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物共生 和谐美丽

2021-12-04

绿色中国 2021年10期
关键词:保护地栖息地种群

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和守护的家园,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

我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持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努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面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中国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多边治理、合作共赢的机制,推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

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保护栖息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奠定基础。2015年以来,先后启动三江源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整合相关自然保护地划入国家公园范围,实行统一管理、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不断拓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40年间从1114只增加到1864只,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长至目前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5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加到目前的300头左右,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两群不足10只增长到五群35只。此外,我国还针对德保苏铁、华盖木、百山祖冷杉等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開展抢救性保护,112种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实现野外回归。

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全球性挑战,全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责部门之一,林草系统将在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资源多样性上持续发力,共建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新世界,为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保护地栖息地种群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北极新海冰制造项目
黄山区自然保护地建设与发展刍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BEAN SCENES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启动
走进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由种群增长率反向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变化中的“率”和“速率”
用颜色打造隐身衣