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方民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践分析

2021-12-05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文昌幼儿园高志英

亚太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幼儿园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文昌幼儿园 胡 娟 高志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当前在新时期教育发展中要注重对社会资源合理应用,指导幼儿深刻感受到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在新时期幼儿教育发展中要注重将地方民俗文化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全面突出教学活动生活化、娱乐性特征。在教学中整合更多文化价值较高、人文内涵突出的教学资源,适应课程发展要求,有助于确保幼儿潜移默化受到较多传统文化熏陶,实现幼儿群体综合发展。

一、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建设的价值

课程的核心目的是育人,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的核心目的仍然是育人。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因其民俗文化的独特性而具有独特的育人效果,幼儿园民俗文化课程的建设对儿童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一)培养学前儿童的文化包容意识

文化包容意识是各族、各国间文化认同的基础,我国的民俗文化在各族的交流沟通中通过相互渗透、交融而不断发展,虽各具特色,仍能相互学习和吸收。例如壮族通过向汉族学习,改良了织锦机的构造,从而大大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劳动的效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贯穿民俗文化课程,能够培养儿童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意识,发展其多样性的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前儿童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

人们生活在民俗文化中并不断地熟悉民俗文化,从而产生了对民俗文化的认同和依恋。例如,我国每年的中秋节,人们都要吃月饼、赏月,中秋节代表着团圆,也表达人们对家人的期待与爱,同时这也是一种文化认同的形式。因此,开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秉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能够增强儿童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

(三)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在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中,儿童作为民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践行者,接触到多样的民俗文化,通过对这些文化的体验,在头脑中形成文化意识,从而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例如,在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儿童学习到我国流传下来的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爱护同伴等优良传统美德,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二、利用民俗资源,优化课程内容

在新时期幼儿园课程教育活动实践中,对区域民俗文化、已有资源集中整合至关重要。诸多幼儿能从身边环境中汲取更多新事物、文化元素,在长期教育发展中,幼儿接受着多样化的民俗文化感染。校园教育活动组织开展要强化与民俗文化的结合,保障传统民俗文化能融入区域活动中。这样能为更多孩子提供更多活动机会,对孩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具有独特魅力,将其融入各类活动中能提升活动生动性,诸多学生参与度较高。比如在班内随机抽选几名学生扮演“花婆”,学生手里提着红漆篮,在篮子里补充红花、白玉兰等。在角色扮演队伍中一边抬着龙王头,一边舞蹈,一边唱梵语。诸多幼儿在此类环境的感染中,能感受到民俗文化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诸多内容组织开展以突出教材内容为主,在教材活动组织开展中,要注重对幼儿生活中诸多价值资源集中整合。可以基于一课多研、同课异构等,对不同教学形式深入分析,挖掘家乡民俗文化资源。在民俗文化教育中要注重保障民俗文化集中融入对应的教学主题中,比如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各地区每年均会在端午节举办各类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等。在幼儿活动组织开展中可以组织幼儿集体包粽子,在包粽子中教师注重渗透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端午节各地区不同的民俗风俗,便于幼儿在实际参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艺术的牵引力。幼儿在真实参与中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激发对民俗文化的兴趣。随后在幼儿园语言活动组织开展中,可以以“某地端午节真不错”为主题,基于图文形式展开调查,集中整合制作调查表,引导幼儿翻阅端午节相关的图书册,在手工制作中为幼儿提供各类材料、荷包等,让幼儿基于自身喜好对荷包实施有效装饰。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突出民间风俗文化发展的影响力。

三、发掘民俗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还要注重规范化开展区域活动,要注重对各类材料进行合理运用。在各项实践活动组织参与中突出幼儿参与印象,确保区域材料补充能为各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提供充足动力。在区域活动组织开展中要合理融入各类民俗文化,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让幼儿更好地参与活动。幼儿群体在活动参与中能互相探究,共同制定问题解决办法,掌握人际交往专项技能,有助于对幼儿个人素质进行培育,开阔幼儿眼界;让幼儿在全面合作中不断成长,提升个人独立思考探究能力;使幼儿逐步养成发散思维能力,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在区域活动材料投入中,要注重深入发掘民俗资源,对区域活动规范化组织开展。全面强化各类活动的游戏性,促使幼儿在活动参与中能与各类文化材料有效互动,这样才能保障传统民俗文化有效进入到每个孩子心中,调动幼儿的活动情绪,保障幼儿多方面能力全面发展。

教师在民俗资源发掘中要注重通过形式多样的锻炼活动来强化幼儿综合协调能力,促使各类民间游戏活动能和幼儿体育活动紧密对接。比如在幼儿活动中融入踢毽子、踩小高跷等游戏活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实现有效引导。还要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自身发展情况进行判定,组织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但是教师从活动中能发现,部分幼儿身体协调性、运动能力偏差。针对此类问题可以适度融入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比如木头人、跳房子、老鹰捉小鸡等。在活动参与中要提前为幼儿设定合理的游戏规则,保障幼儿在活动参与中能积极遵守各项规则要求。针对部分综合运动能力、身体协调性较强的幼儿,可以组织炒黄豆、花式踢毽子等游戏。对幼儿合作意识、自信意识集中培育,确保幼儿保持积极的身心发展状态。从3—6岁幼儿的发展来看,其尚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对各类事物认知充满好奇,对游戏兴趣以及心理依赖较强。在体育活动中要对民间游戏进行适度改编,培育幼儿的动手能力,强化幼儿创新意识。

四、活用民俗资源,创新教学方式

幼儿园传统民俗文化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中,要注重对地方课程资源进行灵活运用,拟定针对性管理措施,提高课程资源运用成效。还要注重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自身发展情况进行判定,结合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确立教研活动主题。部分孩子年龄偏小,兴趣点较为广泛,教师要注重从多路径掌握幼儿兴趣点,在教研活动开展中对内容点进行合理筛选并对各类目标主题进行规范化探究。由于不同幼儿个性差异较大,其对应的兴趣、发展需求也不同,要基于幼儿现有的活动经验以及发展需求确立对应的活动主题。

每周各班级要组织开展2至3次特色活动,活动形式没有要求,可以为小组活动、集体活动,活动内容要参照主题要求。各年龄组每月要组织教师对园本课程实施有效磨课,确定课程参与人员、参与时间、参与内容等,一课多研,全面提升集体教学活动成效。在教研活动组织开展中,要注重组织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游戏,设定不同问题,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营造更为和谐的教研氛围。

在游戏活动组织开展中,要让幼儿掌握民间游戏基本玩法,确保游戏活动能有效渗透到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再在集体活动中加入民间游戏。比如音乐活动“拍大麦”“拉大锯”等,均是让学生在掌握拍大麦、拉大锯的基础上实施。

五、利用民俗节日,拓宽教学内容

当前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对地方民俗节日集中整合利用,在教学活动组织中要注重合理整合教学活动切入点,对各类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整合,以区域特色文化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如在元宵节来临前,要注重对幼儿园内部各类环境进行有效装饰。根据节日营造相应的节日氛围,比如带小班幼儿玩赏灯笼,中班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制作元宵,大班幼儿制作灯笼、猜谜语等。又如每年重阳节,带领幼儿进入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从小培育幼儿敬爱老人、关心老人的传统美德。

综上所述,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中,民俗文化是广大劳动者智慧的结晶。民俗文化中具有诸多组成要素,在幼儿教育阶段要注重对各类民俗文化要素进行集中整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让广大幼儿在真实参与感受中体会到民俗文化的精华,对幼儿群体个人品格实现培育,助力幼儿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幼儿园
冬季民俗节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民俗中的“牛”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爱“上”幼儿园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