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4R危机管理模型”的高校辅导员危机事件管理机制研究
2021-12-05西安翻译学院咏安工作室杨春娟
西安翻译学院咏安工作室 杨春娟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校园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在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传播速度之快、影响之恶劣,容易成为整个社会的舆论焦点,影响社会对高校的看法,引发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质疑,非常具有敏感性。而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危机事件发生时需要第一时间面临处理和应对,应该具备一套完整的预防、反应、恢复机制,从而降低危机发生时的影响。
一、高校校园危机应对管理的背景
从发展历程看,因为我国相对稳定和闭塞的高等教育环境,国内高校关于危机事件的应对处理研究起步较晚,很多理论和具体措施还处于摸索阶段。国内研究者基本是在危机定义的基础上来界定校园危机的,又在此基础上定义了校园危机管理,将其看作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危机应对基本遵循“预防—处理—恢复—评价”的流程。目前,国内高校关于校园危机应对的理论研究还停留于借鉴国外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成果,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是采取相对传统的方式进行处理,一般对校园危机事件的处理做消极评价,认为一旦有危机事件发生就应尽快处理或平息,尽量不公开,避免引起负面舆论升级。一些国内名校也只是在加强治安管理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但在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研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以及情绪的引导方面还有很大程度的欠缺。
一些发达国家在校园危机事件的应对和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基本具备四个优点:一是校园法律制度健全,二是校园危机应急机制健全,三是预防应急体系运作合理灵活,四是双向信息公开透明。再加上政府重视、各方责任明确、多种资源整合保障,宣传到位,这些国家在校园危机预防和事件应对处理方面能够做到“避险—自救—互助”一系列相对完备的实施保障。
二、高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高校管理中,学管部门缺乏危机重视意识,学校的组织机构不健全,没有对应的校园危机部门,发生危机事件时层级上报,由学工部门、二级学院、保卫处和辅导员联合进行处理。高校对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存在偏差,辅导员流动性较强,部分辅导员对自身的定位和九大职能并不是很清楚,危机管理能力素养比较缺乏。辅导员受过的专业培训也比较少,有些辅导员认为自己无足轻重,危机发生时只发挥配合学校联系学生家长的作用。
其次,在日常学生工作中,辅导员危机预防意识不强,反应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当前大学校园危机事件频发,原因复杂,学生心理问题较多,辅导员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很难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预防危机的发生,发生危机时容易手忙脚乱,使危机导致的后果更加严重。
再次,在危机处理的过程中,由于目前高校部分的职责划分不清,辅导员在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专业知识欠缺,处于被动配合和联系家长、说服学生的角色定位。对于恶性事件,最终的处理都是由学校二级分院和学工部门处理,造成事件处理缓慢,容易增加危机发生的频率。
最后,在危机恢复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力度较小。因为辅导员自身所受的危机培训较少,参加过类似的心理培训、取得相关的培训证书的也较少,所以在危机恢复过程中、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没有有效的恢复手段,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危机发生的概率增加。
三、基于“4R危机管理模型”的高校辅导员危机事件管理机制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提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工作的九大职能明确了辅导员在危机事件应对方面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以及所具备的相关理论。辅导员在高校中是与学生最直接接触的教师,也是最了解学生的教师,在危机的预防、处理方面都有着直接的作用。
“4R危机管理模型”由美国公共危机管理大师罗伯特·希斯率先提出,其中第一个“R”(Reduction)是缩减管理,主要是对可能产生危机的风险进行评估,一旦发现风险,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管理。第二个“R”(Readiness)是预备管理,主要涉及危机的预防工作。第三个“R”(Response)是反应管理,主要是设计确认危机、协调危机、处理危机等工作。第四个“R”(Recover)是恢复管理,主要是对危机发生后的人、物制订恢复计划,从而尽快摆脱危机产生的负面影响。
“4R危机管理模型”在当代高校危机事件管理中逐步推广,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步完善的体系应对整个危机的事前、事中、事后。根据一些发达国家高校成功实践和运用“4R危机管理模型”预防和处理校园危机的经验,我国高校需要从“4R危机管理模型”中得到启示,从校园危机的缓解与预防,危机预案的制定、演练和物资准备,对危机的反应、危机的善后处理四个方面着手,规范危机管理体系,创新危机管理机制,降低危机风险,真正实现对校园危机的预防和管控。
(一)危机缩减管理策略
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从高校危机应对系统和管理结构等方面入手,及时更新完善学生档案库,并基于网络媒体开设信息互动平台,多层次、多渠道、多视角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心理,做到矛盾排查处理及时、心理干预和疏导到位、行为引导和纠正迅速,有针对性地关注“六困生”(有就业困扰、学习困难、生活困苦、情感困乏、网络困境、家庭困难的学生)以及残疾学生和心理有问题学生,在做好危机预测预防工作的同时,有效降低危机冲击带来的成本。
(二)危机预备管理策略
高校必须加强辅导员的危机预警意识,开展危机预案演练活动,提高全体辅导员的危机应对预防能力。完善的校园危机预警系统可以直观地评估和模拟危机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从而警示相关人员做出迅速应对的正确反应。辅导员需要建立有效的、积极的沟通机制,加强与问题学生的沟通,建立问题学生台账,及时报备给学校学管部门、保卫部门。高校可以定期举办一段时间内的高校校园危机案例解读会,与辅导员探讨危机事件的本质和原因所在。高校辅导员要经常性召开安全主题班会,进行相关案例分享,给出学生在危机发生时的应对措施。辅导员还要建议上级学管部门开展校园危机模拟演练,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增强大学生的危机预防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和危机造成的人身伤害。
(三)危机反应管理策略
高校辅导员必须加强和相关部门的联系,学习危机干预的处理能力,进行常态化、专业化培训。现阶段的高校危机处理缺乏事前的预测,事后为了减少负面影响,特别重视善后。作为高校辅导员,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细致了解学生的性格发展与学习生活。在危机发生时,辅导员作为第一责任人,在与家长、学生的沟通中会起到积极、有效的干预,所以高校辅导员必须重视各部门的沟通联动,提升自己作为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的危机干预培训,提升自己的危机反应能力。
(四)危机恢复管理策略
高校辅导员在校园危机管理的恢复阶段要梳理总结经验,逐步改进后期危机工作的应对措施,要有责任担当,承认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的管理中积极引导、实事求是,这都对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很大的消除作用。辅导员对危机事件后的经验总结也非常重要,要形成解决问题的参考依据,对发生的危机事件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