万 hm2,毛竹 2.67 万 hm2。资源县境内有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受外界干扰较少,有当地原生164 个科超过千余种植物,还有着各类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树种和特有数种,森林覆盖率达82.65%。

2 油茶产业现状

2.1 现有油茶林状况

资源县现有油茶总面积1 000 hm2,其中老油茶林逾266.67 hm2,主要栽培品种为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油茶老林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种植面积逾666.67 hm2,主要品种为小果油茶,由于这些老油茶林品种低劣且单一,又因缺少科学的管理与配套的加工能力,导致经济效益低,因此很多老油茶林被失管抛荒或砍伐以种植其他高经济价值作物。现保存的老油茶林主要分布于河口乡、梅溪镇等地,这些老油茶林分散、面积小,均为低产低效林。经调查2010 年以来发展的良种油茶林逾666.67 hm2,主要有长林、岑软、湘林等系列品种,主要分布于资源镇文洞村江口、斜岭等地带,目前大部分林地已进入盛产期。

资源县有相关油茶产业的公司共9 家,主要有贵盟金油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凤凰山油茶种植有限公司、鑫绿生态油茶有限公司等。以贵盟金油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该公司于2010 年1 月成立,注册资金1 800 万元,种植有良种油茶533.3 hm2,主要分布在资源镇、车田乡等地。其公司特色在于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特色经营模式,并且充分考虑到油茶生产年限长,单一产品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的特点,在油茶林中套种金银花、黄精等中药材。但经调查了解到,部分企业由于资金周转等问题,处于经营不善和亏损状态。

2.2 发展油茶产业相关政策

2019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油茶“双千”计划,目标是在全自治区内实现油茶种植面积达66.67 万hm2(1 000 万亩),油茶产业的年产值达1 000 亿元。近年来,资源县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如“谁造谁有”、小额贷款、财政补贴等,大力鼓励农户种植油茶,并且在资源镇文洞村建成种植面积133.33 hm2的自治区级高产高效示范园。

2.3 产品加工利用状况

资源县油茶加工利用主要依托企业。以贵盟金油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例,2019 年该公司挂果面积达270 hm2,鲜果产量500 t,干茶籽产量125 t,生产茶油31.25 t,产值达375 万元。主要采取冷榨的加工方式生产,与传统的直接压榨、蒸制压榨等方式相比,冷榨保留了更多原有茶油的天然活性和清香味道。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发展油茶宜林地不足

资源县土地总面积有19.41 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6.63 万hm2。资源县在桂林市下属的行政区域中属于人均林业用地面积较少的,现在面临着可使用林业土地面积与快速发展所需面积间不平衡、不匹配的问题。并且由于资源县地形多是高山陡坡地,平缓坡地少,种植油茶难以相对集中和连片,由此而造成该县适宜种植油茶的用地面积更少。

3.2 油茶的原有林效益差

油茶是资源县传统种植的经济林树种,也正因如此,部分种植户还存在油茶无需管理、耐贫瘠、靠天吃饭等古板思想,在种植上不注重科学选种与造林地选择,采用种子种植,且种植在田头地角、贫瘠地段一带等,造成林地的成苗率低、乱、林相不齐、品质差、产量低、效益差。

4 发展油茶产业的对策

4.1 改变传统观念,推广新技术

应从加强种植户的科学种植思想为起点,改变种植户对于油茶种植的传统观念。去除古板的无需管理、粗放经营的思想,应把油茶种植作为一种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新兴产业来抓,大力推广油茶种植的新品种、新技术,将产学研深度融合;有关科研单位或部门,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油茶产业向高产高效发展。

4.2 培育良种,建立示范林基地

在引进良种时,一定要考虑资源县的气候环境,首先进行引种栽培试验,成功后再扩大种植面积,培育适宜品种,建立良种繁殖基地,大规模培育良种苗木。示范林成功后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范围,向周边种植户辐射推广种植油茶的新技术,吸引企业投资发展油茶产业。

4.3 加强组织领导,协调产业发展

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协调宜林地的选择,对于不成片的宜林地,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使种植地连片,方便管理和运输。通过出台发布相应刺激政策,鼓励支持种植户加大力度,“规模化、良种化、园艺化”地发展油茶产业。

4.4 加强低产、低效林的改造

资源县原有传统栽培的油茶林266.67 hm2,改造潜力巨大。在有关科研院校科技人员的指导下,采用良种进行嫁接换冠,改造低产林,促进其丰产高效;对于一些长势差的林分,重新改造,科学规划,选择良种,营建丰产林基地。近年来在资源县部分乡镇的一些柑橘类果园存在黄龙病危害严重,无法治理,一些残次林长期无效益,急需改造,对于这样的林地可采用油茶良种建立油茶丰产林基地。

4.5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市场对于经济的调控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引入或培育油茶产业相关企业,完善油茶产业链十分重要。在培育油茶产业相关企业上,首先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由于油茶的生产年限长、投资回款慢的特点,对于油茶产业的这一新型企业应给予免息或低息贷款;对企业要大力扶持,及时做好本地化配套建设,企业实行达标(产值、本地就业人数等)给予抵税等优惠政策。

应将企业与扶贫项目有机地结合,一是企业流转租用土地,种植户获得租金;二是企业雇佣这些种植户进行种植,种植户可以获得工资和技术;三是当种植户有技术和经济能力后可以选择承包部分林地,自主经营,待挂果投产后将产品按保底价有偿转给企业,使种植户吃下“定心丸”,达到企业和种植户双赢,不仅企业能够降低风险,农户在获得技术的同时还能脱贫致富。

猜你喜欢

茶油油茶面积
广东省油茶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
怎样围面积最大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茶油果
茶油飘香
面积最少的国家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