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法"乳房整形治疗乳房肥大及乳房下垂患者的疗效
2021-12-05李天宇赵俊芳闫静田帅娟
李天宇,赵俊芳,闫静,田帅娟
(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河南 南阳 473085)
乳房是女性美的一种象征,女性乳房"美"已渐渐成为女同志追求的目标,也逐渐成为美女标准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乳房肥大及乳房下垂,不仅影响女士的形象美观,而且还会降低其自信心,引起身体疲劳,胸椎疼痛,严重者还会出现乳房糜烂,引起感染情况,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1-2]。为了减轻这类患者心理、生理上的巨大痛苦,提高自信心,本研究主要探讨"双环法"乳房整形治疗乳房肥大及乳房下垂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资料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9例乳房肥大及乳房下垂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其中患者年龄在23-56岁,平均年龄为31.4士5.3岁;正常体积乳房下垂者3例,巨乳下垂5例,中度乳房肥大下垂5例,小乳房下垂6例;在所有患者中未婚育者4例,生育后乳房肥大松垂或乳房单纯松垂15例。
1.2 方法
1.2.1 术前设计所有患者均接受"双环法"乳房整形治疗。取站立位,标记并确定乳房下皱襞中点在乳房前面锁乳线上的投影点为新乳头位置,乳头上2cm确定为外环的上端切口位置。以乳头为中心划直径4cm的圆形,圆形内即为新的乳头乳晕范围,对于乳晕偏大者,按照这个标准设计也有缩小的好处,对于乳晕原本就小的按照原来乳晕边缘设计划线,这条设计的划线即为内环。确定去除多余的乳房皮肤范围,及肥大乳房需切除的腺体组织的范围并标记,外环下端距乳房下皱襞5.0-6.0cm,上端位于设计乳晕的上缘位置,上下直径在12.0-14.0cm,左右直径一般为9.0-11.0cm,此形成的手术设计线即为外环。
1.2.2 手术操作方法在乳房皮下组织与腺体间注射肿胀液,以此减少术中出血。切开达真皮浅层,双环间去除表皮。切开达乳腺包膜表面,向四周分离达胸肌筋膜表面,保留胸肌筋膜表面,操作应格外小心避免损伤乳房深部动脉及乳腺后血管网,以免影响剩余乳腺的血供。对肥大的乳房可行楔形切除部分乳房腺体组织,剩余的乳房腺体旋转缝合,并塑形。对乳房腺体松垂者可行腺体折叠缝合重塑外形,双环间的真皮组织与周围的腺体缝合,保留的真皮组织可向上用缝线悬吊于第2肋骨骨膜上,注意避免局部过度牵拉。双侧乳晕切口处放负压引流管,术后48h拔除,引流管口处留置缝合线,拔管后缝线打结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患者术后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并在随访6个月期间,记录患者乳房改善情况。
2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19例患者术后有17例对乳房外形满意,患者的两侧乳房均对称、大小适中,且下垂、松弛的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2例患者因乳房过大,在切除过多的腺体组织后,对早期形态恢复不满意,在经过6个月随访后,乳房形态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也达到满意的效果。切口缝合处早期皱襞,经过六个月随访也基本平复。无一例出现乳头、乳晕坏死。
3 讨论
巨乳症是乳房异常增大的病症。临床上该疾病被定义为乳房肥大。一方面会妨碍运动,影响其体育运动,另一方面巨乳可达到乳房下皱褶,极易造成乳房下皱襞处乳房浸渍和组织发生变化的风险,因此也会造成皮肤感染[3-4]。肥大就会下垂的乳房,造成形态臃肿,行动不便,肩背酸痛,在女性的生理和心理上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
传统乳房缩小术操作简单宜行,但对于较大巨乳和乳头下垂移位超过15cm者不太适用,而且该手术会因切除多余腺体组织,术后极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双环法"乳房整形治疗具有疗效确切、瘢痕小,安全可行等特点。本研究充分证实双环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原因是因为双环法切口设计在乳晕边缘,早期切口发红和微微隆起疤痕被同样颜色并有颗粒隆起的乳晕掩盖,可使切口瘢痕更具有隐蔽性。由于外环的极大敞开,充分暴露了乳腺组织便于很好地操作和进行塑形,通过对乳腺组织的多重折叠和多点位悬吊,能尽可能的加强乳房塑形效果和悬吊的持久性。避免了对乳腺组织局部的过度分离、牵拉。本研究结果显示,19例患者术后仅有2例患者对疗效不满意,但经过6个月随访后,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出现乳头、乳晕坏死。充分证实了此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笔者建议在术中真皮帽周围皮瓣和腺体分离至基底部时,注意乳腺与胸肌筋膜之间不宜分离,。杂形成真皮帽是,应注意切除瘢痕的深度不宜过深,以免影响乳头、乳晕的血运,也不宜过浅,避免导致残留瘢痕增生。
综上,应用"双环法"乳房整形治疗乳房肥大及乳房下垂患者疗效显著,创伤小效果满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